華為財務的辦公室裏,有很多財經大屏,不同財經大屏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財務結賬用的叫結賬大屏,上面顯示著各個業務條線登記入賬流程的壹個個節點,每個流程進展到哪壹步了,會標記不同的顏色,進度壹清二楚;而管控財務風險的,叫風控大屏,業務的進行過程中出現了哪些風險點,風控大屏就會彈出風險提示。
華為財經大屏是到華為公司參觀的壹個有代表性的景點。
二、財經大屏不是為了展示,是作戰中心
財經大屏起到的是壹個集成展示的作用,先集成後臺數據,再把流程展示出來。但它其實是所有財經人員在這裏發現問題、討論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作戰中心,是壹個極具生命力的業務平臺。
三、華為 數字化以前的問題:
以賬實不符為例。
賬實相符,涉及到很多環節,從買進來,到中間生產,再到銷售,每個環節都做到賬實相符,最後在賬面上它才能是相符的。這就要求每個環節都能及時反饋,保證自己的數據是準確的,最終賬面的數據才能是準確的。
怎麽做到及時反饋呢?以前,我們就是靠打電話、發郵件,或者面對面,開個會同步消息。有的時候,需要同步消息的兩個人在兩個國家,有時差,那基本上是那邊提個問題,第二天我們回個郵件,第三天他們才能看到。
或者,有些問題需要請示上級,那就得等著問題壹層壹層地匯報上去。這個同步效率是有很大問題的,本來問題還是個普通問題,拖著拖著可能就成緊急問題了。
結論:數字化轉型之前,我們"發現問題"是滯後的,"討論問題"是不及時的,這就導致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很低。
四、華為 數字化以後的成果
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是在財經大屏上進行的。
"發現問題" 的部分。還以賬實不符為例。
比如我們發貨了,對方也簽收了,但簽收之後的款項,不知道什麽原因,沒有打到我們的賬上來。這個情況迅速就能被系統發現,系統會在屏幕上彈出壹個風險提示,自動推送給相關的人員。
華為財經對風險管控的顆粒度是非常細的,我們現在拆分了幾千個可能出現風險的場景,包括供應環節、研發環節、制造環節,等等。這些風險都有監控點,我們叫"風險探針",可以進行定點監控。在數字化轉型之前,我們的賬實相符率只有70%多壹點,但現在,我們已經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了99%以上。
"發現問題"不僅限於發現風險,還包括業務人員、管理者發現業務進度的問題。
比如會計之前做分錄、做調賬,都得手工做。我們財務內部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本來每個會計應該調10筆賬,但有人只調了9筆,那是誰只調了9筆,管理者就得壹個壹個去查。而且當時調完賬後,會計要和下壹個流程的人說我調完了,後面的人才知道可以做下壹步。
如果消息同步不及時,等管理者發現進度卡在這裏了,可能已經過去好幾天了。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把這些手工的工作結構化、數字化了,相當於把每個步驟都做了編碼。還沒調的賬,大屏上節點是黃色的,妳調完賬,節點就變成綠色。
這樣誰少調了1筆看得就很清楚。等這10筆賬全都變綠色了,下壹個流程的人不用等通知,看到就知道自己可以開始工作了。
"討論問題" 的部分呢,在財經大屏上會是什麽樣子?
我們剛剛提到了,原來討論問題,基本都靠"點對點"的通知,打電話、發郵件,可能還有各層級逐級匯報的情況,效率特別低。
但現在,風控大屏上彈出了壹個風險提示,推送給了妳。妳壹看,這不是自己壹個人就能解決的,那就可以在這這個問題的界面上,直接發起壹個會議、發起壹個群聊。我們的大屏上都會有相應的配置,比如針對什麽樣的問題,專家是誰,對應的保障人員是誰。
"發現問題"可管控,"討論問題"能及時,大大提高了整個財經運作的效率。那整體的效率能達到什麽程度呢?
以出具財務報告為例。出具這個報告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財經的運作效率。
華為公司有200多家子公司,業務條線分布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財務對每個子公司、每個業務條線,還有對公司內部的管理等,都會出具壹份報告,算起來大概有壹萬份左右。
現在業界當中做得比較優秀的公司,能在1到2周把報告做出來,而華為能做到的是3天就有初稿。
五、華為數字化的 三條經驗
第壹條經驗 是我推薦妳最先做的,就是做業務梳理。只要業務管得好,妳的數字化想達成的目標很可能都不是問題。
我打個比方,梳理業務就像是列壹張清單,沿著清單畫對號,整張清單都畫完,就是任務完成了。這個比方說起來簡單,但財務數據幾乎覆蓋公司所有主流業務,這個清單是不是夠完整,業務能不能夠標準化是很復雜的事情,也是我們財經在做數字化轉型的時候最難的壹步。
第二條 是在這個平臺搭建起來,運營維護的過程中的壹個經驗。我建議如果做數字化轉型,那妳的數字化平臺,最好就是妳的作業平臺。
做出來的平臺沒有圍繞著業務來做,結果很快就沒人用了。這種平臺的生命力就不夠強。
比如壹開始,我們只做了集團層面的結賬數字化,後來慢慢擴展到了集團的下層單位,逐漸包含進了200多家華為的子公司。這樣壹來,大家都不用重復建設、自己做平臺了。他們只在我們這壹個平臺上,各層級想要怎麽看、怎麽管,想要的個性化配置都能在這裏實現。這才是壹個能維持持續生命力的平臺
最後壹條經驗 ,是管理者要意識到,數字化轉型之後,對財務人員的能力要求會發生變化。我們前面說,其他公司2個星期做出來的報告,我們3天就有初稿了,那節省下來的這些時間,財務人員能做什麽呢?
要做數據分析的工作。財務拿到數據進行集成之後,他能告訴項目經理哪裏有問題,可以參與到整個項目進展的管控當中來。
六、對財務工作的借鑒 :
(壹)資產實物管理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實時的展示。我想這是非常接近華為思想的數字化的運營的壹個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實時的看到變化。
(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我們慢慢的卷入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讓大家都用起來,不只是資產,包括警棍,包括房產的租賃。
(三)我們銀行的數據其實是很多的,我壹直以來的感受就是我們展示的不好,結合這次機器人的使用,我想我們怎樣進行財務數據的展示是最重要的。比如:宣傳費用,想想怎樣打造壹個實時反饋的平臺,了解預算了多少,開支了多少?後面幾個月是要做到按月監控的。
(四)這只是拋磚引玉,請各位仔細想想還有什麽東西可以展示,可以用數字化思維去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