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世貿組織;措施
目前,全國工商登記註冊的中小企業超過10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到2000年底,全國工業產值的60%和實現利稅的40%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也解決了全國75%勞動者的就業問題;中國約6543.8+0500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約60%來自中小企業。可見,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大企業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在持續發展中面臨著壹系列困難和挑戰。本文試圖從內部和外部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並提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壹,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在中國現階段,中小企業仍然是壹個弱勢經濟。由於外部環境、企業規模和技術等原因,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壹些難以逾越的障礙,導致企業發展陷入困境。突出問題是:(1)管理水平低,產品結構單壹,科技含量低;(2)生產的盲目性,社會化和專業化程度低;(3)勞動力密集,高層次人力資源流失嚴重;(4)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等等。此外,與大企業相比,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壹直重視不夠,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並為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法律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尚未建立,這也在客觀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入世給中小企業帶來發展機遇,但也面臨新的挑戰:入世後,市場的“遊戲規則”趨於透明,我國中小企業原有的本地化優勢將消失。外資企業的進入門檻將降低,其非經營風險將降低,這將導致與國內中小企業的激烈競爭。由於設備老化、技術素質低和經營機制問題,傳統國有和集體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將更加突出,企業改制難度加大;高科技中小企業將面臨類似國外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嚴重沖擊。
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
1.中小企業本身應采取的措施。
(1)中小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尤其是國有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裝備落後、員工素質低、人才匱乏、產品質量差等問題。因此,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提高企業人員的文化知識和科技知識,從而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提高員工的技術熟練程度,加速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通過技術創新,改變技術裝備落後的現狀,增強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以熟練地控制市場。
(2)加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企業要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首先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企業重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各中小企業要從實際和自身條件出發,選擇合適的企業發展機制,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和目標,制定靈活的生產經營機制,促進企業發展。
(3)培養管理創新能力。中小企業的內部問題之壹是缺乏管理組織能力,處於生產管理混亂、組織運作無序的狀態。發貨前沒有市場調查研究,沒有嚴格的成本核算;生產中沒有生產控制,沒有營銷策略;交付後沒有售後服務等等。管理創新應該包括人事管理、營銷管理、組織管理和風險管理。通過這些創新,企業可以提高管理透明度,完善民主管理渠道,營造充分發揮員工潛力、調動個人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工作環境;還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有效抵禦市場風險,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完善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目前,相當壹部分中小企業由於客觀和人為因素,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會計體系。這些企業雖然部分生產經營業績良好,但由於在申請信貸時不能提供健全的財務報表和貸款資金運作分析,銀行難以了解其財務狀況和業務發展前景,增加了貸款風險,因此難以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針對這種情況,中小企業應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會計賬簿,完善會計制度。對不具備條件設置專職會計人員的小規模企業,應聘請稅務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會計人員建帳。
(5)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小眾經營戰略。壹般來說,中國的中小企業都是地方管轄的。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中小企業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重復投資的問題。在許多行業,產品供大於求,導致“結構性”過剩。生產同壹產品的中小企業為了爭奪市場,競相壓低價格,甚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此外,重復建設使得中小企業產業關聯度低,“小而全”的企業比比皆是,企業之間缺乏社會化、專業化的分工協作,沒有與大企業形成合作體系。所以面對大企業的經濟優勢,他們是弱小的,難以生存。要改變這種狀況,中小企業應該選擇“利基”戰略。“利基”戰略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提出的,是指企業要壟斷壹小塊區域的市場,保護自己免受競爭和挑戰,在大企業的邊緣發揮自己獨特的專長,努力在壹些特殊的產品和技術上脫穎而出。生態位戰略有多種,如自然生態位、互補生態位和服務生態位。比如企業可以選擇生產壹些小批量的特殊產品,或者與大企業的生產形成互補關系,甚至提供專門的售後服務,也可以在無所謂的市場中劃分相對安全的經營區域。
2.政府應該采取的措施。
(1)制定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中小企業的宏觀調控不是幹預,而主要是通過制定特殊的優惠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扶植其發展。主要相關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產業政策。國家產業政策應包括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從事國家急需產業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以促進中小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合理布局。特別是要重點扶持科技創業、吸納勞動力和社區服務的中小企業,建立中小企業進入和退出市場的良好機制;要堅持“小而專、小而專、小而精、小而新”的發展方向,運用綜合的產業政策和市場導向,促進中小企業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群和區域集群,迅速產生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效應。②稅收政策。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實力弱,生產率低。為了提高他們的生產經營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政府應在財稅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取消按所有制性質和經濟性質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堅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對農業、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需要國家扶持的行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為各種經濟性質的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稅收政策環境。取消增值稅壹般納稅人應稅銷售額標準,企業無論大小,只要有固定場所、財務制度健全、遵守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規章制度、無偷稅漏稅行為,都應享受壹般納稅人待遇;允許個人獨資和合夥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消除私營中小企業主重復納稅的現象。③促進技術創新的政策。小企業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取決於能否通過企業資源的優化組合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為了獲得這種優勢,小企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小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必須意識到技術創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願意承擔風險,能夠獲得技術創新所需的資金。因此,政府可以給予政策支持,比如允許小企業在技術成果引進、轉化、生產過程中,按照實際發生額將技術開發費計入管理費用,不受比例限制。符合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條件和規定的,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設立多元投資企業時,創造性人力資本(管理能力、技術成果)等要素可作為作物資本作為資產參與投資,並適當放寬無形資產投資比例限制。
(2)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融資支持。目前,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是融資難、貸款難。總的來說,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是先保證大企業的需求,有余力才會適當照顧中小企業。由於糧食短缺,中小企業貸款來源很不穩定,生產經營難以及時適應市場變化。據調查,壹些高科技中小企業,即使市場前景好、效益高,也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為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小企業融資服務。我們可以參照國外的做法,由中央財政撥款,或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成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或委托現有商業銀行辦理小企業政策性融資業務。這類金融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執行支持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保證貸款的專項使用,真正體現了支持小企業發展的目的。②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償服務。比如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或者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為金融機構的貸款提供擔保。③發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美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省都有二板市場,其上市條件低於主板市場,有利於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中國還可以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交易成本更低、準入標準更寬松的二板市場和地方櫃臺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和產權交易場所。
(3)建立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可以完成政府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與聯系,以及對企業行為的日常監管等功能。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於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中小企業尤為重要。具體可以成立中小企業聯合會、企業服務中心、企業網絡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這些服務機構壹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技術、出口、人才、合作等信息,另壹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財務管理、投資、工程設計、會計稅務代理、廣告等咨詢和服務,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政策制定。
參考資料:
1.鄧林榮。小企業制度與市場經濟。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史忠良。小企業發展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林漢川做了什麽。。WTO帶來的?中國中小企業,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