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隋田力“專網通信”騙局逐漸揭開,又壹家上市公司或被強制退市。
ST新海1月16日晚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經查,公司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及2019年半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經測算,公司2016年至2018年實際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值,2019年虛增利潤總額6495萬元。公司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度財務報表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證監會認定,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新海宜通過參與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合並報表層面虛增銷售收入***計37.41億元,虛增銷售成本***計32.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計5.63億元。
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此前的2021年7月,ST新海被立案調查。
據披露,ST新海股票於1月17日停牌壹天,自復牌之日(1月18日)起,深交所對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ST新海”變更為“*ST新海”。
四年虛增收入超37億元
資料顯示,ST新海原名新海宜,是資本市場壹員“老兵”,早在2006年就登陸深交所。
上市之初,其主營業務為通信業務,上市之後業務不斷“跨界”,涉足的產業領域包含新能源汽車、鋰電池、LED芯片、量子通信、光通信、軟件等。
其中,ST新海涉足的“專網通信”業務可追溯至2014年3月。彼時,時任新海宜董事長的張亦斌與隋田力、鄭利彬、吳寶森、聶寶龍、吳予、胡海平等人入股成立新海宜信息、新海宜電子,開展專網通信業務。
經調查,在專網通信業務開展中,上下遊、產品確定、合同簽訂、資金支付、虛假實物流轉都由隋田力操控,相關業務構成虛假銷售循環。新海宜、新海宜電子雖然簽訂了相應的采購銷售合同,但是對於合同所列的產品是否有真實用途並不清楚,實際僅通過為專網通信業務提供融資而獲取固定收益,對外披露為銷售硬件產品的主營業務存在虛假記載。
證監會認定,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新海宜通過參與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合並報表層面虛增銷售收入***計37.41億元,虛增銷售成本***計32.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計5.63億元。
除了上述違法行為外,ST新海還被查出存在會計差錯更正處理錯誤、審計調整錯誤、確認預計負債不完整,導致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等行為。
多位高管參與其中
在隋田力編織的“專網通信”騙局中,ST新海多位高管也成為合謀者。
調查顯示,張亦斌作為時任新海宜董事長、總裁,決定引入專網通信業務,知悉隋田力控制專網通信業務,知悉專網通信業務模式,其從2015年底起對業務開展過程中諸多異常跡象情形未采取措施,對隋田力、胡海平等人實際控制管理新海宜電子的業務主觀上采取放任態度。
證監會認為,張亦斌的違法情節較為嚴重,對其給予警告,並處以400萬元罰款,采取十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ST新海諸多高管也參與“專網通信”騙局。經查,時任新海宜財務總監戴巍,長期分管財務工作,主要負責新海宜本部專網通信業務審批付款和催款,關註到新海宜開展專網通信業務過程中的異常性。
時任新海宜董事會秘書,兼任新海宜電子董事徐磊,其知悉新海宜本部的專網通信業務為純貿易業務,收取固定利息,知悉新海宜電子的專網通信業務大部分也是貿易業務。
時任新海宜董事,兼任新海宜電子董事葉建彪,2014年至2016年負責新海宜電子專網通信產品研發工作。時任新海宜監事或生產副總裁張小剛,負責生產工作,知悉新海宜本部開展的專網通信業務沒有采購原材料和實際生產過程等。
針對上述違法行為,證監會對時任公司財務總監、董秘以及多位董事,開出了60萬元、50萬元、15萬元不等的“罰單”。
已有涉案公司被“清退”
與ST新海類似,*ST凱樂、ST宏達、*ST澤達、合眾思壯、ST中利、國瑞科技等數十家A股公司均卷入“專網通信”騙局其中。
其中,瑞斯康達、江蘇舜天、ST中利等在2022年11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ST凱樂、ST宏達於2022年12月收到《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其中,*ST凱樂被認定5年虛增營收512.25億元。由於公司2016年至2020年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2017年至2020年凈利潤均為負,*ST凱樂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多家上市公司也對“專網通信業務”進行了減值計提。如康隆達,公司表示其專網通訊業務相關的商譽、存貨、應收賬款均已全額計提減值。又如瑞斯康達,其“專網通信業務”已於2021年起全面停止。
另外,受“專網通信”騙局的影響,華訊方舟(現華訊退)已於2022年6月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