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司名義買豪車抵稅,可以省下不少稅費。車輛購買後逐年折舊,三四年後會出現在財務報表中。
車輛的殘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事實是,這些豪車在二手市場仍能賣50%左右,相當於開了三四年豪車拿回了壹半的錢。
第壹,有人說賣車要交稅。這也很容易處理。已經和買車的人討論過了。購車款大部分留在走私者的賬戶裏,只有壹小部分留在企業賬戶裏,所以發票金額很少,交的稅自然也很少。如果稅務部門問起,會說這車是事故車,泡水車只能低價處理。更無情的人會把合理避稅後省下來的錢壓榨到極致。
故意買車還債的公司會購買路虎等。
以7折出售的新車用來抵稅。車買了以後,作為公司福利送給公司高管和銷售冠軍。經過幾年的貶值。
用於向債權人還債,按照新車指導價扣除所欠款項。
路虎和捷豹品牌被廣泛用於購買免稅汽車,因為“豹7折,虎8折”很有名,相比其他品牌。
優惠少的車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舉個例子,他買壹輛指導價1萬的新車,打7折就花了70萬。但購車發票是以1萬的指導價,1萬的稅抵70萬。這第壹步就省了30萬。這個遊戲早期很流行,但是現在操作起來比較麻煩。
第二,這還沒完。最後用來還債的時候,已經二手很多年了。
車按照新車指導價654.38+0萬付給妳。作為債權人,妳不能拒絕。如果不接受以車抵債的方案,
要想把這筆債要回來,也是遙遙無期了。捏著鼻子把車開走,至少能拿回點血。
所以妳看,其他商人買百萬豪車,壹般不會考慮資產多少。他們買車純粹是為了創造各種福利。從買車的合理避稅出發,既省去了高額的稅費,又用這輛車激發了高管和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車輛和車輛維護的成本可以用來抵消公司的利潤,減少稅收負擔。也造成了公司高福利高待遇的印象。最後,舊車可以以高於新車的價格支付給債權人。這壹輪的循環,憑空創造了遠不止壹個。
壹輛豪華汽車的價值。
之所以這麽了解這個套路,是因為我的公司已經掛了好幾輛二手豪車,都是用來還債的。
有的老賴拖欠工程款多年,如果能拿到這輛車還債,已經跑贏了老賴的其他無數債主。
我還是討厭自行車!
更新:
鑒於評論區有些童鞋應該和會計有關,我不想和我討論4s店這些運營面臨的財務問題。
反復解釋了壹遍又壹遍,總結成壹個統壹的答復:
不要用妳的財務思維去解決銷售端的問題!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如果非要用金融思維來強行的話。
解釋銷售運作,那麽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完全不相幹的
妳糾結70萬買車開發票654.38+0萬。是假發票嗎?我覺得壹個4s店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三,那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妳,壹個有能力的業務員完全可以把這個購車交易處理的很漂亮,壹個
壹般情況下不會造成稅務局稽查的罰款後果。
評論區有壹句話我深表贊同。為了少交購置稅,4s店的低價發票還少嗎?妳為什麽要為高額發票買單?
就是當購車者承擔了額外的購置稅,秒變守法誠信企業。大家都喊不能開假發票。開和不開是壹個性質。不存在低價開發票,但高價開發票是違法的。妳以為4s店低開發票偷稅漏稅就沒事了。為什麽把指導價開高,多繳稅是違法的?
我的理解是,4s店是議價體系,每輛車的售價都不壹樣,只要在指導價以下的合理價格範圍內。
稅務局確認已售出車輛的購買價格。
我以指導價買了壹輛車,然後開具了購車發票。我付了很多購置稅。從法律上來說,我只是按照指導價進行了汽車交易,完全符合稅收政策的要求,是合法的。
規則,這個會不會很難理解?
如果妳真的不能理解這個交易是合法的,我告訴妳為什麽。
如果我作為壹個4s店經營者,我的大客戶7折買車但是要開指導價的購置稅發票,那很容易,我就把指導賣了。
價格1000000元,沒有優惠。整個簽約過程沒有任何瑕疵,購置稅實際按照10000000元繳納,過程中沒有任何貓膩。?
4.如果妳只是覺得這個操作太麻煩,那麽我可以提供幾十種方式把資金返還給購車者。我們的汽車銷售
公司聘請購車公司的老板或高管給我們培訓管理或銷售課程可以嗎?買這家公司的
其他相關技術或者勞務可以嗎?老板在新車使用過程中發現底盤有問題,影響使用。
私下補償他壹筆錢可以嗎?妳覺得30萬來培訓服務不值,那我簽個三年五年的長合同值嗎?
妳看,這個錢可以和宣傳費,勞務派遣,服務費,辦公用品,甚至維護費壹筆勾銷。這些
沒辦法驗證,也沒辦法查。不像買賣商品,有實物形態,壹切都要有明確的遵循。?
如果不用擔心4s店的稅負問題,他會把654.38+0萬元打到對公賬戶上,我可以直接把個人卡私下轉給他。
賬戶30萬。如果擔心和這筆購車交易有關聯,就通過轉賬給他或者通過第三方給他現金的方式來規避。
都有救了。簡單,直白,粗暴。
當然,我不是這個行業的,我的建議也不壹定完全合理。業內人士應該有比我更合理更簡單的方法。
所以評論區的會計壹直質疑這30萬怎麽處理,質疑虛開發票。
很多人潛意識裏默認所有公司都是守法的。我只能評論兩個字:不能再放屁了,說了壹大堆會計和業務。我覺得這也讓我很困惑,為什麽那麽多公司的管理者都是商業背景,而不是更重要的財務崗位。面對同樣的問題,業務可以靈活處理,合法靈活,會計好像卡在財務框架裏,接受不了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