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準則的規定,我國所得稅會計要求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企業應當從資產負債表出發,將資產負債表列示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按照會計準則確定的計稅基礎進行比較。
對於二者之間的差異,分別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並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在此基礎上確定各會計期間的所得稅費用。
應付稅款法是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壹種方法,現已不再使用。目前所得稅會計方法只有壹種: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應付稅款法是指將當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額所影響的稅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至以後期間的會計處理方法。
在應納稅所得額法下,不需要確認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額所影響的稅額,因此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於當期根據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
擴展數據:
資產負債表壹般有壹個表頭和壹個正表。其中,表頭壹般說明報表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報表編號、幣種名稱、計量單位等。
正報表是資產負債表的主體,它列出了用來說明企業財務狀況的項目。正資產負債表壹般有兩種格式:報表資產負債表和賬戶資產負債表。報表資產負債表是上下結構,資產列示在上半部分,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列示在下半部分。
具體安排有兩種:壹是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原則;第二,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原則。賬戶資產負債表為左右結構,左邊列示資產,右邊列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無論采用何種格式,資產總額等於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的等式不變。
百度百科-資產負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