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內分步實施會計制度改革,實現傳統會計制度模式的轉換。相對體制外來說,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內的會計制度改革具有復雜性和涉及商廣的特征。傳統的會計制度建立於傳統計劃經濟之中,依附於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與其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特別是長期以來,我國壹直是將會計工作作為財政經濟工作的基礎來認識,會計工作服務於財政經濟工作。表現在會計與財政稅收的關系上,就是財政稅收決定會計,會計制度直接以傳統的財務制度和稅收法規為依據制定,為其貫徹執行服務。由於傳統的會計制度與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之間的這種特殊關系,體制內會計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傳統經濟體制的方方面面,要考慮的因素多,難度大。對於體制內會計制度的改革,我國采用漸進的方式對傳統會計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對局部進行改革,從局部改革的成功再推進會計制度整體和全局改革的進行。其表現則是通過會計制度中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的改革的積累,達到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的基本改造;通過局部內容改革的積累,達到傳統會計制度整體改革的目標。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會計制度明顯特征就在於“三段平衡”、“專款專用”,強調會計核算為國家直接管理經濟服務。如從《國營工業企業會計制度》來說,改革開放以來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我國先後進行了三次大的修訂。在修訂的過程中,根據當時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將資金平衡表由原來的“三段平衡”,改為總額大平衡;會計報表格式和報表項目也根據當時經濟管理的要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這些改進措施,雖然都是在末突破傳統會計模式的情況下進行的,但就其具體內容來說則使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向前邁進了壹大步。其次,根據經濟業務的發展實際,在傳統的會計制度中增加新經濟業務會計核算的內容,如融資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等。這種使傳統的會計制度在形式上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對會計核算的需要,對會計制度的部分內容進行改革,為會計制度的全面改革進行思想和理論的準備,正是通過對傳統的會計制度部分內容的改革,逐步實現對傳統會計制度的根本性改造,實現計劃經濟體制會計制度模式向市場經濟體制會計制度模式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