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選擇資產評估方法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選擇資產評估方法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資產評估是對資產現值進行評估和估計的專業活動。資產評估方法是評估和估計資產價值的技術手段。它是以工程技術、統計學、會計學等學科的技術方法為基礎,結合自身特點而形成的壹套方法體系。該體系由多種具體的資產評估方法組成,根據不同的分析原理和技術路線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或稱三種基本方法,即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壹、市場法

市場法是利用相同或類似資產在市場上的近期交易價格,通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來估計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和方法的總稱。

市場法是根據替代原則,運用比較和類比的思想和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的技術規範。因為任何壹個正常的投資者在購買壹項資產時,他願意支付的價格都不會高於市場上相同用途替代品的當前市價。運用市場法要求充分利用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判斷和估計被評估資產的價值。用經過市場檢驗的結論對評估對象進行評估,顯然容易被資產業務各方接受。因此,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方法之壹。

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的幾種評估思路之壹。通過市場法進行資產評估有兩個基本前提:壹是必須有壹個充分發展和活躍的資產市場;二是可以收集參考對象及其與被評估資產的可比指標和技術參數。

壹般來說,如果能在市場上找到與被評估資產完全相同的參照物,可以直接以參照物的價格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價值。更多的情況是獲得了相似的參考價格,需要進行價格調整。參考差異的調整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壹是時間因素,即參考交易時間與被評估資產基準日的時間差對被評估資產價格影響的差異;二是區域因素,即資產所處的區域或地段條件對資產價格影響的差異;三是功能因素,即資產實體的多與少對價格的影響。

用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應遵循以下程序:(1)明確評估對象;進行公開市場調查,收集相同或類似資產的基本市場信息,尋找參考;分析整理數據並驗證其準確性,判斷選擇參照物;將被評估資產與參照物進行比較;分析調整差異,得出結論。

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能夠客觀地反映資產的市場現狀。其評估參數和指標直接取自市場,評估值更能反映實際市場價格,評估結果易於被各方理解和接受。但市場法需要建立在開放活躍的市場基礎上,有時因為缺乏可比數據而難以適用。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專用機器設備、大部分無形資產以及壹些受地域和環境嚴格限制的資產的評估。

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通過估計被評估資產預期未來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

基於價值效用理論,采用收益法評估:收益決定資產價值,收益越高,資產價值越大。當壹個理性的投資者購買或投資壹項資產時,他願意支付或投資的金額不會高於他購買或投資的資產在未來給他帶來的回報。資產的收益通常表現為壹定時期的收益流量,收益具有時間價值,所以為了估計資產的現值,需要將未來壹定時期的收益換算成現值,這就是資產的評估值。收益法遵從資產評估中的求利求本思想,即利用資本化和折現來判斷和估計資產價值。它涉及三個基本要素:壹是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二是折現率或資本化率;三是被評估資產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因此,能否明確把握上述三個要素,就成為能否運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應用收益法的前提條件是:第壹,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未來收益是可以預測和用貨幣計量的;第二,資產所有者為獲得預期收益而承擔的風險也是可以預測和用貨幣計量的;第三,可以預測被評估資產的預計獲利年限。

收益法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資本化的價值,與投資決策相結合容易被買賣雙方接受。但是,預期收益是很難預測的,受到強烈的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該方法在評估中適用範圍較小,壹般適用於企業整體資產和未來收益可預測的單項資產的評估。

三、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先估計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再估計被評估資產中存在的各種貶損因素,從重置成本中扣除,得到被評估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

成本路徑始終貫穿著重建或重置被評估資產的思想。如果條件允許,當任何壹個潛在投資者決定投資壹項資產時,他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該項資產當前的購置和建造成本。如果投資對象不是全新的,投資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將在投資對象全新的購建成本基礎上扣除資產的實物有形損失;如果被評估資產在功能和技術上落後,投資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將在投資對象新購建成本的基礎上扣除資產的功能折舊;如果被評估資產及其產品受到市場困難和外力的影響,投資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將在投資對象的新購建成本基礎上扣除資產的經濟折舊因素。

成本法作為壹種獨立的評估思路,是從重新取得資產的角度,即通過資產的重置成本來反映資產的交換價值。只有被評估資產處於持續使用狀態,才能獲得被評估資產的全部成本,構成其交換價值的內容。只有當資產能夠繼續使用,並給潛在的所有者和控制者帶來經濟利益時,資產的重置成本才能被潛在的投資者和市場所認可和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說,成本法主要適用於持續使用前提下的資產評估。同時,成本法也要有可利用的歷史數據,也要形成資產價值的成本。

成本法的應用涉及四個基本要素,即資產的重置成本、資產的有形損失、資產的功能性陳舊和資產的經濟性陳舊。

資產的價值取決於其成本。資產的原始成本越高,資產的原始價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二者在質和量上是壹致的。用成本法評估資產,首先要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重建壹項全新資產所支付的總金額。重置成本與原始成本相同,但它們反映了不同的價格水平。前者反映資產評估日的市場價格水平,後者反映資產當初購建時的價格水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產的重置成本越高,其重置價值就越大。

資產的價值也是壹個變量,隨著資產本身的運動和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資產投入使用後,其物理性質會不斷下降,價值逐漸降低,從而產生大幅度的折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企業原有資產與社會廣泛推廣使用的資產相比,技術明顯落後、性能降低,其價值相應降低,產生功能性折舊;由於資產以外的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資產價值減少。這些因素包括導致經濟貶值的政治因素、宏觀政策因素等等。

采用成本法評估資產,首先確定待評估資產並估算重置成本,其次確定待評估資產的使用壽命,再次估算待評估資產的損失或折舊,最後計算確定待評估資產的價值。

成本法充分考慮了資產的損失,評估結果更趨於公允合理,有利於單項資產和特定用途資產的評估,有利於企業資產的保全。在難以計算資產未來收益或難以獲得市場參考的條件下,可以廣泛使用。但是成本法是壹種工作量很大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是根據歷史數據來確定現值的,所以必須充分分析這種假設的可行性。此外,全面準確地計算經濟折舊也不容易。

第四,評價方法的選擇

(壹)資產評估方法之間的聯系

評價的方式和方法是實現評價目的的手段。對於壹個具體的經濟行為,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同壹資產在相同狀態下的評估價值應該是客觀的,這個客觀的評估價值不會因為評估人員選擇的評估方式和方法不同而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因為評估的基本目的決定了評估方式和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為評估人員在同等條件下使用多種評估方式和方法對同壹資產進行評估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相互驗證提供了理論依據。采用不同評估途徑和方法對同壹資產進行評估時,應確保評估目的、評估前提和評估對象狀態的壹致性,以及采用不同評估途徑和方法選擇的經濟技術參數的合理性。

由於資產評估基本目標的壹致性,同壹資產的評估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如果同時滿足使用這些途徑和方法的前提條件,且評估人員也具備相應的專業判斷能力,那麽各種途徑和方法得出的結果應該是趨同的。如果使用各種評價途徑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差異較大,可能的原因有:壹是某些評價途徑或方法的應用前提條件不具備;第二,分析過程有缺陷;第三,結構分析有問題;四是支撐評價結果的部分信息庫失真;第五,鑒定人的專業判斷是錯誤的。因此,評價者應對不同的評價途徑和方法建立邏輯分析框圖,通過對比分析,有利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評估人員不僅要對評估途徑或方法進行選擇,還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研究相應的解決對策,最終確定評估值。

(二)資產評估方法的差異

各種評估途徑和方法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資產的價值。無論是我們通過與市場參考進行比較來得到估價對象的價值,還是根據估價對象的預期收益進行折現,或者是根據重新取得資產的方式來求估價對象的價值,都是在壹定條件下對估價對象價值的描述,它們有著內在的聯系,可以相互替代。但每種評估方法都有自己的應用過程,需要相應的信息庫,評估結論也從壹定角度反映了資產的價值。因此,各種評價途徑和方法是不同的。

由於評估的具體目的不同,市場條件不同,評估對象使用狀態的設定不同,待評估的資產類型也不同。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在評估不同類型資產的價值時,評估途徑或方法在效率和直接性上存在差異。評價人員應具備選擇最直接、最高效的評價方法來完成評價任務的能力。

(三)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

評估方法的選擇實際上包括不同層面的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過程,即三個層面的選擇:第壹個層面是評估技術思想層面,即分析三種評估方法所依據的評估技術思想的適用性;第二層次是在各種評價理念的基礎上,選擇實現評價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法;第三層次是在確定技術方法的前提下,利用各種技術評價方法設計的技術參數的選擇。

資產評估途徑和方法的多樣性,為評估人員選擇合適的途徑和方法,有效完成評估任務提供了現實可能性。為了高效、簡便、合理地估算資產價值,在選擇評估途徑和方法的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因素:壹是評估方法的選擇應與評估目的、評估時的市場條件、評估過程中被評估對象的狀態及其所決定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相適應;第二,評價方法的選擇受到評價對象和類型、物理化學狀態等因素的制約。比如,對於既無市場參考又無經營記錄的資產,只能選擇成本法及其方法進行評估;對於有特殊技術且在運營的企業,可優先選擇收入渠道和方式;第三,評價方法的選擇受到各種評價方法應用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以及主要經濟參數能否收集的制約。

每種評估方法的應用都需要基於足夠的數據。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可能很難收集到某種評價途徑和方法所需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評估人員應考慮采用其他評估途徑和方法進行評估。

總之,在選擇評價方法的過程中,要註意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不能機械地按照某種模式或順序去選擇。但無論選擇哪種評價途徑和方法進行評價,都應保證評價的目的,評價所依據的假設和條件與評價中使用的各種參數數據和評價結果在性質和邏輯上是壹致的。特別是在采用多種評價途徑和方法對同壹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時,需要基於每種評價途徑和方法的應用,確保各種假設、前提條件和數據參數的可比性,從而確保采用不同評價途徑和方法得出的評價結果的可比性和相互可驗證性。

來源:/s/blog _ 5a ce 45870101i92r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