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經濟學和心理學問題

經濟學和心理學問題

我基本同意“精靈幻術師”的說法,這個問題確實可以將壹個人的財富劃分為資本、消費、儲蓄這三部分來解釋。但我想補充的是心理和經濟學之間的關系在於經濟學研究的不是利益,像“垮掉的人”的說法完全用利益來考慮是不對的,也不是經濟學的本質思想。經濟學在用於思想的時候用的是“效用”這個詞,也就是說雖然利益沒有損失,但效用降低了,妳心裏就會覺得不爽。

例1:用點會計學的知識,當借款發生,雖然妳的資產沒有變化,但是妳的現金流發生了變化,妳不但對於資產總量的不變有著壹定的效用,但是可支配的現金流量變小,會使妳的效用降低,妳就覺得不爽了。這裏不能單純的以“精靈幻術師”的想法去操作,因為根據理財方法的靈活性,儲蓄隨時可以轉化為消費用的現金,妳把錢借給別人即使使用的是妳的生活消費資金,也不壹定會影響妳的正常生活。這說明資產、消費和儲蓄之間的界線並不清晰,妳只是由於現金流的降低導致了效用的降低。有可能提款妳覺得麻煩,有可能妳雖然不花但是知道兜裏揣著巨款妳效用就偏高,都有可能,無論因為什麽總之現金流減少對妳的總效用的減少是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所以“精靈幻術師”的說法只能解釋這個問題,但並不是根本的原因。

例2:同樣是由於現金流的減少,三個月暴打期間妳的現金流被分配到了以後的十二個月去返還,妳的效用再次被降低,妳又覺得不爽了。聯通這麽做只是為了保留壹個客戶用卡的時間,購買該卡的用戶至少會持續使用該卡12-15個月(不知道還款計劃具體怎麽設計的),而用足12-15個月後大多數人就不會換號了,挨個通知麻煩。且不論商家為什麽這麽做,造成妳不爽的原因就是現金流減少而帶來的效用下降。

例3:同樣的解釋,妳的現金流沒有減少,“先交錢再發錢”與“最終壹起結算”的收入差是壹樣的,因此對於對現金流具有較強偏好的人來說妳會覺得很爽,這個問題“精靈幻術師”回答得非常好。

綜上所述,恐怕妳還是學生吧?學生這個群體,對現金流的要求確實比工作的人具有更強的彈性,因為學生群體沒有流入,只有流出。流入肯定是會給人帶來效用的,包括舉債,如果妳明白財務杠桿的原理妳就明白了,壹般的企業沒有負債根本算不上什麽好企業,說明他們練財務杠桿都不會用。那麽流出呢?如果流出能夠帶來更大的流入我們誰都願意(比如提供有償借款),這時候流出的效用就會有所增加,或者說減少的效用量會比沒有提高流入時減少的效用量少了些。那麽好,對於沒有現金流入的學生來說,任何壹筆流出都會覺得自己效用被降低了,妳接觸的人大多會是妳的同學,妳的環境也是學校的環境,大家都壹樣,所以妳會覺得大家都覺得“流出就會導致效用降低”的想法,妳要知道只有學生和退休老人這兩個群體是這樣的,工作的人不會覺得所有的流出都是壞的。

關於心理與經濟學是現在經濟學應該說非常前沿的東西,妳這個問題只是壹個小問題,還有更多的心理與經濟學的問題更好玩,哪壹年我忘記了,經濟學諾貝爾獎就是被兩個心理學教授獲得了,研究的就是經濟學當中效用的問題。我看過奚開元教授寫的壹本書《別做正常的傻瓜》,比較有意思,妳可以找來看看,不過呢,這本書淺得很,壹般人讀的,經濟學專業的人可以當小說看看。

最後提醒“垮掉的人”,不要把經濟學理解成都是由利益構成的,經濟學中只有法人是講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然人是講求效用最大化的。“不管什麽事都可以從利益分析得到結果”只是妳個人的處事方法,不要玷汙經濟學和崇尚經濟學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