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如何應對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如何應對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在經營中面臨多種風險。根據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的內外部因素,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可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壹)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內部風險1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因不能償還債務或滿足臨時提取存款的需求而發生信用損失、經濟損失甚至倒閉的可能性。客戶的流動性需求主要表現為存款人的存款和借款人的融資貸款需求。由於未來客戶對存貸款的需求不可預測,銀行能立即支付的現金可能不足以滿足支付需求。這時流動性風險就會出現,嚴重的流動性風險會導致銀行破產。2資本風險資本風險是指銀行資產質量不良或銀行經營整體風險,銀行資本較少,達不到金融管理當局或巴塞爾協議規定的資本與加權風險資產的比例而導致的風險。資本是抵禦風險的最後壹道防線。銀行的各類資產損失和表外業務損失應從銀行資本中計提的壞賬準備和其他準備中核銷。當銀行在表外業務中出現大量壞賬或大額損失時(如擔保人違約的衍生品交易中出現大量損失等。),銀行資產的市場價值可能低於銀行負債的市場價值,即銀行資不抵債,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彌補或抵消虧損,銀行將不得不宣布破產。3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是由管理者的素質、能力等因素引起的風險,分為以下三種:壹是戰略風險。戰略風險是指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由於自身素質(管理能力、經驗和洞察力)等原因,在為銀行未來發展做出重大決策時出現偏差或失誤而導致的風險。二是組織風險。組織風險是指銀行管理者組織管理水平低而導致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表現在銀行組織管理混亂,人員臃腫;人員的安排,工作的銜接,都是缺乏合理的安排;管理者未能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環節幹部和員工的積極性;無法協調下屬部門有效開展各項工作或業務,給銀行工作和業務帶來不利影響或損失。第三是能力風險。能力風險是指銀行的管理者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來管理銀行而導致的風險。4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於技術設備的問題或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失誤或犯罪而導致的風險。主要分為以下三種:壹是清算風險。清算風險是指銀行代客戶轉移資金和自身對外結算清算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第二是技術風險。技術風險分為兩類:壹類是技術進步條件下,現有銀行服務體系因技術設備陳舊而無法有效運行的風險;另壹種是在計算機廣泛應用的條件下,未能有效監督和防止技術發展中的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第三是犯罪風險。犯罪風險是指銀行經營過程中犯罪行為導致的風險。主要表現為內部犯罪和外部犯罪、內外勾結犯罪三大類。5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指經營者或參與市場交易的人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即使虧損,也傾向於做出有風險的決策。(二)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外部風險所謂外部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外部經濟因素變化引起的風險。對於銀行來說,外部環境風險是不可控的風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法律風險。法律風險在發達國家主要表現為立法風險。立法風險是指由於法律條款的變化而導致的銀行經營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來說是法律風險。主要表現為法制環境不健全;與銀行經營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法律不完整、不詳細、不配套;壹些法律與相關政策法規相抵觸;有法不依、有法不依、有法不依的現象大量存在。法律本身不完備,法律環境不健全,導致銀行的債權無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2制度風險制度風險是指政府改變管理行為和法規,從而使銀行處於相對不利的競爭地位的風險。對於我國商業銀行來說,制度風險更多地表現為政策幹預的風險。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是指壹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運行周期和結構變化對銀行的不利影響。在國內,許多企業借款人長期習慣於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無法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善於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升級和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使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量積壓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本息。4競爭風險競爭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非金融產業機構之間的競爭參與銀行服務競爭,導致銀行客戶流失、存貸利差收窄、投資回報率降低,從而增加銀行總風險、降低銀行總收益的可能性。5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信用風險是指客戶違約(不誠信)導致的所有風險,如資產業務中借款人未按時還本付息導致的資產質量惡化;負債業務大量儲戶提前取錢形成擠兌,加劇支付困難;交易對手在對外業務中違約導致或有負債轉化為表內負債,等等。狹義的信用風險是指信用風險。6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的意外變化對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銀行資本的市場價值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由於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結構不同,浮動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資產負債差異也不同,市場利率變動對不同銀行的影響是很不壹樣的。有些銀行會因為利率的變化而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有些銀行會因為利率的變化而減少收入,增加支出。7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是指市場匯率的意外變動對銀行盈利能力和銀行資本市值的影響。匯率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出口貿易的變化、資本流動特別是短期熱錢的影響、利率的變化以及重大的國際政策、經濟和軍事事件都會引起匯率的波動。由於每家銀行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負債金額不同,外匯交易的未平倉頭寸不同,匯率變動對不同銀行的影響也不同。8 .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指自然災害和事故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如: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關鍵人員的健康狀況;與商業銀行業務密切相關的郵政、交通、通信等公共系統的事故。二、如何控制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為了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和管理機制,首先要樹立先進的銀行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的任務是發現業務流程的風險點,衡量業務的風險程度,在克服風險的同時,從風險管理中創造效益。其次,要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方法,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各種其他風險,以及包括這些風險在內的各種金融資產和其他資產組合,以及承擔這些風險的各種業務單元納入統壹的體系,按照統壹的標準對各類風險進行計量和求和,根據各項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第三,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應從三個層面進行調整:(1)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的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2)在風險管理實施層面,要改變行政化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的橫向延伸和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流程的扁平化。(3)改變商業銀行傳統的內部管理模式,實現以業務流程為中心的管理體系,不斷探索以戰略業務實體為中心的風險管理體系。要逐步在業務部門建立單獨的風險管理部門,通過風險管理部門在部門間傳遞和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從業務風險源頭進行有效控制。最後,要提高風險管理技術。使用先進的風險衡量和管理技術,如內部評級法和投資組合管理。在具體風險的管理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盡快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銀行信貸內部評級體系和風險模型。使用量化方法對風險進行準確定價,不僅可以提高資產業務的效率,而且可以根據資產的不同風險類別設定不同的資產價格,既可以降低信用風險,又可以通過產品差異化提高銀行利潤,擴大市場份額。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控制貸款等資產業務的流程,明確責任與收益的關系,如實行貸後問責制、審貸分離等。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盡快建立和完善信用風險監測信息系統,建立基礎客戶數據庫和開發客戶跟蹤系統,實現信用風險的動態管理。通過比較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選擇適時退出策略,以達到最佳的資產配置效果。運用新興工具和技術降低和控制信用風險,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貸款證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主要用於提前回收債券,轉移信用風險,同時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實現風險組合管理。②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主要是創新資金管理制度,改變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實行的“差額”管理模式,實行資金集中統壹管理。基層銀行所有資金來源全額存入管理銀行財務部門,基層銀行所有資金由管理銀行統壹調撥。通過資金的集中,建立統壹的資金管理和運營平臺,實現流動性、利率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管理的適度分離,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資金集中管理後,各類資金的配置權集中到上級行,在資金配置過程中建立完整的經濟金融信息網絡系統和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各類風險的量化分析,註重期限結構比例,防範利率和流動性風險。同時,貫徹審慎會計原則,不斷補充自有資本,增強抵禦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能力。③完善獨立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各商業銀行設立了專門的利率風險監管控制部門,直接向銀行董事會或行長負責,制定明確的利率風險管理和監控程序,劃分利率授權權限和責任。合理確定內外利率。內部利率是指用於銀行內部資金核算的利率。通過確定反映市場變化、兼顧各部門利益的內部利率,引導資金向高收益、低風險項目集中,降低整體風險,實現全行戰略發展意圖。與其他部門協調合作,建立基於安全和效率的外部利率決定體系。④創新商業銀行產品,控制風險。雖然在產品創新上還存在體制和監管上的障礙,但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壹是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做好衍生產品的基礎準備。包括收集基礎數據、建模以及模型驗證和修正。根據對外幣衍生品市場的了解,研究遠期利率合約(FRA)、利率互換(IRS)、利率期權等衍生品,以及基於這些基礎衍生品的結構性產品的投資組合,為商業銀行未來的風險管理做基礎工作。第二,開發和使用主動承擔負債或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產品,改善資產負債組合,如發行次級債券。嘗試創造連接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存款與債券市場掛鉤,存款與貨幣市場收益掛鉤,如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待政策放松、市場逐步完善後,再推出遠期利率合約、利率互換、利率期權、債券指數期權等產品。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資金交易,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以消除全行的風險暴露,防範和化解利率風險。⑤構建內部風控文化。操作風險存在於銀行的正常經營活動中。只有當銀行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和穩定的操作控制文化,並且高級管理層以高標準的道德標準嚴格要求各級經理時,操作風險管理才會最有效。創建風險控制文化是指所有員工在從事業務活動時遵守統壹的行為準則,存在重大操作風險的單位的所有員工對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政策有清晰的認識,對風險敏感度、容忍度水平和控制手段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⑥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操作風險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防範操作風險的關鍵是控制行為人,提高其專業素質。在進壹步完善制度的同時,改變業務硬約束、人員軟約束的局面,實行三分離制度:(1)管辦分離,即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不能從事具體的業務操作,必須經過必要的業務流程才能經營業務;(2)銀行與客戶分離。銀行為了方便客戶,可以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盡量簡化手續,但客戶經理不能代客戶辦理業務;(3)程序設計與業務運營分離。也就是程序員不能從事商業運營。電子業務處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內部監督的及時性和全面性。但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熟悉計算機的人不熟悉業務,熟悉業務的人不懂計算機,客觀上限制了計算機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