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有什麽區別?

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有什麽區別?

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包括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指壹個會計期間內因計算口徑不同而導致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該差異在以後期間不會轉回。目前,永久性差異主要有四種類型:

壹是會計準則規定可以稅前扣除,而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允許扣除的項目,如企業繳納的罰款、各種贊助費用等。

二是會計準則規定費用可以全額計入,而稅法規定只能在標準內扣除,不能超標準扣除的項目,如業務招待費、工資、利息支出等。

三是按會計規定不計入收入但按稅法規定應計入收入的項目,如企業將其產品用於特殊項目和福利等。

四是根據會計法規應計入會計利潤,但根據稅法規定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如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收入、治理“三廢”收入、國家補貼收入等。

時間性差異是指某項收入和費用在某壹會計期間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差異,該差異發生在某壹會計期間,但將在以後某壹期或某幾期轉回。通常有些會計收入早於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期間,或者有些計入會計利潤的費用晚於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期間。根據稅法,這種情況將導致會計利潤較大而應納稅所得額較小的時間差異。另壹方面,會出現會計利潤小,按稅法應納稅所得額大的時間差。

有“應納稅額法”和“稅務影響會計法”處理上述所得稅會計差異。“應納稅額法”是將當期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額所產生的應納稅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期間的方法。

企業當期所得稅費用等於當期應納所得稅額,不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方法比較簡單,但不符合收入費用比原則。

“稅收影響會計法”是將壹個會計期間內與收入有關的所得稅作為當期費用,將因時間差異而對未來期間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遞延並分攤到未來期間的方法。它采用“遞延所得稅賬戶”來調整當期所得稅。因此,按會計利潤計算的所得稅不等於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在會計實務中,時間性差異主要產生在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折舊期、攤銷期的處理上。同樣的固定資產,如果會計折舊年限長於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每個會計期間計提的折舊費用較小,會計利潤必然大於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從而導致以後期間所得稅費用減少。相反,如果會計上規定的折舊年限短於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那麽每個會計期間計提的折舊費用就會較大,會計利潤就會小於稅法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從而導致以後期間所得稅費用增加。例如,某企業2月份購入壹套1994+65438的設備,價值180萬元。稅法規定,設備使用年限為6年,企業經稅務機關批準采用加速折舊,折舊年限為3年,第4年起不再提取折舊。假設該企業1995年至2000年所得稅前利潤總額為100萬元,所得稅率為33%。

企業在時間差上有問題。按照稅法規定,折舊額為每年30萬元(不含殘值),而按照加速折舊,折舊額為每年60萬元,在時差上是每年30萬元。

按應付稅款法計算,年應納所得稅42.9萬元[(100+30) × 33%],年所得稅費用42.9萬元,年凈利潤57100元;1998至2000年,年應交所得稅231萬元[(100-30) × 33%],年所得稅費用231萬元,年凈利潤76.9萬元。

根據稅務影響的核算方法:1995至1997,年應納所得稅42.9萬元,遞延稅9.9萬元,年所得稅費用3萬元,年凈利潤67萬元;1998至2000年,年應交所得稅231,000元,年所得稅費用3萬元,年凈利潤67萬元。

實例表明,不同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計入當期所得稅費用的金額不同,直接影響當期凈利潤的金額。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人員應通過對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合理規劃和安排,節約所得稅費用,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作為稅務人員,代表國家執法,要認真審核企業所得稅,掌握企業納稅調整的方法,防止不合理調整造成稅款流失。

在實踐中,處理時間性差異有兩種方法:遞延納稅法和負債法。主要區別在於遞延稅是否隨著國家稅率的變化而調整。所以在審核企業應納稅額的時候也要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