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應該是內外兼修,即加強自身建設,借助外力。
(壹)加強自身建設
1.轉變觀念,理性認識。大多數國家對貿易標準及相關制度的實施,仍然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的良好願望。由這些國際規範和條件衍生出的不合理的國家環境標準以及在此基礎上設置的貿易壁壘構成了綠色貿易壁壘。當國際綠色貿易的浪潮滾滾而來時,任何國家都難以置身事外。中國作為壹個發展中大國,要突破綠色壁壘,首先必須順應這壹綠色潮流。我們反對的是濫用綠色貿易壁壘的不當行為。中國農產品因有害物質超標被對方國家拒絕入境等事件,不能認為是對方國家故意設置綠色壁壘。相反,我們應該及時轉變觀念,重新審視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制定可持續的出口發展戰略,推動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2.跟風與綠色營銷。企業應抓住機遇,順應環保時代綠色發展的趨勢,樹立綠色營銷的理念,實施綠色產品戰略,在產品開發、制造、包裝、營銷、服務等方面有效地將環保要求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在研發中開發綠色產品,在廣告中突出綠色效應,在公關中積極開展環境公益活動,在營銷渠道中選擇綠色企業,在供應鏈中選擇綠色合作夥伴。實現滿足企業、消費者和環境利益的營銷策略,在環保時代謀求生存和發展。
3.國際認證,走向世界。特別是要積極爭取通過ISO14000國際標準認證,獲得國際市場通行證。同時爭取獲得貿易國及其行業的綠色認證,如美國電器產品UL認證、加拿大CSA認證、英國BSI認證、德國G認證、歐盟CE認證水產品HACCP認證等。截至2000年4月底,中國只有263個組織通過了ISO14000認證。因此,有必要進壹步推進清潔生產,努力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參與國際合作;貼近世界,讓中國的環保標誌產品走向世界。逐步提高自身的環保標準,合理利用動態資源,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4.綠色會計,定量分析。所謂綠色會計制度,就是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特別是在成本控制中,不僅要計算人工、資金和原材料的成本,還要計算資源和環境的占有和消耗成本,這樣才能正確評價自然環境成本和汙染環境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對環境做出準確的定量分析,揭示其經濟價值,為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正確的決策基礎。
5.技術轉讓和海外投資。單純通過技術貿易很難獲得更先進、更復雜的技術。可以通過合資、合作經營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走引進與自主研發並重的道路,從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壹旦我們產品的環保技術領先,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作用就會被打破。海外投資既可以利用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又可以享受與東道國同等的自由流通便利,避免了發達國家的環境壁壘對我國出口的不利影響。
6.熟悉規則,積累經驗。壹是加強對W TO文件的學習,了解W TO的相關規則和國際貿易的形勢和特點,重視綠色技術壁壘對相關產品出口的影響和危害,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增強企業應對技術壁壘的緊迫性和主動性。第二,善於借鑒國內外出口貿易的經驗,面對各種技術壁壘的阻礙,提高企業的識別和應對能力。
(二)外力的使用
1.企業合作,綠色基地。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傳統工藝產品生產企業、相關企業聯手建立綠色產業基地,將更好地樹立自己的國際形象。比如中國是陶瓷產品大國,曾經享譽世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選擇好的原料供應基地。綠色基地建立後,將對當地經濟形成規模收益和輻射效應。同樣,我們完全可以建立“綠色花生基地”、“綠茶基地”、“綠色水果基地”等等。
2.尋求政府支持。首先,企業在重大技術創新和綠色產品出口經營活動中出現資金困難時,應當向政府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爭取政府的稅收優惠和環保補貼,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根據W TO的補貼與反補貼協議新規則,環保產品的此類補貼屬於非上訴補貼的範圍。企業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這壹規則來提高產品的綠色競爭力。其次,根據供應鏈理論,要求政府對原材料和半成品制定更嚴格的進口技術和環保標準,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整體環保技術水平。最後,如果我們在承擔有關協議的壹些環保義務方面有困難,我們可以及時向政府提出,政府可以及時向世貿組織申請在壹定時間內免除我們應承擔的義務。
3.利用世貿組織維護權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中的談判機制、合理對抗機制、報復措施、非歧視原則和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條款,維護我們合理的經濟利益。根據對爭議解決規則和程序的理解解決爭議。特別是巴西、委內瑞拉起訴美國汽油管制案勝訴,美國接受W TO的裁決,增強了發展中國家對W TO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