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仙80多歲的婆婆說,將軍8歲時父母雙亡,他和大他4歲的妹妹相依為命。村民們把他的妹妹送給了離梅家橋不到4裏地的壹戶人家收養,並讓梅勝偉幫大家放牛。全村人給他提供食物和衣服。沒有住的地方,村民決定讓他住在梅家祠堂。祠堂結構簡單。兩墻主墻靠壹家,但後墻和大門用土坯和青石砌成。屋頂大約有30平方米高。我婆婆說舊社會的梅家橋在春節前後祭祖或者過節,偶爾會在祠堂呆幾天。在剩下的時間裏,梅升偉是“主人”。
在張春傑的指引下,記者看到,這座山綿延如臥龍,剛到梅家橋就到了盡頭,但壹座小山傲然矗立在梅家橋,連綿的群山和突兀的山丘構成了壹個奇特的“!”在自然界。梅聖偉的“故居”依偎在“感嘆號”之間。肖婆婆說,梅生偉加入紅軍後,村裏人堅信他會好的。“連上帝都感到驚訝。”張春傑介紹,整個龍崗乃至更大範圍的情況壹般都是離家前熟悉的。現在只有小鳳仙的婆婆在場。老人機敏、開朗、健康,笑起來愛抹眼淚。她說她4歲就來梅家橋當童養媳了。當時的梅生偉只有14歲,名字叫梅生偉。
婆婆對梅生的記憶是“真調皮”。她每天都有無窮無盡的精力。她最大的愛好是爬樹。到什麽程度?婆婆說,哪怕是壹棵脆弱的小樹,也能“嗖嗖”往上爬幾下,然後在小樹即將倒下的那壹瞬間,很容易就倒下了。壹年四季,美生與牛為伴,與牛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炎熱的天氣導致他們在村前流動的桂花河裏洗澡,寒冷的天氣為他們禦寒。婆婆說她是吃百家飯,誰先把飯做好就叫誰吃;穿百件衣服,春秋誰給他買的衣服,夏冬的東西誰給他加的?村裏有計劃。婆婆說,原因很簡單。梅家橋幾十戶人家都是壹脈相承的親戚;年紀輕輕就成了孤兒也很可憐。婆婆說,她記憶最深的是那個寒冷的冬天。美聲喜歡把上半身裹得緊緊的,然後在棉襖上系壹條紅布條。“他很少老老實實走路,最低級的起步都是小跑。”婆婆的語氣也是悲傷的:將軍對她的稱呼從解放後的“小妹”變成了“大姐”,晚年變成了“大姐”。“歲月不饒人!”這位將軍已經“行走”了五年。"
1929、10年初,何長工受彭之命,率紅五軍第五縱隊向鄂東南進發,來到陽新龍崗。盡管肖的婆婆那時還年輕,她還是和全村人壹起歡迎紅軍。熱鬧的鑼鼓聲和鞭炮聲讓梅生非常興奮。她說“帽子有八個角”,並大喊“五角星真紅真漂亮”。婆婆說梅生膽子很大。部隊駐紮時,他直接走到首長跟前,大聲問:“我要當紅軍!”首長問他為什麽要當紅軍,他回答說:“太黑了。紅軍能給我們窮人帶來光明。”丈母娘說紅軍真仁厚,咨詢了他姐姐,找到鄉蘇維埃政府了解情況。梅生終於找到了壹個“擔保人”為他說情。1930年3月,梅生真的成了紅軍戰士。
婆婆說:“故居”倒塌20年,現存的四塊大清石被村民擱置在長滿雜草的荒地右側。村民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因為下雨,這裏是冬天曬太陽的好地方。16歲參軍,參加過反圍剿和偉大長征,站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第壹線,打敗過蔣介石集團。* * *中國年輕的空軍和空防建設有梅生偉的身影,鐵路大動脈有他的足跡。47歲時,梅勝偉最終當上了民國將軍。陳靜雯,51歲,在龍崗出生長大。由於梅生偉是龍崗唯壹的開國將軍,又主管這個鎮的“紅色旅遊”,所以對梅生偉的研究並不深入。他說,1930年4月,紅五縱隊決定進攻江西瑞昌縣,開始了擴大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戰略行動。入伍不到壹個月,已經改了名字的梅勝偉聽到要去打仗,特別開心。他在行軍中學會了戰鬥。他向班長詢問了戰鬥的細節,又問了壹些戰鬥經驗。紅軍隊伍的“傳、幫、引”充分發揮了作用。如何隱藏、接近、射擊和沖鋒等。,梅勝偉壹邊行軍壹邊吸收,希望能用在首戰中,爭取立功。
過了兩天,紅軍到了瑞昌城,老班長對梅生偉說:“我沖妳,我躲,妳也躲。”戰鬥壹打響,梅生偉就冒著初春的風雨和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勇敢地向千軍萬馬沖鋒。突然沖在最前面的班長壹下子就倒下了,臨死前只留給他壹句話:“小美,給我報仇。”梅勝偉熱血沸騰。他拿起槍向敵人射擊,並轟炸了敵人的機槍。但他自己卻被敵人的子彈掃倒在地。梅勝偉壹直後悔首戰:壹是兄弟情誼的班長死了,二是沒取得多大戰果,只炸了壹挺機槍。
受了重傷的梅在家鄉龍崗住了半年多,但只住進了紅軍醫院。他原來的部隊擴大為紅八軍,隨彭進軍湖南。他和幾個傷愈的戰友發現陽信太子正在組建紅十五軍團,於是找了過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紅二十五軍當時* * *四個步兵營,十二個步兵連,兩個炮兵連,兩千多人,壹千五百支槍。紅15軍成立後,任務緊迫,戰鬥頻繁。紅軍來自全國各地,軍政水平參差不齊。然而,不可能集中其部隊進行訓練和整頓。上級嚴格要求各團、營、連利用壹切業余時間,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對戰士進行政治思想和軍紀教育。
梅生偉日後的崗位往往與“政治”掛鉤,這是此時打下的基礎;入伍前壹個大字都不認識,民國成立後被封。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有了文化“萌芽”。當時各連隊在各班設置識字教官,教士兵讀書、寫字、看小報;在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參與思想教育、戰術訓練和生活管理。梅生偉帶著家裏“爬樹”的苦功,學習壹切,努力成為壹名合格的紅軍戰士。
《臨摹將軍長征詩》中有壹首梅聖偉的詩,寫著《捷報傳》:“頑石”擋道,“狼狗”在隊伍後面狂吠;空中的“風箏”搗亂,兩邊的“土鱉”阻撓;神經戰怎麽了?闖關傳捷報。這首詩簡潔生動,引號是白軍、胡宗南、敵機、民團的意思。由此可見,在偉大的長征中,英勇的紅軍盡管克服了自然界的壹切困難,還是承受了來自“引號”的軍事壓力,但梅生偉和全體紅軍戰士勇敢“闖關”。
梅勝偉在戰鬥經歷中逐漸成為我軍的中高級指揮員。抗日戰爭爆發時,梅生偉隨八路軍129在前線作戰,歷任該師1、2營政治指導員,師政治部總務部副主任,直供部政委,大軍區34團政委。梅生偉主張發揚民主,戰前盡可能召開“諸葛亮”會議,反復討論作戰方案,以減少戰時犧牲,盡可能給日本侵略者最大的損失。他所在的部隊在群眾中的威信越來越高,戰鬥力越來越強。抗日戰爭的硝煙還沒散盡,蔣介石就急不可耐地跑下山調兵遣將,企圖把勝利果實據為己有。1945年8月中旬,梅生偉在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命令下,率部進軍關東,在白山和黑水之間顯示了軍政統帥的才能,贏得了張聞天等領導的贊揚和贊賞。先後在民主聯軍組織部、合江軍區工作,活躍在關東大地,活躍在打土匪、保衛根據地的戰火中。
66歲的村民陳喜玉告訴記者,她的公公梅耀德在擔任合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時,曾隨梅勝偉去“避難”。父親年輕的時候,我和梅勝偉是很好的牛仔,是壹對鐵桿朋友。“可是我父親的日子不好過,他又回來了。”陳希雨說,公公受不了東北的冷。雖然梅勝偉想盡辦法留住她,但梅耀德還是回到了梅家橋。建國後,張春傑說“這壹時期的將領,全陽信都熟悉”。張春傑說,梅生偉是沈陽軍區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1950年組建東北防空部隊,任政治部主任。當年6月11,該部隊壹舉擊落敵機4架,在隨後的戰鬥中,* * *擊落敵機11架,擊傷69架。空軍和防空部隊合並後,梅生偉被任命為沈陽空軍政治部主任兼中國空軍1軍、第2軍政委。1995五月退休前是交通部政治部主任。1961年,47歲的梅勝偉從大學部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梅勝偉將軍對家鄉充滿了感激和眷戀。2001於4月4日在北京逝世,與妻子合葬在陽信烈士陵園。
1953冬天的壹天,感嘆號變得五彩繽紛,桂花河在歡聲笑語中流淌。小鳳仙的嶽母說,梅將軍和他的妻子張靜“突然回來了”。離家23年,梅勝偉正值壯年,身高1.80m,身材魁梧。婆婆說將軍有壹雙鋥亮的皮靴,很有氣勢。他壹眼就認出了小鳳仙,親切地叫了壹聲“大姐,妳沒事吧?”婆婆說將軍的“發音”變了,是龍崗話和普通話之間的“夾音”。第壹次回老家,將軍走進了梅家橋的家家戶戶。他和16之前壹樣隨意自然。和家鄉人聊了壹天後,將軍抽空走進“故居”,呆了壹個小時。官莊村的村支書小告訴記者,將軍每次回來,都愛待在“故居”。那種“停留”,其實就是靜坐冥想。至於將軍的心境,無人過問,無人猜測。有壹點可以肯定,將軍對“故居”乃至家鄉情有獨鐘。1980年,將軍回到家鄉,小在部隊當會計。“好像是八月。將軍要吃紅糯米,還是我在田裏挖的。”、陳靜雯、小等人告訴記者,從1980到1993年8月,將軍們“平均每年都回來”。小鳳仙的婆婆也證實:“確實如此。每年都是我們梅家橋主辦的。”我婆婆說將軍和村民都愛遵守農村的規矩,“就像他離家前吃了壹百頓飯。”久而久之,“大姐”變成了“老姐”,婆婆說將軍每次回來都會在“故居”裏安安靜靜地坐壹坐。“就算癱成這種狀態,將軍也會坐在大青石上閉目養神。”
據張春傑介紹,1982年,紅十五軍團老軍人梅生偉等人發起並組建了《紅十五軍團軍史》編輯領導小組,開始收集、整理、編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軍史》。由於紅十五軍團在我軍初期,作戰行軍頻繁,後來又與其他部隊合編,保存資料有限;再加上十年動亂,革命文物和物資都有不同程度的分離。梅生偉等老同誌在江西的景德鎮、九江、德安、湖口、瑞昌,湖北的蘄春、黃梅、武穴、英山、習水、大冶、陽新、孝感等地搜集史料,將軍們得以頻繁回鄉。張春傑說,在陽新、龍崗的幾個工程建設中,梅將軍都給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但將軍從未要求修繕他的“故居”。張春傑認為,“將軍讓見證壹段歷史成為可能,讓它在廢墟中跟隨歲月。”
陽新縣的“湘鄂贛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有三個將軍墓地,其中壹個是梅勝偉將軍,他在這裏去世長眠。張春傑說,將軍的妻子張靜死於1972。根據將軍的遺願,張靜同誌的骨灰於同年移至陽新,與將軍安放在壹起。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將軍墓前表達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