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會計問題研究論文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會計信息失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不僅制造了泡沫經濟,擾亂了經濟秩序,而且打破了投資者的信任,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阻礙了“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在市場經濟中的真正體現。因此,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亟待解決。壹、與會計信息失真相關的幾個概念:會計信息:在權衡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和政府的不同要求以及相關會計政策的要求後,采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操作方法,為管理者提供改善經營管理、考核經濟指標的相關數據,為投資者和債權人做出投資決策、防範經營風險,為政府掌握經濟運行總體情況,進行宏觀調控、配置社會資源。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客觀、可比、壹致、相關、及時、清晰。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按照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要求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從而向使用者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對決策者做出相關決策產生不利影響。絕對真實是指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活動真實面貌的再現。這種絕對真實是會計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百分之百的原始表現。絕對真理只是理論真理。相對真實是指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活動基本特征的準確描述,其基礎是不扭曲企業的經濟活動。相對真實也可以稱為法律真實。對於投資者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滿足了合法性和真實性的要求,就達到了可接受的真實程度。會計信息失真的判斷標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本身不能是壹個絕對數,而是壹個合理的區間值。這個區間值的上限是絕對真理,下限是可接受真理。當會計信息質量低於可接受的真實水平時,會計信息就是失真的。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1,從會計信息主體分析,壹般情況下,會計信息主體主觀上不會故意歪曲會計信息,但由於周圍環境的復雜性,會計信息主體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造成會計信息失真。(1)從會計信息主體的人性分析:會計信息主體是普通人,他有自利的壹面。然後他會在處理會計信息之前,權衡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政府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自己私利的影響,以及如何執行相關會計政策對自己最有利,然後在不同階段、不同環節采取最有利的措施處理會計信息。壹般情況下,會計人員主觀上不會故意歪曲會計信息。(2)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管理當局壓力的角度分析,由於經濟的發展,產權制度的變化,兩權分離。經營者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會在真實的會計信息達不到其預期目標後,迫使會計規則的執行者使失真的會計信息符合其預期目的。比如,為了獲得更多與利潤掛鉤的獎金,或者為了實現自己市值的最大化,他會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或者隱瞞費用,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3)從股東對會計信息主體的壓力分析,股東為了財富最大化,會迫使管理當局從外部籌集更多的資金以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並向國家繳納更少的稅收,從而間接迫使會計規則執行者扭曲經濟事項。比如,股東為了從外部獲取更多的資金,會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隱瞞企業的負債,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或者虛增企業利潤以增強盈利能力。(4)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政府壓力的角度分析,由於管理當局為了完成政府下達的工業總產值等指標,為政府爭光,與政府關系良好,會迫使會計規則執行者對經濟事項進行扭曲,從而滿足政府的要求。比如虛增銷售收入,虛增銷售成本,這不會增加企業的利潤,但是可以提高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簡而言之,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目標經常相互沖突。會計規則的執行者會在各利益相關者目標的相互博弈中,權衡各方面對自己利益的影響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對各方面相對滿意,使會計信息盡可能真實。如果壹方的要求不現實,會計信息就會失真。2.從會計信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來看,會計信息所依據的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局限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會計估計和職業判斷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比如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就是壹個需要估算的事項。另壹種是計提會計準備金,如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等。這種準備金的計提需要考慮很多因素,規定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更強,更難以反映真實的實際情況。第二,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也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比如壹套設備原來購買的歷史成本是400萬元,當時估計可以使用10年。使用兩年後,由於科技進步出現了效率更好的設備,使得該設備目前的重置成本為200萬元,預計可以使用3年,因此該設備目前的價值僅為1.2萬元。這樣,同壹套設備基於歷史成本的賬面價值為320萬元,基於現值的賬面價值為654.38+20萬元,相差200萬元。可見,歷史成本計量屬性較現值計量屬性高估資產200萬元,虛增利潤200萬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第三,會計方法的選擇性也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比如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可供選擇,不同的核算方法反映不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第四,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滯後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另壹個制度原因。在沒有相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時期,會計主體要麽對這些經濟業務或現象不作任何核算和披露,要麽核算和披露不夠,導致會計信息失真。3.從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分析首先,從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分析: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資料越來越多,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隨著錯誤和虛假會計信息的混雜而增大;經濟業務的類型和性質也不斷多樣化和復雜化。會計業務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財務會計內容,如所得稅會計、租賃會計、破產會計、合並會計報表等新內容不斷出現。這些業務的處理比傳統的財務會計更具挑戰性和爭議性,也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4.從環境方面分析首先,從經濟環境方面來說,由於當今世界普遍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擁有真實會計信息的企業得不到應有的資源,導致不公平,所以很多想要有所作為的企業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如果企業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就會產生不公平感,也可能失去盈利的機會。其次,從法律環境看,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懲罰力度不夠,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遠小於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收益,這也促進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擴大。5.從監管會計信息的制度來看,目前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監管主要依靠註冊會計師,其存在的來源是監管的對象,這就迫使會計師事務所在某些情況下屈從於監管的對象,這就大大降低了其結論的可信度,大大削弱了其監管功能。第三,控制會計信息失真的措施1,加強內部監督。第壹,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營造誠信的道德環境。會計人員必須能夠誠實並堅持原則。否則,可能會導致準則的濫用,使投資者的利益遭受更大的損失。要解決會計規則執行者依賴於管理層或股東等關系人的現狀,應由管理層、股東、主要債權人和政府指定會計規則執行者,或實行由各方代表組成的會計機構,從源頭上形成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 * *監督,從而抑制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二是完善公司治理,制定科學完善的經理人評價指標體系,減少經理人操縱會計信息的源動力。2.理順私人監管與被監管者的關系,建立多元化的外部監管體系,提高虛假會計信息的經濟成本和社會聯動。外部監管既包括私人監管,也包括政府監管。壹是解決私人監督者依賴被監督者的現狀,限制被監督者對監督者的自由選擇,限制服務費的自由浮動權。二是利用銀行、稅務等機構實現多元化、多角度的監管體系,規定在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中,現金流量必須經過主銀行認證,主要收入必須經過主稅務機構認證,防止會計信息失真。3.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立法部門要細化相關規定,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和相關人員的懲罰力度,讓企業和相關人員在權衡有關各方利益的過程中,首先考慮失真會計信息的損失。4.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增強人們的正義感。誠實守信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不僅需要道德約束,也需要法律約束。首先要建設誠信政府,因為政府是經濟社會環境秩序的維護者和創造者;其次,從小做起,有助於每個人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人們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從而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5.建立合理的經濟考核指標,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這裏主要指各級政府給企業下達的經濟指標。考核指標是各單位考核的主要依據。目前政府對企業的考核指標大多是收入、利稅、安全等指標。制定考核指標時,要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自身情況,用科學的方法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公正客觀地評價壹個企業的業績,提高人們完成指標的積極性,最終減輕政府對企業的壓力,減少會計信息失真。只要解決會計信息生產者依賴委托人生存的經濟關系,解決審計單位和被審計單位的自由選擇,完善和細化法律法規,提高失真成本,實現多元化的監管體系,提出科學的經濟考核指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就能得到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