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會計準則制度變遷歷程分為什麽階段?
我國會計準則制度變遷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企業是單壹所有制形式,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采用的是統收統支體制下的資金平衡會計模式。這壹時期的會計制度沒有太多的變化,也沒有改變會計報告的體系和會計制度的框架,會計理念更沒有什麽突破和變化,不存在會計準則制度的原則性變遷問題,因此,本文論述的會計準則制度變遷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方面的變化。不同學者對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的會計準則制度變遷過程的劃分有不同的觀點,有“三階段說”、“四階段說”,即使同是分為三階段或者四階段,其起止時點劃分也不盡相同。本文認為,無論劃分幾個階段,關鍵是不同階段除了準則制度有顯著變化外,還要有明確的起止標誌以利於區分。因此,可把我國會計準則制度變遷歷程分為國際會計慣例引入學習、國際會計準則學習借鑒、會計制度統壹完善、國際會計準則全面趨同四個階段。\x0d\ (壹)國際會計慣例引入學習階段(1979—1992年)\x0d\ 這壹階段的起點標誌是1979年頒布的《關於中外合資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若幹規定》,終點標誌是1992年11月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以及13項行業會計制度和10項行業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這壹階段的主要特點是1979年頒布的《關於中外合資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若幹規定》和1985年的《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第壹次參照國際慣例設計了會計制度,其規定的會計核算壹般要求、會計核算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等內容均學習、借鑒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通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x0d\ (二)國際會計準則學習借鑒階段(1993—2000年)\x0d\ 這壹階段的起點標誌是1993年7月1日正式實施1992年頒布的“兩則”、“兩制”,終點標誌是財政部於2000年12月根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要求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這壹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學習借鑒國際會計準則,開始采用會計準則,並結合國情,采取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並存的辦法實施“兩則”、“兩制”。針對“瓊民源”等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案,我國於1997年發布了第壹項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從1998年起開始實施),到2001年底我國已頒布了16項具體準則,標誌著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逐步建立。\x0d\ (三)會計制度統壹完善階段(2001—2006年)\x0d\ 這壹階段的起點標誌是自2001年1月1日起《企業會計制度》的正式施行(暫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並鼓勵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執行),終點標誌是2006年2月財政部正式發布39項新會計準則和48項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這壹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實現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企業的會計制度的統壹。2001年頒布《金融企業會計制度》、2004年頒布《小企業會計制度》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進壹步完善了會計制度體系。\x0d\ (四)國際會計準則全面趨同階段(2007年以後)\x0d\ 這壹階段的起點標誌是從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39項新會計準則和48項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這壹階段以會計準則全面取代會計制度(除少數準則保持中國特色外),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了全面趨同,進壹步縮小了我國企業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是中國會計國際化趨同的顯著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