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妳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財務管理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財務管理論文 篇1
題目:
大數據下財務管理的挑戰及創新思維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數據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而後討論了大數據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後提出了企業應用大數據進行財務管理創新的思路。
關鍵詞 :
大數據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系統
作為具有革命意義的最新科學技術,大數據正在從各個角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包括企業財務領域。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對企業經營規劃有著深刻的影響,能否執行優秀的財務管理關乎著企業生存發展。如何積極應對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和發展趨勢,以敢於創新的姿態占領時代的先機,是當前我國企業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壹、大數據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所依據的數據是非常有限的,這使得財務數據分析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導致財務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確的數據基礎。建立在數據不完全可靠基礎上的企業財務管理如同管中窺豹,很容易以偏概全,與市場的客觀性存在較大差距,極易發生判斷失誤,最終導致企業利益的損失。
而大數據技術能夠為企業呈上全面的、實時的、精確的市場數據和系統的、多層次的、個性化的數據分析,使企業擁有更可靠的財務分析工具、更先進的財務管理和更有效的財務決策依據。具體而言,大數據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企業財務處理方式的變化
首先,大數據改變了財務處理的範圍。傳統財務管理概念中,企業僅處理與本企業直接相關的財務數據。但是在大數據環境下,凡是與本企業相關的數據都在收集和處理範圍之內,如行業信息、金融市場波動、上下遊企業財務狀況變化等信息都逃不過大數據的關註和數據挖掘。
其次,與傳統財務管理方式相比,大數據更註重非財務信息的價值。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分析那些從表面上與財務完全無關的數據並對其進行提取、統計、歸納,從中找出與財務管理相關的經濟規律、企業特征、潛在問題,為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提供紮實的數字依據,更重要的是為企業指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業可以將有限的資源放在最關鍵的財務管理節點上,實現財務管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業會計核算方式的變化
傳統財務管理大多采用“人—機”結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數據環境下財務管理則向全自動化方向發展。在大數據平臺的處理中,企業財務與外部相融合進行統壹核算。基礎核算工作越來越少,核算過程越來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標準化。
以華為公司為例,任正非為改變華為粗放式財務管理帶來的風險,專門請來IBM的財務團隊為華為量身定做了以大數據為支撐的集成財務體系(IFS),用大數據的會計核算理念重新梳理會計核算流程。該體系甚至成為影響華為現今組織架構結構的重要因素,正如華為壹位財務顧問所說的:“沒有配套的IFS,華為是不可能下決心將權力下放的”。
3、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知識結構要求的變化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大數據對財務管理變革的意義,但是由於傳統財會人員在運用大數據技術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觀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體運用大數據和進行大數據分析方面存在壹定難度。在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方面的相關知識技能,還要掌握計算機、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使大數據能夠真正服務於企業。
4、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發生變化
大數據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生活、工作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在經濟領域同樣深刻影響著人們。普通消費者、企業、經濟團體的眾多金融行為都成為大數據收集的內容,眾多企業應用大數據判斷業務影響,加深對服務的理解,加快企業利潤的增長。在這樣的環境變化下,企業想要實現高水平的財務管理就不可能離開大數據的支持。
二、大數據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大數據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機遇
首先,大數據采用巨量數據集合技術采集海量數據並進行分析,使企業財務人員從浩如煙海的數據中得到潛在的、具有關鍵財務價值的信息,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和重要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其次,通過對企業內外部龐雜信息的篩選和梳理,幫助企業找到影響自身發展和健康運行的負面因素。如經過大數據對企業投資、利益分配、運營管理等與財務相關的活動分析,不但為企業指出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也為企業風險管理指明方向。有助於企業清醒的認識存在問題和潛在風險,提前做好規避財務風險的準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後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使財務管理更加穩定可靠地為企業服務。
再次,大數據可以為不同企業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統壹的、內外融合的財務分析工具。壹方面,大數據分析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降低財務管理工作量;另壹方面,大數據通過綜合性分析結果,提供以往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都無法提供的企業戰略依據,使財務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後,大數據將促進企業內部人員架構向更科學的方向發展。企業應用大數據處理財務管理問題時,不僅僅要收集財務數據,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來與財務“完全不相關”的數據。
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同調取、選擇和分析數據,這就要求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建立更直接和更協調的關系,財務部門關註企業運行的範圍更廣,工作內容更全面。
這些改變要麽促使財務部門獲得更高的管理職權,如長虹的“財務***享系統”使企業財務部門向高端化轉型,成為企業運營的中心樞紐部門;要麽促使企業重新規劃財務框架,例如海爾集團為了創新“人單合壹的預算管理模式”,提高了壹線員工對預案財務化的責權利,徹底改變了企業領導與普通員工之間的管理關系。無論哪壹種,都帶動企業人員架構向更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
2、大數據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挑戰
首先是如何科學有效應用大數據的挑戰。大數據浩如煙海、種類龐雜,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數據對於企業財務部門來說是壹項全新的挑戰。
從硬件角度來看,多數企業帶寬不足,也不具備大數據所需的數據儲存和處理條件。從軟件角度來看,多數企業也不具備自行開發海量數據處理、建立超大型數據倉庫和進行深度數據挖掘的能力。從財務人員角度來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並不具備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技能。
其次,企業將面對財務管理模式轉型的挑戰。大數據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將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轉變,變事後處理為事中處理。最重要的變化是傳統的管理型財務方式向現代的價值型財務管理體系的轉型,即將普通的記賬管理工作模式轉變為管理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工作體系。如何實現這種改變並真正發揮新模式的作用,對企業來說是新的挑戰。
最後,企業將面臨尋找和培養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的挑戰。大數據的應用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護企業商業機密、如何提取具有價值的數據、如何結合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和發展戰略進行個性化數據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時具有財務管理知識、統計知識、計算機知識和大數據應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當前我國多數企業都缺乏相應的人才儲備,因此如何尋找和培養新型財務管理人才是對我國企業的重要挑戰。
三、大數據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思維
1、創新企業財務管理組織結構
企業通常根據職能進行財務管理,最常見的是將財務部門細分為會計部、財務部、資金部等。迎接大數據對財務管理的改變,企業應主動創新財務部門的組織結構。首先,企業應該在財務管理組織中設置獨立的部門或人員來專項管理財務數據及與財務相關的非財務數據,進行數據獲取、數據挖掘和分析。
對於暫時不具備創建大數據財務管理體系的,可以購買第三方的大數據平臺使用權,但仍需專人管理和分析數據。其次,大數據的產生使財務管理與企業其他部門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管理者應從新的高度來看待財務管理在整個企業中的作用。
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合理的重組。或學習長虹,提升財務管理部門在企業中的溝通能力;或學習海爾,通過制度和新的財務體系將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運行的每壹個環節中,形成扁平化的財務管理流程。無論哪種,其最終目的都在於調動企業全員參與到財務管理中去。
2、構建大數據財務管理系統
大數據的有效信息密度較低,想要從巨量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須依靠大數據財務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數據預測和數據挖掘分類等技術對所有與企業財務相關的大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評價,不但能夠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財務數據、存在問題、潛在危險,還能評價上下遊企業的財務及經營狀況,預測企業乃至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企業財務及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數據。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可獨立建設大數據財務管理系統,還可以購買第三方大數據平臺的使用權,只需下載客戶端就可以構建本企業的大數據庫。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這種方式更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設大數據財務人才隊伍
無論是依靠企業自身能力建設大數據財務分析體系,還是購買第三方大數據平臺的使用權,財務管理部門都離不開能夠應用大數據軟件和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的財務人才。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傳統的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知識,還要能夠應用統計學、大數據技術,熟悉企業運營規律和所在行業的發展狀態。
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發揮大數據在財務管理上的宏觀優勢,為企業提供具有較高價值的財務決策依據。為了得到這樣的財務管理人才,企業壹方面應強化原有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另壹方面應積極引進大數據人才,組建起具有現代化大數據綜合處理和應用能力的財務管理團隊。
無論哪種方式,最終的目的都在於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使其真正體現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價值。大數據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實效。順應潮流、完成自身變革,是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勢所趨。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迎接這壹變革,會為企業財務管理帶來質的改變,也會為我國企業的整體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財務管理論文 篇2摘要:
世界範圍內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為了提高我國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壹個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並購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規模經濟優勢。而融資問題乃是決定國企並購能夠成功的關鍵環節。文章針對我國國有企業並購融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國有企業、並購融資
壹、我國國有企業並購融資存在的問題
1、資本市場融資發展遲緩。在並購實踐中我國國有企業大部分股權融資是通過發行新股和增發配股等方式籌集所需資金的。企業通常以首次上市公開發行時募集的資金作為並購資金,或是壹些業績較好的企業通過配股的方式繼續募集資金,為並購做準備。但是我國企業是否具有股票發行資格以及股票發行的規定都比較嚴格,募集資金數額壹般不能超過其發行前壹年凈資產額的兩倍,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募集資金數額壹般不能超過其發行前壹年凈資產額。加之我國資本市場正處於調整階段。系統性風險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這都限制了國有企業的融資發展。導致了只是很少壹部分企業能夠利用上述手段進行並購融資。
2、貸款融資應用有限。銀行信貸資金受銀行短期偏好信貸傾向、資本金偏低及計劃性經營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壹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維持與擴大生產的正常經營所需,很難在企業並購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根據有關規定,通過銀行借款所融資金不能用於股票二級市場對上市公司的.收購,壹般只能用於非上市企業的並購或只能用於收購國家股、法人股。而且銀行對企業的並購貸款常常需要提供擔保或需要貸款企業以壹定的資產作為抵押才能發放。再加上貸款利息比較高,使企業難能負擔此項貸款,因此銀行貸款在企業並購融資中發揮的作用不是很大。
3、債券融資比例小。在我國壹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點國有企業才可以發行公司債券。影響壹般國有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的因素有,壹是發行債券要經過復雜的審批,往往導致資金籌集與需要的時間上不搭配,由於指標的限制,有限的規模決定了發行人選擇的局限性和籌資數量的有限性。二是發行債券的嚴格條件將許多國有企業拒之於債券籌資的門外。三是債券籌資難以用於並購支付。我國對債券籌資的用途有明確的規定,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所籌資金不得用於房地產買賣、股票買賣和期貨交易等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無關的風險性投資。股權並購涉及股票買賣,因而該條款限制了為股權並購而發行的企業債券融資。債券融資在企業並購中的應用也十分有限。
4、我國企業並購融資受到法律法規的制約。由於金融機構不得為股票交易提供貸款,而股權並購也屬於股票交易範圍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銀行為股權並購提供貸款的行為。而債務性融資方面同樣存在諸多限制,<公司法>規定公司制企業累計債券總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額的40,,債券的利率不得超過國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業債券管理條例)規定“企業債券的利率不得高於銀行相同期限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利率40%,這些規定都對債券的發行起到了很大的約束作用。壹般而言企業債券的風險比銀行存款的風險要大,高風險下沒有高收益的預期,企業債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債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躍,因而限制了國有企業的融資渠道。
5、不規範操作現象嚴重。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許多企業的並購行為均由政府機構操縱,並非企業自願,而是政府行為。政府行為對國有企業並購的幹預現象比較嚴重。由於政府的幹預,不同的企業在計算並購融資需求量時面臨的情況會有很大的差別,壹部分企業可以以較低的價格收購目標企業,融資壓力較輕,而另外壹些企業有可能會有相對較重的融資壓力。這壹方面阻礙融資市場的公平發展,另壹方面也造成了企業並購中缺乏應有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抑制了企業並購融資的內在沖動。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場手段的應用,也很難保證企業並購融資的外在資金支持。政府只關註並購時的資金需求,而並購後的資金支持及企業運作往往因資金缺乏而影響其正常經營和整合效果。
二、國有企業發展並購融資的建議
1、拓寬融資渠道。內源融資是企業並購融資的首選,利用內部資金進行並購,壹方面不會增加企業的財務負擔,財務風險小,另壹方面不會向市場傳遞不利於企業價值的影響因素。在國有企業並購中,應盡可能合理地從企業內部籌集並購資金,除企業自有資金外,利用企業除現金以外的其他資產進行產權置換或產權出資,不僅能降低融資成本,減少融資風險,而且可以盤活存量資產,實現某些領域退出,收回債務等等,對企業是極為有利的。
其次,在保證並購企業控制權並保證每股收益增長的前提下進行換股並購。不僅可以解決資金支付的問題,而且可以降低收購價格被高估的風險和並購整合風險,獲得目標企業管理層支持等多方面的好處,對於大規模的並購尤其如此。目前。我國大多數急需擴張的國有企業並不具備大規模向金融機構融資或者公開發行的條件,利用換股方式進行並購運作不失為壹種好的選擇。
再次,國有企業可以利用借款和發行證券(包括債券、股票和可轉換債券)等渠道進行融資。選擇這種融資渠道應綜合考慮融資規模、期限、成本,確定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如果最佳資本結構要求采用權益融資,那麽就采用發行股票。否則應優先考慮銀行借款,再考慮發行債券。
2、發展利用創新融資工具。與國外相比。在國際並購融資中廣泛使用的垃圾債券、認股權證、可轉換債券、優先股、票據等融資工具在我國並購融資中應用很少,有些並購融資工具如杠桿收購中的過橋貸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鑒國外先進融資手段,應該成為國有企業進行並購活動的明智選擇。
(1)股權租賃。股權租賃是指各類投融資主體作為聯合收購者,與收購方合作收購企業,持有目標企業擬轉讓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在收購完成後,投融資主體將所持股權作為租賃標的物,通過設定租賃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將所持股權轉讓給收購方,以完成並購。對收購方而言,股權租賃可簡單歸結為出售壹租賃壹回購。出售是指收購方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將無力購入的股權出售給融資機構。此時,投融資機構實際承擔了為收購方融資的功能,以減輕收購方的收購資金壓力。投融資機構作為壹個過渡性的股東,不以長期控制股權為目的,因此,必須與收購方簽訂租賃和回購合同。租賃期間,收購方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調度資金,等租賃期滿後,再將這部分股權正式回購過來,從而完成整個收購。
(2)票據融資。企業並購交易中通過票據融資在我國很少應用。目前,我國的票據功能僅局限於支付信用結算工具,其融資功能未能得以充分發揮。
票據發行融資比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隨時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變化采取不同的融資策略及應變對策。同時商業票據融資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權融資方式帶來的企業機會成本的增加。隨著我國對票據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的逐步擴大,以及票據交易機構的建立,國有企業(特別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國有企業)可嘗試利用票據的擔保、買賣和抵押來進行融資,以滿足並購活動的臨時資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