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會計是我國會計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按照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對金融機構的經營治理活動進行準確、完整、連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並對金融機構財務信息進行衡量、加工和傳送的專業會計。它有助於信息的使用者在經營治理和其它經濟活動中作出合理和有效的決策。
金融會計是金融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愈發展,會計愈重要。金融會計的重要性,要求其對金融機構經營治理活動的核算、監督及其所反映的財務信息必須絕對準確,符合客觀實際。但是,金融會計也面臨著復雜的外圍環境和人為因素所帶來的各種風險。所謂風險,可以根據人們的不同理解有多種多樣。風險是對特定情況下未來結果的客觀疑慮;風險是損失出現的機會或概率等。但是,目前最被人們接受的風險定義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因此,所謂金融會計風險,就是金融機構在經營治理過程中,由於會計核算錯誤或會計信息提供失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以及因為主客觀條件惡化或其他情況,使金融機構的資金、財產、信譽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逐步建立適應商業化經營特點的治理型金融會計新體系
在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會計的治理職能,切實運用現代治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對銀行的業務經營進行全過程的跟蹤與監控,積極參與銀行經營決策,逐步建立起能適應商業化經營特點的治理型金融會計新體系。首先,要盡快建立集中統壹治理與分級授權核算相結合的會計核算體系,全面整頓會計工作秩序,加強會計的基礎工作,積極治理假憑證、假賬簿、假報表等“三假”現象,切實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為改善銀行經營治理與防範金融風險,及時提供真實、可靠、全面、相關的會計信息。其次,要盡快實施統壹的會計治理體制,杜絕違規經營、賬外經營。目前我國銀行業存在的許多風險與損失在很大程度上與違規經營和賬外經營有關,這在壹定程度上暴露出了金融會計治理不統壹的弊端,影響到會計職能的發揮,使得正常的會計信息難以及時獲得,不僅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還輕易掩蓋問題,延誤分散與化解風險的時機。因此,只有盡快實現金融機構內部統壹的會計治理體制,才能有效地遏制違規和賬外經營,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會計風險。
三、加強和改善金融會計的信息揭示與披露系統
離開了來自銀行內部和外部及時、可靠、完整的會計信息,金融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就無從談起。為此,對來自銀行外部借款單位的會計信息應就其真實性、全面性和相關性提出相應要求。首先,考慮到目前我國企業虛假會計報表滿天飛、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現實情況,銀行在接受貸款申請時,應強制要求其報送經由註冊會計師審計驗證後的會計報表,並要求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其次,銀行在接受企業貸款申請時,應要求所有的貸款企業必須提供現金流量表,並應將原先著重對企業利潤指標和靜態財務比率的考核,轉變為對現金流量指標以及與現金流量表有關的財務比率的考核上來。最後,鑒於我國企業編制與提供的會計報表過於簡化、信息含量低的情況,銀行在接受企業超過壹定數額的貸款申請時,除要求企業報送主要會計報表以外,還應要求企業提供能具體披露其償債能力的補充會計信息。
四、進壹步改進金融會計制度,使之充分體現謹慎性會計原則
(壹)改進呆賬預備金計提方法,提高計提比例,擴大計提範圍,簡化核銷審批手續
壹是可以考慮采用能夠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計提呆賬預備金,即將現行呆賬預備金的計提方法改為每月按實際發生的貸款總額的壹定比例(比如1%)全額計提“壹般呆賬預備金”;對出現的問題貸款,應立即按其發生呆賬可能性的大小,依據預先確定的計提比例再計提“非凡呆賬預備金”。當這兩項呆賬預備金累積到壹定的數額,足以完全化解所有有問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賬損失風險以後,可不再計提呆賬預備金。銀行及金融機構按上述方法計提的呆賬預備金應答應其在稅前扣除。
二是進壹步放寬呆賬預備金計提的範圍,使計提呆賬預備金的範圍不能只局限於信用貸款,還應包括同樣存在風險的透支、融資租賃和存放同業款等。
三是放寬對呆賬確認的條件限制,改革現行制度中壹些過於苛刻的呆賬確認規定,使許多實際發生的呆賬能夠及時核銷,可考慮答應銀行將超過壹定期限的逾期貸款壹律確認為呆賬予以核銷。此外,還應簡化對呆賬核銷的審批程序,賦予銀行壹定的核銷呆賬的自主權。
(二)改進現行壞賬預備的計提方法
按現行制度規定,銀行壞賬預備是按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3‰計提。此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它無法反映不同期限和不同性質的應收利息的構成與發生壞賬損失可能性的關系,使壞賬損失的發生與壞賬預備的提取不相協調。為此,可要求銀行采用賬齡分析法來計提壞賬預備,並按應收賬款賬齡和性質的不同,確定不同的計提壞賬預備金的比例。另外,應強制要求銀行從每年實現的凈利潤中,按壹定比例提取風險預備基金,專項用於補償各種風險損失。
(三)應答應銀行對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與壹些非金融資產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的規則計價
銀行可在每個會計期末對諸如貴金屬、抵押貸款、拆放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項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市價或可變現凈值進行比較。當這些資產的公允市價或可變現凈值跌至賬面成本以下時,或有較為明顯的證據表明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可能蒙受損失時,應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並將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之差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五、著力構建全面有效的金融會計風險監督保障系統
金融會計風險的監督保障系統應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三個部分。事前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制定與考核。即反映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如備付金比率等;反映資本不足風險指標體系,如資本充足率等;反映資產風險指標體系,如逾期貸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場風險指標體系,如利率風險率等;反映損益狀況指標體系,如資產盈利率等;反映貸款對象財務狀況指標體系,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產銷率、資產收益率等。
事中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銀行穩健經營的動態監控。銀行的決策部門應將上述反映金融風險的壹系列指標,作為需要考核的責任指標落實到各有關責任部門。會計部門要與其它職能部門壹道建立起對金融風險實施動態監控的機制,隨時將來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風險的各項指標與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警戒值相對比,並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反饋信號,敦促並監督各有關部門及時采取修正措施,以確保銀行經營始終遵循穩健與安全的原則,盡量避免與減少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損害。此外,事中監督還應包括對銀行業務規範和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以維護法規制度的統壹性與嚴厲性,防止違規違法行為帶來的風險損失。
事後監督,主要應通過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各種報表的檢查分析,對銀行穩健經營的結果進行全面復審檢查,考核各單位有關控制金融風險責任指標的執行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與措施,以進壹步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在銀行內部還應建立和健全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以便在銀行經營的各個工作環節上有效地堵住金融風險的漏洞,形成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屏障。
六、大力開展整頓金融會計秩序活動
針對目前壹些金融機構,借助於會計手段,通過亂用會計科目、假造賬表、私設賬外賬等方式進行違規經營,致使會計信息失真較為嚴重的現象,要在金融會計部門開展打“三假”,創“三鐵”活動,並將這項活動經常化、制度化。
七、積極推行責任會計和廣泛運用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
推行責任會計是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手段,因為責任中心的劃分符合風險控制的分散化原則,同時責、權、利在小範圍內的充分結合也有助於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有助於解決問題。但是,責任中心所產生的大量憑證、報表假如沒有計算機的協助,現有的會計人員就無法在日常核算工作中兼顧責任會計工作。所以,要提供及時有效、全面、完整的會計信息,就必須建立現代化的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而且金融會計的電算化系統要由業務數據處理系統向業務處理與治理型、決策型系統並重的系統發展,通過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的開發和運用,完善現有的金融會計治理核算體系,不斷促進會計核算水平和會計核算質量的提高,努力實現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