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初級會計考試必考點有哪些?如何進行學習?

初級會計考試必考點有哪些?如何進行學習?

計劃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壹直是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重難點,歷屆出題人特別喜歡考查這兩種存貨的計價方法。今天就和大家嘮嘮這兩者的高頻考點。

實際成本法

在實際成本下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四種,它們分別是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壹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

重點講講前三種計價方法。

0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顧名思義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很多同學不太理解“發出”的含義,其實可以理解為銷售或者耗用。說白了就是最先購進來的存貨,首先被銷售或耗用掉。

這裏有壹個常見考點,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存貨成本,利潤是被高估了還是被低估了?

這個時候可以這樣理解:“物價上漲”意味著成本高,原先購入的存貨是低於市價的,即“成本低”。最終的去向是利潤表,這時就意味著利潤表的利潤高了。因此,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存貨成本,利潤是被高估了。

0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別的不多說直接上公式:

光看公式有點晦澀,甚至不知所雲。現在直接通過例題幫助大家理解。

飛揚公司二月初結存超合金材料11噸,每噸單價8000元。

二月購入情況如下:

2月4日購入5噸,單價8 100元;16日購入15噸,單價7 800元。

二月領用情況如下:

2月11日領用10噸;25日領用12噸。

如果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則月末結存的超合金材料成本為多少?

(圖1)

2月4日購入後的單位成本=(11×8000+5×8100)÷(11+5)=8031.25元

(套用公式1,原有庫存存貨實際成本是月初的11×8000,本次進貨實際成本是2月4日的5×8100,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是11噸,本次進貨數量是5噸)

2月16日購入後的單位成本=(11+5-10)×8031.25+15×7 800÷(6+15)=7866.07元

月末結存材料數量=11+5-10+15-12=9噸

(根據圖1,可以了解到11號的時候有領用,因此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應是11+5-10,接著套用公式1即可得到上式。)

結存材料成本=9×7866.07=70794.63元

(套用公式3即可得到該式。)

03月末壹次加權平均法

解題的突破口就在“存貨單位成本”,只要將其拿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同樣通過壹道題目幫助大家理解。

飛揚公司3月1日結存泡沫材料100件,單位成本為30元;

3月10日,購入該材料40件,單位成本為32元;

3月20日,購入該材料50件,單位成本為34元.

當月發出該材料80件。

請問飛揚公司采用月末壹次加權平均法核算該材料的發出成本,則發出成本為多少元?

首先找到突破口:存貨單位成本,套用公式得:

(100×30+40×32+50×34)÷(100+40+50)×80=2517.6元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首先要了解下面這張示意圖:

接下來將業務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講解。

第壹部分:外購後,尚未驗收入庫。

如示意圖所示,實際成本計入“材料采購”的借方。具體的分錄如下: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會計科目

第二部分:驗收入庫。

如示意圖所示,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的借方,實際成本則從“材料采購”的貸方轉出。因為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存在差額,它們倆的差額通過“材料成本差異”核算。

如果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就是超支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如果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就是節約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

具體的分錄如下:

超支差: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差額)

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節約差: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差額)

第三部分:生產領用

如示意圖所示,都是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具體的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第四部分:期末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如示意圖所示,結轉的節約差是計入“生產成本”的貸方;

結轉的超支差則是計入“生產成本”的借方。

具體的分錄如下:

超支差異:

借:生產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

節約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產成本

今天就講到這裏,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