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和大學相比有什麽優勢?讀書無用,請自覺離開。體驗:參加過的和沒參加過的不太壹樣。參加之後妳不會後悔,除了壹種情況——虛度光陰。上大學和不上大學會讓妳覺得很不壹樣。
能力:學生會,社團,班幹部,普通學生參加活動都會鍛煉很多。也可以做* * *試試坐小生意!能力就是財富,這是絕對的!
人脈:妳的同學,社團的朋友,學生會的同事,學長學姐,妳在學校有機會認識很多教授,各行各業的精英。遇見他們是很有幫助的。如果能成為朋友,對妳肯定有提升!還有,大學生比社會上的普通人有不同的成功機會。最近的十壹假期,10畢業紀念日,學校有很多校友聚會。雖然沒那麽厲害,但是感覺在社會上是中等偏上的。我們高中之前的同學也混的不錯,這個概率不壹樣。妳強大了,妳的朋友同學也強大了,妳也越來越強大了。
畢業學習能力:妳在大學有很多要接觸的!挺多的,各方面都有。為了妳以後接觸其他的東西,大學裏學的東西是基礎!包括:計算機、編程、管理、法律、電工電子技術、數控、專業知識(妳的專業)。比如妳學土木,妳也去工地,人家在太陽底下幹重活。看圖紙就能指導別人,以後還能升職。上大學後可以拿證,不工作每年都能拿到錢(比如:二級建造師證和其他公司的市場價格掛鉤,每年大概六七千元。這個證書比較好考,所以價值不是很大。考壹級建造師比較難。但是每年可以拍很多細節。不知道,大概65438+百萬吧。妳可以問別人。)
知識:不同地方的人(風俗習慣不同),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很多妳沒聽說過的民族,比如達斡爾族錫伯族),和其他國家的人交朋友(很多留學生比較喜歡交朋友)。。也可以去同學那裏旅遊。。。包括食物和住所。。
拜托,妳得去上大學。而且上了大學,妳的東西會比別人多,但不會比別人少,競爭力會大大增強。
我深有感觸,不上大學,上高中也沒用。上高中還不如上中專。中專相當於大學,半個社會。而高中除了學習就是學習。
我已經中專五年了,說不定能考個大專證!我只是後悔自己上了高中,沒有上大學去工作。想想我以前那些比我過得好的同伴。現在,
考不上高中就意味著考不上大學嗎?不壹定,但是參加高考是最好的辦法。其他的和別人不壹樣,比如獎學金,醫療保險,在校期間的工作推薦。
所以還是高考考大學比較好。
當然現在國家政策變了。只要有高中學歷,就可以參加高考。
考上高中沒考上大學怎麽辦?如果考不上大學,高中不是浪費時間嗎?高中不是白上的,因為高中文憑高壹點。找工作比初中畢業容易,考不上大學,高中也不是白上的!
考不上高中就不能上大學嗎?我上了高中,天天過!!!
如何閱讀無用論推薦壹篇文章給妳,摘自南懷瑾老師教的《大會計》:
我還是覺得讀書沒用,考博士也沒用。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為什麽我提倡讀書無用論?我發現中國的經歷,包括我在內,都是鄉下人,從小生在鄉下,因為讀書害了我壹輩子。看了之後說是名滿天下,騙人的,對當地和家鄉沒什麽貢獻。看看農村的老太太老先生,他們辛辛苦苦培養壹個孩子讀書。讀完之後,他們會來到城市,再也不回老家做貢獻。所以我主張所有教授學者都回老家教小學(笑)。否則,這個國家將是壹場災難,知識越普及,知識越少,社會越空虛,農村破產,沒有人才。這不就是讀書無用論嗎?這是壹個。
第二,書讀多了的人,什麽都不願意做。然後遊手好閑吹牛,其實什麽都做不好。尤其是女生讀的書太多,結婚都難(笑)。因為妳壹定要嫁給壹個比自己優秀,比自己高壹點的人。其實學習也好不到哪裏去!
所以我經常鼓勵大家重視閱讀。中國人說讀書是有目標的,我們當時也是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中國講教育,不是讀書做官。就像我讀書的時候,我奶奶跟我說,兒子,妳可以讀書,千萬不要當官。我說為什麽?“壹代為官,九代為牛”。壹代之後,我做了很多壞事。我下半輩子做牛做馬,回報人民。所以可以讀書,但是不能當官(笑)。
中國古代讀書是什麽?我們都背朱子治家格言的兩句話:“讀書以聖賢為目標”,讀書的目的是準備做堯舜,學習大禹王,建設國家。所以“為官壹任,報國壹任”,我們在古代就被教育,為官就是報國。
三十年前有個學生,師大博士,我是他的導師。和我在壹起很久了。有壹天,他找我聊天,說很多教育工作者坐在壹起聊天。大家說,這個教育怎麽贏?我說了不要談這個。從小就聽,說過“世風日下,人不老。”我說沒問題,妳們老人家別擔心,我們死了以後,太陽還是會從東邊出來,不會從西邊出來。但是現在教育出了問題。壹個學生獲得了博士學位。他說,老師,現在的教育目標就是考試。我說妳是對的,這句話太諷刺了!
看看現在的教育。小學生背著這麽重的書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學習和娛樂。我現在能給大家匯報的就是十壹、十二、三歲的知識!那時候讀書全是背。書寫完了,我就到處玩,到處玩。以前不像現在這麽難。所以我現在八九十歲了,有時候晚上看報紙都不戴眼鏡。妳現在的燈太亮了,讓孩子們戴上了眼鏡。這個國家壹旦出事,這些人怎麽出來當兵打仗?(笑聲)然後向敵人報告慢慢開槍。我還沒戴上眼鏡。(笑聲)這樣可以嗎?所以都是問題!
現在妳看,為了考試,小學讀的書在中學沒用,中學讀的書在高中也沒用。高中讀的書,大學沒用;留學就更沒用了。妳看,讀書就是這樣。我們當年的教育方法,我們十幾歲時讀過的書,會對我們壹生有用。年齡越大越好,越熟悉。我現在看的書,從幼兒園開始,《小白兔,兩只耳朵跳三次》(笑聲),跳六次都沒用!(笑聲)這是幹什麽用的?
父母不理解,就想盡辦法鼓勵孩子考個好大學,考上大學,留學回來讀個博士。妳的醫生有什麽用?妳看,當今社會,所有的醫生都贊成那個“不”。那種人什麽都不是。如果我有錢,我可以請妳去看壹百個醫生(笑)。對嗎?所以讀書沒用吧?學習的目的不是學位!我們現在學習,教育沒有目的。
當這個學生提到教育的目標是考試時,我是對的。難怪。臺灣省和我們現在壹樣。喜歡留學回來的博士,結果沒用。所以,臺灣省有個老公務員,最後死了。在我死之前寫壹對給我,我說很好:
為五鬥米、三證三考而彎腰駝背,喪失誠信
拿壹百萬離開這裏,擺脫這種殘余的生活。
做官讀博士,就是為了壹點工資。五鬥米是待遇,陶淵明不為五鬥米彎腰。當時晉代陶淵明的待遇是壹個月五鬥米。彎腰就是跪下來給別人敬禮。“三證三考”描述的是臺灣省的“三證”,早上八點簽。如果有卡的話,下班後還得簽字審查妳。小學考中學,中學考高中,中考,高考,出國留學,回國當公務員,三年才能晉升壹次,打磨學者知識分子的人格。
然後,等妳老了,妳退休,“脫百萬”,最後妳退休拿壹百萬,“壹分錢壹分貨”,存銀行拿利息,“脫余生”,妳的人生就是這樣過的。這是壹個知識分子!現在當然更好了。不過,好像和我差不多。
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民族。以前有句話叫“萬物皆下品,讀書高”。據說連美國的教師節也是專門定在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生日。由此可見這是有名的。現在天下太平,所以很多人認為讀書無用。這的確是國家的大事,不容忽視。
大家都覺得讀書沒用,擺到臺面上的理由是大學生就業難。現在大學學費那麽高,農民的收入總是要幾十年的。教育變成了簡單的市場過程,沒有多少人因為“興趣”或者“自由全面發展”等奢侈的理由而有能力學習。對於教育機構來說,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他們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這個“效用”就是畢業後工作好,收入高。如果找不到工作,就相當於買了壹臺不能制冷的冰箱,效用為零,不能退換也不能保修。那當然是“沒用”。
現在我想問:我國大學生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8%,遠低於世界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說美國的35%了。為什麽會出現這麽嚴重的就業難?
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壹切都要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在我看來,關鍵是因為盲目開放和產業政策的壹系列失誤,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壹直被鎖定在低端加工產業地位。它需要的只是壹些中專學歷的藍領工人(有些大學生頓悟:“書讀多了沒用,初中就夠了”),根本沒有那麽多白領崗位提供給大學生。
排斥大學生的機制是這樣運作的:為了盡快提高精英階層的消費水平,中國的消費品行業往往采取直接從國外引進生產線的方式,結果中國自己的裝備行業(即生產線的設計制造技術和成套設備技術)因為失去了市場而整體陷入困境,大量的國有企業破產倒閉,大量的白領崗位也因此流失。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和外國商品的湧入甚至壓垮了大量的私營民族工業。雖然外資也會帶來壹些就業機會,但統計數據顯示,外資在中國每提供壹個就業機會,就會同時“淘汰”三四個就業崗位。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全球化”是中國低端產業分工的決定性原因,間接導致了當前中國大學生就業難。
奇怪的是,許多大學生對導致他們陷入困境的“全球化”進程持熱烈擁抱的態度。除了壹些主流經濟學家的刻意誤導,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有利於讓自己的消費水平迅速與發達國家接軌。但大學生陷入的壹個最致命的誤區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必須先成為“生產者”,也就是說,必須先就業,然後才能成為“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當能容納自己就業的行業被擠垮,大學生成為靠低保生活的多余人,好萊塢電影中展現的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生活可能會越來越像壹場夢。
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明白了為什麽讀書“無用”;我們也可以理解,大學生找工作難是因為“觀念改變不了”,為什麽推卸責任是可恥的說法;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教育部門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在專業設置和擴招上做文章,基本上是沒有用的...
如何破解讀書無用論?現在沒有學位很難動。
因為沒學歷找不到工作,評不上職稱,不能升職,壹個月比別人少壹捆錢。
如果回家養豬種地,估計以後也做不成了。
國家的發展模式是走城鎮化道路,妳將來就成了市民。
妳沒受過教育去工地搬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