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生於貴州省銅仁縣(現為銅仁市)城關鎮,祖籍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鎮益陽橋。家境富裕,父母早亡。在族叔周自炳的照料下,自幼用功學習,1914年考入貴陽南明中學。他愛讀中外史書,有自己的見解,寫有《諸葛亮輔漢於蜀論》、《明太祖以布衣起兵論》,登在校刊《南明雜誌》上,博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中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在銅仁教育會任會計。1919年春,周逸群東渡日本,入東京慶應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這期間,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著作和介紹蘇聯十月革命的書刊,向往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
周逸群是中國***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宣傳家、活動家,***產黨軍隊的早期締造者之壹,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區返回江北匯報工作,此時夏曦在蘇區進行了殘酷的“肅反”運動,其間,殘忍殺害了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萬濤、朱勉之、宋盤銘、葉光吉、盛聯均等千余名紅軍高級將領和各級指揮員,以及大批地方領導和無辜群眾。周逸群時年僅35歲。
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評為100位為 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壹。
1923年回國,在上海參加創辦《貴州青年》旬刊,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周逸群7歲入銅仁城南小學,15歲以優異成績考入銅仁南明學校中學部,博覽群書,尤其喜愛中國歷史,格外崇拜著名歷史人物。他的作文《諸葛亮輔漢於蜀論》被評為全校優秀文章,刊於《南明雜誌》。周逸群還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入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鬥爭,擁護貴州獨立,被喻為“有抱負的青年”。
1924年10月入黃埔軍校第2期學習。同年11月加入中國***產黨。積極從事青年軍人運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任“青年軍人聯合會”主任,領導聯合會同蔣介石支持的“孫文主義學會”進行堅決鬥爭,先後創辦了《青年軍人》、《中國軍人》等刊物,顯示出卓越的組織和宣傳才能,被稱為“黃埔島上的壹顆新星”。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賀龍部任師、軍政治部主任。
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後任第20軍第3師師長,率部參加瑞金、會昌等戰鬥。曾介紹賀龍加入中國***產黨。起義軍在廣州潮汕地區失利後輾轉到上海。
1928年1月,周逸群任中***湘西北特委書記,與賀龍赴湘西北地區開展武裝鬥爭,途中參與領導鄂中鄂西地區年關暴動和桑植起義。
1928年 3月上旬到達湘西桑植洪家關,與賀龍壹起組織工農革命軍,舉行桑植起義。起義受挫後轉往石首,重建中***鄂西特委,任書記。他統壹鄂西地區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織遊擊隊、赤衛隊,在洪湖、白露湖和華容東山壹帶開辟了若幹塊遊擊根據地。
1929年春,把江陵、監利等縣遊擊武裝整編成鄂西遊擊大隊,後擴編為鄂西遊擊總隊,兼任總隊長,領導鄂西地區軍民,提出“妳來我飛,妳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和“分散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等遊擊戰術,運用這壹戰士挫敗了國民黨軍及地主武裝的多次“清剿”。
1929年12月,主持召開鄂西地區中***第二次代表大會,制定並通過《關於鄂西黨目前的政治任務與方針》、《關於軍事問題》等項決議案,推動了鄂西地區革命鬥爭的繼續發展。
1930年2月,周逸群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兼任政治委員,與軍長曠繼勛率部連克潛江、郝穴、調弦口等城鎮。
1930年4月主持召開鄂西第壹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1930年7月率紅6軍與紅4軍在公安縣會師組成紅2軍團,任軍團政治委員、中***前委書記,與賀龍領導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
1930年9月,調任中***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
1931年5月,夏曦取消湘鄂西特委,周逸群改派做兵運工作,此時夏曦在蘇區進行了殘酷的“肅反”運動,其間,殘忍殺害了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萬濤、朱勉之、宋盤銘、葉光吉、盛聯均等千余名紅軍高級將領和各級指揮員,以及大批地方領導和無辜群眾。周逸群時年僅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