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肖星的社會評價

肖星的社會評價

1989年,肖星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至今已有20年。當我問起她對清華的典型記憶時,她說:“清華的壓力與競爭是它獨有的。”當時,機械系貫徹“厚基礎、寬口徑”的教學思路,除了學習所有機械類課程,還設置了所有電類課程和壹半材料類課程,再加上肖星讀了經管的雙學位,課業負擔相當沈重。

令肖星印象深刻的課程是機械制圖,因為這門課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有些人這方面能力天生不足,雖然別的課程都學得不錯,唯獨在這門課前敗下陣來,怎麽努力都學不明白。大壹新年夜,肖星宿舍裏的幾個女生聚在壹起吃飯,喝酒。很快,她上鋪的女孩就開始掉眼淚,壹邊哭,壹邊用頭撞床欄桿,念念有詞地說:“我太笨了,我怎麽學不會機械制圖呢?我要把自己撞得聰明壹點。”這個場景讓肖星倍感心酸。雖然她自己的大學生活還算順利,但對於清華本科的學習歷程,她還是頗有感慨:“這5年,真是非常寶貴的經歷,妳會覺得這5年妳都能過去了,以後沒有什麽困難能難住妳。”

1994年,肖星本科畢業,以優秀的成績取得了機械系直博資格;而此時經管學院建會計系,向全校招收20個研究生,成立師資班。憑著讀雙學位時對會計的壹點了解,她覺得念會計比機械更適合女生發展,於是決定轉系到經管。讀碩士期間,肖星有機會去普華實習了半年,能力獲得良好口碑,也拿到了普華的offer。畢業時,20個同班同學有9人選擇留校,而今,這個班裏只有3位同學依然留在經管。肖星說:“其實,我是我們班唯壹壹個北京戶口,最沒有留下的理由。”我追問了壹句:“當時普華和經管的工資分別是多少呢?”“經管是900元,普華至少有3000吧!”這個問題,讓肖星和我談起她剛參加工作的種種窘境:“剛工作時,我們租了壹間小屋子,每月租金300元。剩下的600元做所有的事,連吃飯都要精打細算。1999年,學校整修筒子樓,我還住過咱們壹樓的金融實驗室呢!” 雖然都是艱苦的回憶,可肖星說起來卻語氣輕松,面帶笑容。 曾給媒體班記者們上過會計課的肖星,被譽為:能使完全不懂會計的人聽明白會計的老師。這個傳聞,我聽了很多次,終於有機會向肖星當面請教:“您是不是有什麽教書秘訣呢?”肖星給了我壹個出乎意料的描述:“我從小說話聲音小,膽小不愛講話,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人沒站起來,臉就先紅了。我研究生階段最大挑戰就是上課,那時同學們也都不看好我。”

肖星第壹次給學生上課,講審計。這是壹門實務導向的課程,需要很多案例來支撐。那時的肖星並沒有做過審計,也沒有那麽多故事。但她全神貫註投入備課,每堂課前,都要寫上十大篇紙的講課內容。即便做了詳盡準備,可依然緊張到聲音打顫,上了講臺眼睛不敢到處看。但是憑借著清晰的表達,清楚的邏輯,肖星的課壹直都受到學生的歡迎。她的教學評估幾乎都在90分以上,還有四次進入學校前5%。留校兩年後,肖星開始上第二門課——報表分析,這是全新的課程,更大的挑戰,她自己並沒有聽過這門課。會計系的其他老師也頗為肖星擔心:“報表分析,不過是算算比率,比較比較,這點內容怎麽講滿48學時呢?”

肖星找到壹本國外的權威書籍,用了整整壹個假期,翻譯了書中要點,收集了相關的中國案例,做了很多案頭工作。她第壹次走上講臺時,還是很害怕,那個場面,肖星記得很清楚:“那年我25歲,MBA的學生年齡比我大很多,本來就有點緊張。又因為是第壹次課,來的同學特別多,那個教室只能坐30人,位置是固定的,沒辦法加椅子。教室門開著,很多人走來走去,亂七八糟的,我覺得局面要失控了,心裏特別害怕,所以沒有任何笑容。” 她甚至記得自己這堂課說出口的第壹句話:“聽課的同學進來,不聽課的就出去!”這句話也給當時在場的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同學後來和肖星說:“我們都覺得妳第壹節課好酷啊!”因為肖星用心準備了大量豐富而生動的案例,報表分析成為熱門選修課,報名的人越來越多,教室也從 30人的小房間壹路換到兩個120人的大教室。

說起講課,肖星特別強調了,做研究、做實務都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會使人越來越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所以研究與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學水平也是循序漸進才能提高的。她最典型的感覺是:“剛上講臺的時候,壹張PPT只能講半分鐘、壹分鐘,但是現在壹張PPT能講十分鐘、二十分鐘,可以講出很多背後的東西來。”肖星進壹步解釋道:“比如報表分析,原來我模仿國外教科書來備課,現在經過研究,加了很多自己的東西,也基本拋棄了它那個體系。”

97年留校到99年讀博的兩年間,是肖星最痛苦的時期。她的痛苦來自於找不到方向,每天都像在浪費時間。99年開始了博士課程,讓她找到了最愛的事——做研究。“博士課程負擔很重,兩年上了十六門課,同時還要工作,所以每周都有壹天不能睡覺,但是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肖星笑呵呵地繼續說:“未來我的首要目標是做研究,即便是升職等問題解決了,我肯定還會繼續做研究,可能那時狀態會更好。”對於未來,肖星心裏有很多計劃,比如她準備更新自己的案例,給課堂加入新的想法,把自己體會更深刻的問題整理出來講給學生們等等。

Nice的肖老師

采訪肖星的過程中,恰好有壹名MBA的同學為自己無禮沖撞老師而登門道歉。我們的話題也因此自然而然地轉到了育人方向上。“妳要去問我的學生,他們壹定會告訴妳,我是壹個Nice的老師。”肖星肯定地說。她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老師做不到的標準,就不要強求學生;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要求學生為妳去做任何事。她對待學生的原則是:如果請學生來幫助自己做事,要先征求學生意見,學生同意之後再去工作,並且要付給學生報酬。

陳小悅老師因身體原因,把幾個博士生轉給肖星,肖星沒有要求他們改做自己感興趣的題目,而是和同學們壹起去想該怎麽完成陳老師的題目,其工作量等於又做了幾篇博士論文。由於肖星特別尊重、理解學生,所以同學們和她的關系很親近,有很多人已經畢業多年,也願意回來和肖老師聊聊工作,談談生活。

對於當下的本科生,肖星覺得他們的優勢在於目標很明確,但隨之產生的問題是急功近利。她舉例說:“那天,我給壹個學生布置了壹個任務,話音剛落,那學生就問我,這該怎麽做啊?我當時就批評了她,讓她回去自己研究。”肖星認為壹個人如果不願意動腦筋去研究問題,無論是在學術領域還是在實務界都不會有太大的上升空間。她覺得,學生們的急功近利還體現在畢業找工作,所有畢業生都去擠投資銀行的幾個位置,只是因為工資高,感覺特別有面子。其實,這完全不是壹個理智的行為。每當這個時候,肖星總會盡自己所能,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同學們:“無論做學術還是做實務,只是剛開始的時候區別比較大,其實十年以後大家都差不多。因為有些工作需要長時間積累,然後有跳躍式增長,而有的工作可能起點很高,卻上升空間不大。”這些語重心長的談話,真的對壹部分同學產生了影響,其中有些人因此而改變了自己的選擇,決定留在學校繼續深造。

不出名、不作秀

因為肖星出了名的nice,很多媒體班的記者在對壹些經濟現象進行分析的時候,總喜歡采訪肖星的“專家”意見。肖星為他們解讀了新聞背後的深層經濟運行規律之後,卻壹再強調:“我這是免費咨詢,不要寫我的名字。”聽到這裏,我班門弄斧地用自己壹知半解的會計學知識和肖星開玩笑說:“這樣成本是不是有點高呢?”肖星迅速而專業地回答了我:“如果寫我的名字,我必須為這幾句話去核對數字,審核結果,會花更多的時間。如果沒有這個過程而寫上我的名字,那會失去更大的成本,這是隱性成本。”

我繼續給肖星提議:“您可以在媒體上開專欄啊!現在有很多教授都在這樣做啊!”肖星哈哈大笑說:“有不少記者這樣和我說過,還給我講了出名的好處;並且告訴我,不是寫寫專欄都能出名的,要保持曝光率,這些建議我都壹概拒絕。”我依然不放棄地追問:“那您可以選擇電視媒體啊,做做訪談嘉賓,這種方式比寫文章簡單。”肖星進壹步解釋了她的想法:“目前,我研究壓力很大,沒有時間去寫專欄、做訪談;至少兩年之內,我不具備條件去曝光、做明星。”

從肖星在經管讀雙學位算起,她已在經管學習和工作了十八年,可以說她參與、見證了經管建院後的這二十五年的快速成長變化。當我們談到經管情結時,肖星沈思了壹下,對我說:“不能說是高尚的品德,只是壹種同甘***苦過的強烈認同感,學院與我是聯系在壹起的。”采訪的從始至終,肖星從沒有說過壹句高調評論性的語言,甚至沒有用過壹個類似於責任、義務這樣的“宏大”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可是在她最平常,最普通的對話中,我卻能明白的感受到,壹位清華學者的嚴謹與低調。

肖老師的《財務分析與決策》講的excellent 喜歡的朋友可以到學堂在線聽哦!——她的學生左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