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斌 韓海宏 陸善良 顧建彬
今年6月16日下午2時許,大雨傾盆。啟東市少直鄉曦陽村二組農民陳秀方,懷揣1萬元現金,身穿雨衣褲,推出“老爺車”,沖出家門向鄉電管站而去。葛會計迎候滿身是雨的陳季方,接過這筆巨款,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已經是他的第三次掏腰包了。
今年58歲的陳季方原來家庭清貧,但窮不失誌,艱苦創業。他先與黃土地和第三產業打交道,後與家庭工業結了緣。去年8月,他借“東風”將小作坊發展為季方塑料制品廠。“當腰包鼓起部的時候,決不忘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前年,村裏安裝自來水總管道缺資金,他把添置壹套西裝的錢省下來,捐獻了500元。去年春節前,他原本想多購點年貨,好好過個年。看到公路至村裏曦陽小學那段路坑坑窪窪,聽到周圍群眾和學校師生怨聲載道,他又掏腰包,出資500元,攛掇村幹部將這段路修築成晴雨路。
陳季方所在村7年前改造的用電線路老化、損壞,村幹部為安全用電擔憂,老百姓為時常跳閘而罵娘。今年3月,鄉中管站將該村列入“兩化”標準村。然而,村裏難湊齊所需的30萬元資金,“兩化”建設“擱淺”。近幾個月來,陳秀方總想著為此出把力,東奔西走催收貸款。6月16日上午,他好不容易追回了萬余元貸款,午間便心急如焚地召集家庭會,討論這筆錢該怎樣花。面對著更換壹輛摩托車與支援“兩化”建設的矛盾,全家人統壹了認識,最後抉擇是:緩購“光陽”,支援“兩化”。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壹幕。
(江蘇省啟東市少直鄉廣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