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壹、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這個比較復雜,需要區分對待的

例如平均年限法確實就是直線法,年攤銷額=(原值-殘值)/使用年限

具體如下

二、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年限平均法概述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並且常用的壹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資產轉移到產品成本中的價值均是相等的,折舊的累計額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種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優點,但它也存在著壹些明顯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何時受益,何時付費”的配比原則。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年折舊率÷12

年限平均法不足:

首先,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資產所獲得收入比較高。根據收入與費用配比的原則,前期應提的折舊額應該相應的比較多。

其次,固定資產使用的總費用包括折舊費和修理費兩部分。通常在固定資產使用後期的修理費會逐漸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舊費用在各期是不變的。這造成了總費用逐漸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則。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慮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和強度,忽視了固定資產使用磨損程度的差異及工作效能的差異。

最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的影響。

年限平均法優點: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明了,易於掌握,簡化了會計核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年限平均法適用範圍:

在實際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資產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較合適呢?根據影響折舊方法的合理性因素。當壹項固定資產在各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其負荷程度也相同時。修理和維護費用在資產的使用期內沒有顯著的變化。資產的收入在整個年限內差不多時。滿足或部分滿足這些條件時,選擇平均年限法比較的合理。在實際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適用於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壹種方法。它的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壹定數量的服務單位(可以是行駛裏程數,工作小時數或產量數),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這種方法彌補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特點。

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工作量法的缺點:

首先,同平均年限法壹樣,未能考慮到修理費用遞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遞減等因素。

再次,資產所能提供的服務數量也難於準確的估計。

最後,工作量法忽視了無形損耗對資產的影響。

工作量法的優點:

當然,由於工作量法自身的特點,在有些情況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較合理。當有形損耗比無形損耗更重要量。或在各個期間資產使用不均衡的。不經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與產品的生產工作量有關。在這些條件下,可以選擇工作量法。

適用範圍:

實際工作中,在運輸企業和其他的專業車隊和客貨汽車。某些價值大而又不經常使用或季節性使用的大型機器設備中,可以用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

3、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

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則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類型:在具體實務中,加速折舊方法又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兩種。

加速折舊方法在理論上有其合理性:

首先,固定資產的凈收入在使用期是遞減的。固定資產在前期效能高,創造的收入也大。同時,固定資產的大部分投資者在投資初期會加大對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

其次,固定資產的維修費用逐年增加。

再次,未來凈收入難於準確估計,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風險小。

最後,加速折舊法考慮了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的影響。

因此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優點有:

①最初幾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應的折舊費用大,符合成本與收入的配比原則。同時,早期多提折舊也符合謹慎性原則。

②通過提高折舊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資,即可減少無形損耗,通貨膨脹帶來的投資風險。

③可以用遞減的折舊費抵補遞增的維修費,使企業利潤在正常生產年份保持穩定。

④可以加快固定資產設備的更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生產和經濟增長,從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⑤折舊具有“稅收擋板”的作用,由於遞延了稅款,企業可以獲得壹筆無息貸款。這是政府鼓勵投資,生產,推動經濟增長的壹種政策性舉措。

適用範圍:

加速折舊法具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根據其特點適用於技術進步快,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業。如電子生產企業,船舶工業企業,飛機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化工醫藥等。

3.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壹種方法。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12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註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3.2年數總合法

年數總合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壹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12

某設備預計使用5年,則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為15(54321)。第2年時尚可使用壽命為4,此年的年折舊率為4/15。

三、會計折舊方法: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限平均法、工...

1.年限平均法(直線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可折舊價值平均分攤於其可折舊年限內的壹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原值—(預計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間完成的總的工作量平均計算折舊的壹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月折舊額=單位工作量折舊額×當月實際完成工作量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加速折舊法的壹種,是按直線法折舊率的兩倍,乘以固定資產在每個會計期間的期初賬面凈值計算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雙倍直線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雙倍直線折舊率

應註意的是,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到期前兩年應轉換成直線法。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為基數,以壹個逐年遞減的分數為折舊率,計算各年固定資產折舊額的壹種折舊方法。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逐年數字總和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四、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年限平均法概述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並且常用的壹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資產轉移到產品成本中的價值均是相等的,折舊的累計額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種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優點,但它也存在著壹些明顯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何時受益,何時付費”的配比原則。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年折舊率÷12

年限平均法不足:

首先,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資產所獲得收入比較高。根據收入與費用配比的原則,前期應提的折舊額應該相應的比較多。

其次,固定資產使用的總費用包括折舊費和修理費兩部分。通常在固定資產使用後期的修理費會逐漸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舊費用在各期是不變的。這造成了總費用逐漸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則。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慮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和強度,忽視了固定資產使用磨損程度的差異及工作效能的差異。

最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的影響。

年限平均法優點: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明了,易於掌握,簡化了會計核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年限平均法適用範圍:

在實際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資產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較合適呢?根據影響折舊方法的合理性因素。當壹項固定資產在各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其負荷程度也相同時。修理和維護費用在資產的使用期內沒有顯著的變化。資產的收入在整個年限內差不多時。滿足或部分滿足這些條件時,選擇平均年限法比較的合理。在實際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適用於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壹種方法。它的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壹定數量的服務單位(可以是行駛裏程數,工作小時數或產量數),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這種方法彌補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特點。

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工作量法的缺點:

首先,同平均年限法壹樣,未能考慮到修理費用遞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遞減等因素。

再次,資產所能提供的服務數量也難於準確的估計。

最後,工作量法忽視了無形損耗對資產的影響。

工作量法的優點:

當然,由於工作量法自身的特點,在有些情況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較合理。當有形損耗比無形損耗更重要量。或在各個期間資產使用不均衡的。不經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與產品的生產工作量有關。在這些條件下,可以選擇工作量法。

適用範圍:

實際工作中,在運輸企業和其他的專業車隊和客貨汽車。某些價值大而又不經常使用或季節性使用的大型機器設備中,可以用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

3、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

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則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類型:在具體實務中,加速折舊方法又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兩種。

加速折舊方法在理論上有其合理性:

首先,固定資產的凈收入在使用期是遞減的。固定資產在前期效能高,創造的收入也大。同時,固定資產的大部分投資者在投資初期會加大對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

其次,固定資產的維修費用逐年增加。

再次,未來凈收入難於準確估計,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風險小。

最後,加速折舊法考慮了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的影響。

因此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優點有:

①最初幾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應的折舊費用大,符合成本與收入的配比原則。同時,早期多提折舊也符合謹慎性原則。

②通過提高折舊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資,即可減少無形損耗,通貨膨脹帶來的投資風險。

③可以用遞減的折舊費抵補遞增的維修費,使企業利潤在正常生產年份保持穩定。

④可以加快固定資產設備的更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生產和經濟增長,從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⑤折舊具有“稅收擋板”的作用,由於遞延了稅款,企業可以獲得壹筆無息貸款。這是政府鼓勵投資,生產,推動經濟增長的壹種政策性舉措。

適用範圍:

加速折舊法具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根據其特點適用於技術進步快,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業。如電子生產企業,船舶工業企業,飛機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化工醫藥等。

3.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壹種方法。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12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註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3.2年數總合法

年數總合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壹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12

某設備預計使用5年,則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為15(54321)。第2年時尚可使用壽命為4,此年的年折舊率為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