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報告
(65438+2006年2月20日)
壹.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各個角落。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傳統的校園教育在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壹些優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時代的沖擊。校園數字化過程中信息流的時效性和開放性,將改變學生和教師的觀念和互動關系,也給傳統的學校教育,如教學管理、考試、教學和答疑及其管理流程帶來挑戰。但最終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機會,社會生存能力和競爭力會進壹步提高。
1,當前教育發展趨勢。
目前,多媒體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已經打開了學校的大門,作為全新的教學工具和手段走進了學校和課堂。多媒體課件、互聯網主頁、在線多媒體教學、教育資源數字化和數字化服務等壹波又壹波的沖擊使我們意識到,隨著工業化後新的“知識經濟”的到來,我們的教育形式和學習環境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學校作為壹個準社會組織,需要壹個完善的教育環境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服務精神和團結精神。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為了給學生創造壹個動態的、開放的、社會化的學習和研究環境,深化素質教育,從而促進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2.我們學校的概況
我校創建於1956,是邗江區最早的學校之壹。2002年1月和2002年5月,學校分別被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為江蘇省示範性初中和重點高中,2004年被認定為江蘇省首批三星級高中。
學校現有69個教學班(含35個高中),3728名學生(含2006名高中生),220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174人(含100名高中教師)。學校占地70畝,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學校擁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圖書館、實驗室、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音響系統、多媒體投影儀、相當數量的體育器材設施、學生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設施,基本滿足了教學和生活的需要。
3.學校發展的現實需要。
十五期間,學校以自籌資金的形式投入了300多萬元,加快了現代教育硬件配置的進程。我校於2005年建成了100M的校園網,並通過網通光纖接入揚州教育城域網。目前有3臺服務器。學校現擁有學生用電腦328臺,教師用電腦20臺,教師用筆記本150余臺,多功能教室1間,網絡教室5間。到2007年6月,每個教室將配備多媒體視聽移動櫃(包括電腦、投影儀、實物展臺和投影屏幕)(已安裝25個教室)。所有教室和辦公室都有信息節點,每個節點都實現了與互聯網的連接。2004年,公平中學網站建立。
校園內部平臺也已搭建成功,20余個學生個人網站、各院系、網上專家庫、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網站已成功建立,班級網站、骨幹教師個人網站正在逐步完善。學校現有的軟硬件建設已初步達到創建數字化校園的環境要求。
因此,根據我校發展的實際需要,成立了“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徐興珍任組長,副校長沈文濤任副組長,其他領導成員為組員。以學校發展規劃要求為指導,以師生共同發展為基礎,圍繞校園資源、管理和服務三大要素構建數字化校園系統。依托校園網站平臺,建設數字化的科研環境、教學環境、管理環境和生活環境,探索“數字校園”建設,不斷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實現我校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理論思維
1,相關概念分析。數字化校園包括數字化網絡環境、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和學習環境、數字化管理工具和工作環境,實現數字化學習、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科研和數字化管理,創建數字化生活空間,創建虛擬社區空間,為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數字化學習和生活體驗,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問題解決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信息素養人才。我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質是在學校的統壹規劃下,以校園內部平臺為基礎,學校各職能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學校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集成和優化,實現學校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教育和校務管理的優化和協調,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優化,從而提高學校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數字校園與教育信息化的關系。“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其結果是形成壹種全新的教育形態。”教育信息化是壹個社會過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教育形式的技術特征是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其根本目的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表面上看,數字校園指的是數字空間,教育信息化指的是社會過程。然而,在不斷變化的數字空間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工具建設環境資源,利用信息資源開展教學、科研、服務和管理活動,也是壹個漫長而不斷變化的過程,兩者都強調在環境、資源建設和教學、科學研究和管理活動以及資源的開發和效率方面綜合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第三,實現目標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多層次、創新、開放的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率。
1,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網絡平臺,構建數字化網絡環境,實現優質教學資源、信息資源、智力資源的共享和傳播,同時促進師生互動,促進主動、協作、研究性學習,更好地培養師生信息素養、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2.管理。引導和組織全校師生參與數字化積累和數字化服務,實現職能信息管理自動化,實現上下級部門之間更快更便捷的溝通,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協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機制。
3.培訓。增強教師的數字化意識,促進教師教學思想和方法的現代化,使他們能夠熟練運用網絡、計算機等技術,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資源。
四、建設內容
(1)數字資源庫建設研究。
1,數字資源庫建設方法。
學校通過三個渠道建立了資源庫。(1)師生* * *搭建資源庫。教師根據學生參與互動、自主學習、結合實際、符合時代要求的能力建立信息資源庫。(2)加強與省內外、市內同行的交流、互通有無,共同開發壹些項目,豐富學校資源庫。(3)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信息資源庫建設。學校建立資源建設評審小組,對信息庫資源實行命名制度,每學期組織壹次評審,通過評審收入資源庫的材料和課件,頒發評選證書或獲獎證書,與年度考核獎勵掛鉤。學生交付的材料也通過鑒定授予證書。
2.數字資源庫建設的成就
(1)媒體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形(圖像)材料、音頻材料、視頻材料、動畫材料等。
(2)課件和網絡課件。分為網絡版和單機運行課件。在線課件可以在標準瀏覽器中運行,通過在線教學環境供大家欣賞,而單機課件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
(3)專題學習包材料。建立了研究性專題學習的題庫,由教研組每學期制作1-3個專題學習包,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專題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經驗和成果。
(4)學科教學設計。積累的優秀教案,集體備課的素材,教師的典型教案,各種教學參考和教學設計,分學科建設,並註意隨時從外界吸收新的教學設計。
(5)電子作品。學生和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環境表達自己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成果(如用Word制作電子作業、PowerPoint演示文稿、FrontPage和Dreamweaver制作的主頁)等等。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我校資源容量已達70G,其中包括除視頻以外的40G資源。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得到了師生的壹致好評。
(二)數字化校園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
在教學、科研和管理過程中,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辦學。
1,學校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設施管理、會議管理、收發文件管理、信息發布管理、檔案管理等。,實現學校行政智能化、無紙化辦公和自動化。(校園網)
2.資源管理:包括海量素材應用系統(圖形、圖片、音樂、視頻、動畫)和資源點播系統(課件、教案、電子書、教學案例、文獻、視頻點播),以先進技術平臺為基礎,重點建設網絡課程和素材教學資源。(電子學校)
3.教務管理:包括學期教學計劃、電子課程表、電子備課、交互式安排調課、計劃總結、教案總結、教師(學生)獎勵總結等。學校教務通過網絡數字化,建立規範的教育電子數據檔案。(不言自明)
4.學生管理:包括新生註冊、學籍管理、獎懲資料、課外活動和學生成長過程等。,系統、全面、科學地以數字形式詳細描述學生的活動。(不言自明)
5.家校聯系:包括學生信息查詢、學校郵件系統(利用學校的大容量郵件系統,通過公布每位教職工的郵件,增強與家長的溝通)、校園網站中的家長論壇、家長留言板、家長委員會等欄目,有效整合家庭、學校、社會的資源,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家校溝通)
6.校園電視臺:包括直播、影視天地、教育活動視頻錄制、課程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以視頻回放的形式真實地展現了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活動的過程。航空航天自動數字廣播系統視頻演播室
7.檔案:檔案管理系統用於對檔案進行分類、編目和查詢。(STA文件管理系統)
8.圖書館:包括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借閱查詢、新書介紹等。(春暉圖書管理系統)
9.財務室:(* * *創建學校生產管理9.2,競聘第二代資產管理系統和E-Finance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10,實驗室:(教育設備管理系統)
第五,數字化校園的教學應用。
1.培養壹支數字意識強、能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並充分應用於教學和教育實踐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數字化校園的關鍵。壹方面,學校安排教師外出參加各種信息技術培訓,並經常邀請相關專家到學校進行指導。另壹方面組織全校信息技術培訓,以校本培訓(網絡入門)為主,每學期有專題培訓。分期分批對學校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擴大數字化建設隊伍,讓全體教師參與數字化建設,提高數字化能力。校本培訓由學校的信息技術骨幹授課,傳授軟件開發的知識。三是開展活動。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校級軟件制作大賽。3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鼓勵35歲以上的教師參加。每次參加活動,既有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教學骨幹,更有年過五百的老教師。第四是激勵措施。由於軟件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校在涵江教育局的獎勵標準上,對在軟件開發方面做出成績的教師提高了壹等獎,還建立和完善了相應的制度,保證教師能夠積極參與數字化建設和應用。我校每位教師都實現了電子教案,並能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在近期的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吳愛華、張強、趙根平、張錦明等教師在市、區兩級名列前茅,受到校領導的表彰。
2.培養學生現代信息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數字化。利用學習的機會制作專題網站,動員學生廣泛參與網站的建設和應用,建設多個學生個人網站和班級主頁,開辟專題討論區,開展在線討論,讓學生在線學習交流。朱、、胡斌、陳偉等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促進了信息研究和學習的良好氛圍。
第六,實現階段
第壹階段:2006年9月-5438年6月+10月,創業階段。接受任務,成立“數字校園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分配具體任務。
第二階段:2006年6月65438+10月-6月65438+6月065438+10月,具體施工階段。所有成員按照要求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務。
第三階段:65438+2006年2月初至65438+2006年2月中旬,查漏補缺,對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整改和補救。
第四階段:2006年2月中旬——2006年2月20日,總結階段。整理材料,完成自述及相關材料。
七。結束語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省、市、區教育系統領導和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成功實施了我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基本實現了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立了多層次、創新開放的學校,提高了辦學質量和效益,取得了壹批豐碩成果。我們是第壹批吃螃蟹的群體,工作中難免存在壹些不足,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逐步改進,加快學校的信息化、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