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福建政和顏虬松裔孫、浙江寧海縣知縣顏時舉創修《魯國序譜》,該譜部分內容在清順治年間續修時得以保存。南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吏部侍郎權工部尚書顏域,為福建永春顏氏修譜,其序言部分保存於後世譜頭之中。
蒙古初年,顏子五十二代孫顏泉刊立譜碑,碑陽記載顏廟重修情況,為《重修兗國公廟記碑》,碑陰刊刻《顏氏族譜》。該碑現立於顏廟退省堂後。元代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顏子五十四代孫顏伸重修曲阜《顏氏族譜》,並刊刻於金代所立《重修充國公廟之記碑》碑陰。該碑現立於曲阜顏廟第二進院之中。兩碑皆是十分難得的實物,彌足珍貴。
至明清時期,社會比較安定,修譜之風大盛,各地顏氏所修族譜、家譜、支譜、譜碑等數量眾多。以後,經過多次戰亂和各種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造成的巨大破壞,這些譜碟和譜碑損失慘重,幸存下來的散存於民間,難以精確統計。以下僅就部分譜碟作壹簡要介紹。
壹、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存壹部)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顏光教、顏懋倫主修,顏肇亮監修,復聖顏子七十壹世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懷擇作序。***十卷,刻版印刷,印數不詳。卷首為歷次修譜序言,本次修譜人員名單、凡例、姓源、宗傳總論、遠祖世系圖、嫡裔及16戶相承圖等。卷壹遠祖世系,略載由壹世祖顏回至五十五世的繁衍狀況。卷二至卷十分別記載了顏氏大宗戶、龍灣戶、泗上戶、萃溪戶、泗東戶、臨泗戶、泗南戶、陶村戶、坊上戶、巧泉戶、五全戶、防山戶、陶樂(洛)戶、漢下戶、泗臯戶、嵫山戶等十六戶由五十六世至七十二世的人口繁衍狀況。
卷首譜序載,復聖先祖周秦以降,見諸史傳略具,唐建中年間魯公顏真卿曾作《重修顏氏家譜序》。追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顏伸重修譜牒。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紹緒復加續輯。 二、新修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十九卷,二十冊)
1997年出版印刷。顏廷潮主編並作序,顏廷渭鑒定。16開線裝,鉛印豎排本。卷首載聖賢畫像及聖裔題詞、嫡裔相承圖、十六公分戶圖、歷代優撫恩例、先賢舉略、世居廟宅宗派記、顏氏宗傳總論、新定行輩吉字、族規、修譜委員會名單以及舊譜序言、原修譜凡例、姓源及世系概況。卷壹至卷十五詳載大宗戶等十六戶從五十六代至八十余代顏氏人口繁衍實況。卷十六至卷十九,載五十六代之後顏氏後裔外遷繁衍實況,其中有山東萊蕪、峰城、莘縣、東平、蘭山、青城、金鄉、鄒平、德州、泰安、高唐、禹城、歷城及安徽六安、毫州,河北正定等支派。其上限壹般自元末明初,下限除個別支派外,統壹截止到1997年。
三、山東臨沂《蘭山顏氏族譜》(壹冊)
清嘉慶二十壹年(公元1816年)由沂州府蘭山縣(今山東臨沂)顏氏族人重修。鑒定顏懷永、顏懷讓、顏士備,監修顏士犖、顏士相,司編顏崇逄、顏士林。現存殘本壹冊,內容為序、修譜任事人員名單、行輩、姓源、世系。記載自壹代復聖顏子至四十代顏鼎、顏真卿,而後專記真卿派下後裔至七十二代世居沂州府蘭山縣及外遷子孫情況。
四、山東沂南常桑杭《顏氏譜碑》
以石碑為載體的顏氏族譜,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常桑杭顏氏後裔六十八代顏紹漢設建,主要內容有立碑緣由、顏氏二十四代祖顏盛至七十壹代顏懷仁世系及立碑時間等。
五、山東郯城(漢下戶)顏廟村新修《顏氏支譜》
1997年顏世超等歷時兩年,在曲阜顏氏聯誼會的幫助下完成新修支譜。該支曾於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初修成郯邑《顏氏族譜》,由孫伯仁作序;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顏錫明再修郯城《顏氏族譜》,收錄曲阜《顏氏族譜》中所載康熙年間顏敏序,及乾隆二十四年五經博士顏懷zhe序。
六、山東郯城鋪裏新修《顏氏支譜》
2001年9月,由郯城鋪裏顏氏後裔顏景喜、顏景玉、顏世亮、顏世金、顏世舉、顏世升、顏世權、顏世奎、顏世文、顏廷柏、顏廷柱等歷時半年而修成,顏廷俊、顏廷旭、顏廷巍作序。大32開本,豎排文字。主要有清代譜序,顏氏宗傳總論,顏氏世系及行輩,顏氏族譜世系壹至六十五代。六十九代孫顏懋興、顏懋隆、顏懋盛、顏懋昌四支遷鋪裏村定居,至今已繁衍八十代,1000余人。
七、山東郯城高大寺新修《顏氏支譜》
1998年春重修。由顏廷春作序,顏廷春等人主編。大32開本。主要內容為明清及民國年間譜序,宗傳總論,嫡裔相承之圖,名字、排行、姓源,顏氏嫡裔壹世至遷居高大寺始祖六十五世顏胤恒世系,而後專記六十九代孫顏懋族支以下的繁衍,至今已傳至八十代,800余人。
八、山東淄博高家六端新修《顏氏支譜》
1999年9月,由淄博市高家六端村顏氏家譜編輯委員會續修,成員為顏世倫、顏世禮、顏世傳、顏廷勤、顏廷松、顏廷樂、顏廷宇、顏廷梅等。大16開本。主要有譜序,壹世至七十九世世系,附讀文選:崇祖顏先世及生平,聖母顏征在,顏氏家廟碑,《顏氏家訓》導讀、評價,顏子後裔在港澳臺及海外等。該譜所載始遷祖為復聖七十代孫顏崇順,於清代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由龍灣戶廣饒(舊稱樂安)張郭村遷此定居。當地顏氏七十壹代至七十九代內容由編輯委員會成員整理編輯,其他資料均由顏廷宇編輯。
九、山東滕州《壬申年重修古滕顏氏族譜》(六卷,十二冊)
1992年出版印刷。第六次續修。北顏樓為總譜館,南北顏樓及顏莊另設分譜館,於1991年11月起分支采訪族人,半年譜成。該譜由顏錫陽作序,總修顏道岸,副總修顏誌嶺、顏錫岑、顏淑君、顏淑勤、顏錫森、顏景蔚,顧問顏建官、顏誌禮、顏錫峰、顏淑英、顏淑古、顏淑孔,監修顏錫勝等11人,校對顏錫銀等5人,繕寫顏建珩等14人,采訪顏建業等11人。大32開豎排本。主要為序、世系圖、世次圖、職官、選舉、封贈、吏治、儒林、忠節、孝義、隱逸、農功、節孝、行述、墓碑、墓表、墓銘、藝文及跋。
古滕顏氏始祖顏智於明初由廣西桂林府臨桂縣徙居於此,傳七世。至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舊譜毀於兵火,故顏智之前世系不詳,“或曰南北朝時宋顏延年為桂林守,子孫有家焉者,始祖即其後也。”(譜序)顏智七世孫顏守耕(字心伊),初修譜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十世孫顏克纘(字諧尹)次修於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十五世孫顏昌詢三修時間不詳,但其譜僅敘次於顏宣派下,對顏顯派下從略;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月,十七世孫顏秋浦竭三年之力,按支逐戶詢訪,將顏宣、顏顯兩大支派盡收於譜中,成四修之譜;十七世孫顏建丙、十九世孫顏道禎五修於1958年。
十壹、山東沾化新修《顏氏世家祖譜》
1998年9月,由沾化縣顏氏後裔編修,1999年9月30日完成。編委會主任顏景民,有成員16人,編審顏秉聽、顏世常、顏廷民,主筆為顏廷民、顏景梅,歷時壹年完成,32開豎排本。主要內容有譜序,姓源,恩例,顏氏世系及行輩,分編,顏氏嫡裔世系,舊譜所記五十五代至七十三代原文,名人傳記等。該支始遷祖為五十八代顏仕,現已繁衍至八十壹代,1400余人。
十、《滕州市東郭鎮馬家莊顏氏族譜》(壹冊)
1999年12月起由山東省滕州市馬家莊顏氏族人重修,半年完成。由顏承迎、顏承衛、顏景亭、顏景銘、顏世華等倡修,顏承華為續譜整編。大32開本,加塑皮護封,豎排文字,扉頁名“顏氏家乘”。主要內容為宗譜序、顏氏宗傳總論、姓源、行輩、顏氏家族嫡裔世系、滕州市東郭鎮馬家莊顏氏支譜、馬家莊顏氏後裔分布圖、人物簡介、馬家莊顏氏家族簡介、馬家莊顏氏後裔遷移及現住址、譜書分存表、捐資表及後記等。馬家莊顏氏記載六十八世顏紹君至八十世孫族衍譜系。該支派曾於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由七十二世顏士友,七十三世顏錫禮、顏錫倫、顏錫彬倡導編修家譜,距本次修譜已110余年。舊譜仍存壹冊。
十二、河北博野北楊村《顏氏家譜》
清初著名學者顏元主修。主要有:姓氏源流,世系派衍,遷移離合,別嫌明微,莊居宅第,墳塋圖像,祭田樹株饣宴儀註,家禮儀註,家法勸戒,人才列傳,嘉言善行,先人遺形,珍器文章,簡書誥命,婦女甥婿,拾遺雜記。
十三、江蘇《顏氏宗譜邳北支譜》
由顏秉元、顏軍倡導,顏廷歲等人主修。歷時三年,於2000年5月印刷發行,16開平裝豎排本,同時落成顏氏支族譜碑。該譜記載了顏子五十五世孫顏升,在明朝中期由山東曲阜陋巷遷江蘇邳州岔河鎮顏家村落戶後的繁衍歷史。該支派曾在其先祖墓前立碑記譜,民國6年(公元1917年)顏景哲以殘碑為索據赴曲阜歸宗,並倡導敘署宗譜立碑。該譜除續立宗譜記和後記外,主要內容為姓源還邳北顏氏嫡裔世系、顏氏行輩、邳北支譜(分四房記載)、後裔分布圖、名人錄、顏家村簡介等。
十四、江蘇《南宗海州地顏氏宗譜》
1999年4月印刷,由江蘇海州顏氏修譜委員會編修,主修顏世山,顧問顏承儀,主任顏世學,主審顏世棟。16開精裝本,348頁,復聖堂印本。該譜主要內容記載顏氏嫡裔世系壹至五十代及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隨顏氏南宗五十至六十代、南宗海州地顏氏世家支譜及七十壹代懷字輩定居村落並依次分支編纂。前載譜序、堂號行輩、恩例、姓源,後記顏門軼事。為了使顏氏宗譜綿延不斷,經修譜委員會研究決定,建議小修時由顏廷波(顏波)、廷普、廷軍、廷輝等四人負責領頭續寫本譜。2009年1月1日,創立南宗海州地顏氏聯誼會,顏廷波(顏波)任會長。
十五、江蘇鹽城《東魯顏氏族譜》
明朝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浙江桐鄉石門顏氏遷居江蘇鹽城等派下裔孫之建寧司教顏科,全椒司教顏節,黃崗縣尹顏大化,庠生顏應韶、顏應鐘、顏應鈞、顏應朝、顏汝登,逸士顏應春、顏應節、顏應瑞、顏應辰等重修家譜,考功司郎中鄒國儒(字希顏)為之作序。其後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江蘇鹽城顏良孚裔孫顏愚(蔚巢)因其家藏舊譜日久蟲蝕,零落失次,恐其湮沒,乃重加修飾,國史家乘,備盡搜羅,抄撰將近十年,及克成,未及授梓而去世。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顏蔚巢之兄、賜同進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知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事鹽城裔孫顏敏為之作序,重加付梓成“四勿堂”本,存於鹽城、興化、高郵、白駒之顏良孚、顏良馨、顏良存、顏良弼四大支派宗人之手,世代寶藏。
十六、江蘇《潤州顏氏宗譜》(十二卷,+冊)
19巧年顏鑒纂修。賜類堂活字印刷,半頁十行,每行二十壹個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十冊,十二卷。其先世顏高(字東山)於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曲阜東鄉巨鹿村遷江蘇丹陽,累世相承。該譜顏心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顏亮臣再修於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其後三修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四修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五修於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六修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七修於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該譜收人《中華各姓祖先像傳集》第十卷。
十七、河南襄城((顏氏世家支譜》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修。顏錫齡主修並作序。刻版印刷,印數不詳。該譜以明朝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定居河南襄城縣的顏子六十世孫顏定為始祖,傳至六十七世時,分為八支,按八支分別續至七十五世。另有自河南寶豐縣遷至襄城的顏子五十九世孫顏懋乾壹支,單獨續至七十四世,附於譜後。
十八、安徽毫州((顏氏族譜》(存殘卷壹冊)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安徽毫州顏重禮同族侄顏懷玉、族孫顏士钅重修。16開木刻線裝本。卷首除顏重禮序之外,還有復聖嫡裔七十六代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景育序及無名序壹篇。顏重禮等所作“南徙毫郡祥系譜序”載:“顏氏自宋建炎二年復聖顏子五十代孫諱喻,字德配,承務郎,行三,扈從康王由東南遷至毫即家焉。歷宋元明清,從無紊繞。”後載顏氏嫡裔四十二代起,至五十代顏岐後裔衍至五十八代世系、五十代顏喻後裔衍至七十六代世系、四十九代顏隨後裔衍至七十三代世系、六十代顏俊後裔衍至七十四代世系、五十八代顏賢後裔衍至六十七代世系。
十九、安徽長豐《續修顏氏宗譜》(六卷)
1990年春,由長豐縣楊家廟顏氏後裔顏傳賢等人倡議重修,顏慶忠主筆。該譜內容基本以民國舊譜為主,丁口繁衍續修至1990年。卷壹為譜序、人物傳略、世派吉字等。卷二至卷五為老世系及六世麟字各支派下世系繁衍概況。卷六為凡例、家訓、家規、執事名目、領譜字號、祠圖、墳圖等。長豐楊家廟顏氏明初由江西瓦霄壩遷徙而來,始祖顏盛典定居顏家岡。民國7年(公元1918年)首次由顏正文等人創修宗譜,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由顏禮安等人重修。
二十、浙江《會稽顏氏宗譜》
由浙江省會稽(紹興)橫溪顏氏後裔顏永桂等,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創修。該譜承上虞縣黃泥道村顏藕香所存嘉慶年間顏氏舊譜而新修。復聖堂本。主要記載南宋顏岐後裔、顏子五十四世孫顏通賓派下橫溪顏氏的繁衍概況。
二十壹、黑龍江寧安《顏氏族譜》
1941年,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顏氏後裔顏廷超,目睹在日寇統治下朝鮮族被迫改成復姓,將被日本同化的事實,深感民族與家族危機,乃向族長建議重修顏氏族譜,得到贊同。歷時壹年完成刊印本,三卷。該譜從曲阜故裏族譜中全錄有關姓源、像贊、優撫恩例、顏氏世家譜序、行輩、嫡裔世家支譜等,同時對寧安顏氏支系(曲阜龍灣戶)自清代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曲阜徙居黑龍江寧安城東北60裏乜河落戶的300年歷史,譜系列表,並制定約法五戒四禁、凡例十則、族譜引、祖墳考、顏氏家廟記、跋、顏氏家訓摘錄等。該譜連同原稿均在“文革”中被毀,20世紀80年代顏廷超在外縣族兄處見到印刷本,又據此重新用鋼版刻印成本,並將譜系由直列改為表列式,上下相承,左右相連,壹目了然,為修譜所首創,同時補寫了約法及顏氏家訓摘錄等。該譜曾贈送北京圖書館,受到重視。
二十二、《顏氏總譜》(十卷)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湖北顏氏後裔顏星,字柳次,合東魯、吳楚同宗修譜,未及刊就,不幸逝世,譜事中輟。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復聖七十七世孫寧鄉偽寧顏邦城,率顏懷德、顏邦耀、顏振徊及顏邦輝等人於長沙興建復聖廟後,集湖南各派修纂通譜。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歷時兩年,克復堂刊本,十卷本。卷壹為續修顏氏總(通)譜序、小引,各公派下名錄小引,論人班行先後記,新建復聖顏子廟記,重刊寧鄉、瀏陽、益陽、永新、茶陵、安福、沔陽、湘鄉、泰和等地顏氏通譜、支譜序和小引等。卷二為“克己復禮”字號承領通譜各派名單、譜例、家規、禁議、曲阜譜序、永新等舊譜序。卷三為重刊各派文集、傳記、墓誌銘等。卷四、卷五為《陋巷誌》。卷六為《顏氏家訓》。卷七為魯公文集,分上下卷。上卷載歷代文人贊記詩文,下卷載魯公奏疏、碑銘等。卷八為三刻受姓源流小引、重刊始祖圖序、復聖公以上世系之圖、重修東魯顏氏始祖復聖公宗支總錄、重刊魯公至詡翊翔三公五派總錄等。卷九為重刊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滬源衡公派下名錄。卷十為瀏邑東鄉源流序、小引,瀏陽東鄉象喜公派下三房舊序,悅奎公德配曾孺人墓誌銘,湖南瀏陽東鄉曉公派下名錄,榮公次子德公派下名錄,象喜公長子誌綱、次子誌常、三子誌倫派下名錄,瀏陽東鄉筠窩象治公位下名錄,墓圖等。
二十三、江西永新《中陂顏氏族譜》(二冊)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江西永新縣中陂顏氏族人重修。主修為首事顏步雷等14人。線裝八開木版印刷。該譜依舊譜原本刪其文翰,中陂自顏嶽起,西溪自顏觀遠起,磐湖自顏士澗起,另立三部,別名“余慶”,分別標名“天”、“地”、“人”。“天”字部存中陂總祠“孝友堂”,“地”字部存西溪房祠“燕詒堂”,“人”字部存磐湖分房祠“惇倫堂”。主要記載顏嶽於宋太平興國年間自搗石徙居北鄉三都中陂子孫繁衍的情況。上冊內容為搗石徙北鄉三都中陂顏嶽世系揭圖(自七世顏嶽起至十九世衍分四房止)、中陂第二房顏觀善世系揭圖、中陂第三房顏觀惠世系揭圖、中陂第四房顏觀靜世系揭圖以及支派世系揭圖等,後附中陂顏宗魯位下顏子泰、顏子明世系圖和顏子貴位下顏進方、顏進輝世系圖。下冊內容為《顏氏列祖傳贊壽序》,有理學家顏山農(顏鈞)傳等人物傳記,魯公遺像、詡公遺像及像贊和中陂顏氏列祖像贊、壽序等。
二十四、江西永新《東裏顏氏敘倫堂六修族譜》(八冊)
2001年12月,由江西省永新縣東裏鎮顏家村顏氏族人重修,顏立程主修。東裏族譜已經六次續修,壹修時間無考,二修於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三修於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次主修均無考;四修成書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主修顏嘉漠;五修於1919年,主修顏詠軒。現存五修舊譜壹套八冊。六修族譜是在五修舊譜的基礎上續修而成,體例沿用舊譜格式。
二十五、江西《萍鄉顏氏七修族譜》(五冊)
1997年,由江西萍鄉顏氏族人第七次重修,主修顏明山,副主修顏壽康、顏光德主編顏光德,副主編顏春泉、顏瑞明。該譜***五冊十四章,16開精裝本,2100余頁。第壹冊除譜序外,壹至九章,分別是源流世系、宸翰、歷屆譜序跋、祠堂圖記像贊、先輩名人錄、文翰、譜規家規家訓、萍鄉顏姓分布地名誌、新派行引和對照表。第二冊至第五冊從第十章至第十三章,分記萍鄉插嶺、曲坑、大沙塘、金沙灣等各支派世系;第十四章為附錄,後為編後記等。該譜序載萍鄉顏氏曾六次修譜:初修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由顏懋光作序並寫跋;重修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與初修相隔49年,顏樹德作序,顏培元寫跋,顏培天寫修譜告祖文;三修於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與二修相隔40年,顏培化作序,顏鐘琳寫跋;四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與三修相隔49年,顏正瞻作序寫跋;五修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與四修相隔45年,顏熙作序,顏雲洗寫跋;六修於1932年,與五修相隔34年,顏孔鑄作序,顏永逸寫跋;七修於1997年,與六修相隔65年,顏光德作序,顏春泉寫跋(萍鄉顏氏七修族譜時考慮出書時間,顏仕勉派下分支在1997年6月發譜,由顏真愚、顏錫榮作序,顏潔元寫跋)。萍鄉顏氏以梅洲初祖顏仕宏為壹世祖。
二十六、江西上饒《顏氏族譜》(五卷)
民國31年(公元1942年)重修,陳殷作序。刻版印刷,印數不詳。該譜是繼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光緒三十壹年(公元1905年)的舊譜而重修。記載清康熙年間顏仙、顏彭及其子顏庚,由福建永春縣遷至江西上饒定居後的繁衍狀況。
二十七、湖南邵東梅塘清潭《顏氏族譜》
1993年由顏堅生任主修,顏銀生、顏達明協修,副主修顏立祥,總纂顏家卿,會計顏赤紅,出納顏漢生,集邵東、康橋、梅塘、清潭、顏家屋等地顏氏支派為壹譜。由顏堅生作序,顏家卿、顏博士寫跋。距上屆譜成時隔59年,1993年春於清潭譜局印成。
邵東顏氏修譜始於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顏如瑤與兄顏如環集南團雅坊支派撰稿於羅湖書院,顏譖後裔顏忠友、顏忠明暨生員顏朝彰集梅城小溪宗支造冊呈請附修。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顏以昭後裔顏星,字柳次,合東魯、吳楚同宗修譜,清潭支則由顏學山及其祖顏行效、叔顏行緯,首領梅派,隨顏柳次於湘潭懺心寺,集顏譖、顏瑤裔之丁稿,未及刊就,顏柳次不幸逝世,譜事中輟。二十余年後,顏學山復率弟行顏懷瑾、侄行顏宗元、顏宗贊、顏上達等將梅邑小溪顏譖、顏瑤後裔調用之丁稿,重新整理,於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成譜,本屆譜自始至終歷時32年,距上屆譜成197年。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七十七世祖寧鄉偽寧顏邦城率顏懷德、顏邦耀、顏振洄及顏邦輝等人於長沙興建復聖廟後,集湖南各派修纂通譜,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歷時兩年,距上屆成譜時隔74年。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春,七十七世祖顏邦瑞率顏澤湘倡修家乘,乃由顏邦佑、顏其佩、顏澤湘、顏家振董其事,集新邵安邑同支,撰就成牒,時值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歷時三年,距上屆成譜時隔47年。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七十九世祖顏燮勛任總修,其堂弟顏靜奄任清書,族孫顏士才任纂修,顏家梅任經理,歷時三年完成,距上屆時隔41年。
1934年顏吉皆任主修,顏松岑任主修兼總纂,集邵陽、武岡、湘鄉、益陽、祁陽等顏氏17支派建總祠於邵陽,借總祠為譜局歷時三年修成,距上屆修譜時隔31年。
二十八、新修《湖南婁底顏氏支譜》
1984年5月,顏景璋後裔官塘支房首議譜事。各支房踴躍響應,於1985年5月召開闔族各房代表會議,公推顏復火昆、顏靜君任總修,顏昌齡、顏毅堅任纂修,顏家訓、顏滿莊任監修,顏家賢、顏超華任校書,顏家友任經理,***同董其事,並聘顏昌資、顏昌瀛、顏昌燾、顏昌福、顏康寧、顏鼎生為顧問,顏超華作序,顏復焜寫跋。歷時兩年,於1986年秋完成,是為第八修,距上屆修譜時隔39年。
該譜於1945年4月開始七修,七十九世祖顏澤其、顏靜奄任總修,顏允述、顏化學任纂修,顏昌資、顏滿祖任校書,顏家軒、顏樹資任經理,歷時三年,於1947年冬完成,距上屆譜成時隔12年。
二十九、湖南湘潭《高山壩顏氏六修支譜》(四卷)
1943年重修。上承清光緒三十壹年(公元1905年)五修支譜,記載翊房服祖派六十三世祖脫公自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隨父兄由瀘源徙湘潭原十壹都十甲即碧泉鄉第十三保高山壩顏家灣開基繁衍概況。至七十世衍分為“東、仁、信”三大房,三大房以後七十壹世再衍為“瑞、林、祿、巽、明、美”六小房。大房裔孫繁衍於顏家灣,次房子孫聚居於辰山壹帶,三房嗣代則散居於花市等處。三房公推顏惠卿、顏子貴、顏阱甫、顏南生、顏佐卿、顏內昆、顏致誠、顏福盛8人為房修,經征集會編,而後付印成顏氏兌月堂本,分發各房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