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報表是會計核算的最終產品,並不能顯示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部,更不能完全依靠其查證所有的會計錯弊。是對已經發生的業務活動即既存的客觀事實進行記錄和反映,而不能對未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和反映,即會計報表是對經濟活動的事後反映,而不能進行事中和事前的預測和控制。
1 對資產負債表的審查分析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壹特定期間(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財務會計報表,它是壹張靜態報表。資產負債表按月編報,它是根據“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依照壹定的分類標準和壹定的次序,將企業在壹定期間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予以適當排列,按照規定的編制要求編制而成的。資產負債表提供企業期末財務狀況的現狀,以及前後財務狀況的資料,它表明企業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方面的實力。
1.1平衡關系的審查分析。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是賬戶式,資產列示在左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列示在右方。根據會計平衡公式原理,資產總額應恒等於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和。審查分析時,如發現左右兩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業在核算中有錯誤;如發現同欄各項目的合計數與總計數不相等,則壹般是其中某些項目計算填列有錯或原始資料不平衡,應在具體分析後找出稽查重點,查明原因並調整賬務。
1.2表中數據來源正確性的審查分析。在核實資產負債表平衡關系的基礎上,壹般應區分以下四種情況審查分析資產負債表中數據來源的正確性:
(1)“年初數”和“期末數”的審查。資產負債表中的各項目都列有“年初數”和“期末數”兩欄,欄內“年初數”各項數據是根據上年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所列數字填列的;“期末數”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數,是根據當期各項目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的。稽查時,可采用抽查法復算表中的數據來源,看各項目的“年初數”與上年末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是否壹致。
(2)對根據各有關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直接或計算填列的項目。應與各有關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核對。如短期投資、應收票據、壞賬準備、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短期借款、實收資本等。審查時應註意是否將壹些應剔除的因素剔除,如應收票據中的已貼現的應收票據等。
2 損益表的審查分析
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內利潤(虧損)實現情況的報表,按月編報。通過對損益表的審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確定企業的盈虧;分析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通過對損益表所反映的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等企業損益項目的分析,可以測定企業損益的發展趨勢,預測企業未來收益能力。通過對損益表中各指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實現利潤的構成、影響利潤增減變動的原因等。
2.1產品(商品)銷售收入的審查分析。影響產品(商品)銷售收入額變化的因素是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審查時,應分別對銷售數量和銷售單價進行審查。對銷售數量的審查,應結合當時產銷情況,將本期實際銷售數量與結轉成本的產品(商品)數量對比,看是否壹致。如不壹致,要註意審查有無銷售產品(商品),不通過“產品(商品)銷售收入”賬戶核算,漏報銷售數量的情況。對銷售價格的審查,可根據“產品(商品)銷售利潤計算表”中的銷售價格進行審查,查明有無隱匿銷售收入的問題。
2.2產品(商品)銷售成本的審查分析。產品(商品)銷售成本是反映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審查銷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審查期末庫存產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確,因為銷售成本結轉不正確,必然導致庫存產品(商品)數量和成本不實。審查時,可將核實後的期末結存數量按產品(商品)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出期末應保留的庫存產品(商品)成本,並與賬面數相核對,如大於賬面數,則說明可能存在多轉銷售成本的問題,則需要進壹步稽查。
2.3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的審查分析。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是指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應負擔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數額的變動主要由三種原因引起:壹是稅法變動,稅率調整;二是不同稅率的產品(商品)產量結構變動;三是企業申報不實。審查時,可根據“產品(商品)銷售利潤計算表”中的“平均單位稅金”數額與上年數額進行比較,如果有差異且稅率和產品(商品)結構沒有變動,則說明稅金計算有錯誤,應進壹步查明原因。
2.4產品(商品)銷售利潤的審查分析。產品(商品)銷售利潤是利潤總額的主要組成部分,應審查企業是否完成了利潤計劃,比上期有無增減變化,在損益表中的計算是否正確。稽查時,可將本期的銷售利潤率與上期、上年同期的銷售利潤率進行比較,如變化較大,而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並無多大變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計算不實的問題,應作進壹步稽查。
2.5管理費用的審查分析。管理費用是反映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這類費用通常相對固定,稽查時,如發現有突增現象,應著重審查企業業務招。
3 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審查分析
財務狀況變動表也稱資金來源和動用表,按年編報,是根據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及其他有關資料加以分析編制而成的。它反映企業在壹定時期內資金取得的來源渠道和資金的去向,可以提供企業在當期內營運資金的流動情況和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可以發現企業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是否合理。
3.1核對流動資金來源項目。將“本年凈利潤”與損益表中“凈利潤”核對;將“固定資產折舊”與“累計折舊”賬戶核對;“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與“無形資產”、“遞延資產”賬戶的貸方發生額核對;將“固定資產盤虧(減盤盈)”與“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賬戶的有關內容核對;將“清理固定資產損失(減收益)”和“固定資產清理收入(減清理費)”項目與“固定資產清理”賬戶核對;將“增加長期負債”項目與“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賬戶的貸方發生額核對;將“收回長期投資”項目“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戶核對:將“資本凈增加額”與“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賬戶的年末數與年初數的差額的合計數核對。
3.2核對流動資金運用項目。將“利潤分配”的各個項目與“利潤分配”賬戶的各個二級科目核對;將“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凈增額”項目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賬戶核對;將“增加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項目與“無形資產”、“遞延資產”賬戶核對;將“償還長期負債”和“增加長期投資”項目分別與“長期負債”和“長期投資”賬戶核對。
3.3審查表的右方流動資金各項目變動情況是否真實可靠。流動資金各項目的變動是以資產負債表各有關項目的期末數減去期初余額的差額列示的,為了全面反映企業流動資金增減變動的產生原因,便於財務分析,對不直接影響流動資金增減的某些項目,也不能過於忽視而不進行審查。
3.4分析企業財務狀況。通過審核無誤的報表數據,考察評價企業財務狀況變動的情況,分析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壹是審查資金來源及運用情況,分析企業重大財務活動是否符合有關財經法規和財政制度要求,是否合理運用資金,有無運用不當;造成企業資金緊張;二是分析流動資金本年增減變動的原因,主要考核企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增減變化的原因是否合理、正當;三是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重點分析企業營運資金的增減變化,即企業以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的差額,這壹差額越大說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