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
10父親去世後,在我的“軟硬兼施”下,母親終於同意來鄭州和我,她的小女兒壹起生活。這壹年,我媽70歲,我40歲。70歲的母親很瘦,原本身高只有1.5米,卻被歲月減了幾厘米。她看起來更瘦了,但臉上依舊光潔,沒有太多滄桑的痕跡。她的頭發並沒有全白,還有壹點黑發頑強地生長著。
我們借了壹輛車去接她。她已經收拾好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收拾好行李。那些行李裏有兩袋面粉,是她專門用家裏的麥子給我們磨的。這種面粉聞起來像小麥。但是那天,我決定不帶那兩袋面,因為車子後備箱太小,我們要帶的東西太多。媽媽堅持要帶面,她說。她說這話的時候,我突然楞了壹下。看著她,我意識到了壹些事情。我示意老公把面搬到裏屋,我伸手想摸到外面。果然,在底部,柔軟的表面裏有壹個小小的硬東西。如果我沒弄錯的話,這是我媽媽想給我們的錢。
把錢放在糧食裏是我媽多年的秘密。十年前,我剛結婚,在鄭州租了個小房子,那是生活最艱難的時候。那時候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更有前途的工作,而是壹個像樣的衣櫃。就是那個冬天,我媽送來了半袋小米。後來,王先生把小米倒進米桶時,發現裏面藏著500元錢,還有壹張父親親筆寫的小紙條:給梅買個衣櫃。我結婚的時候,我媽媽在她的嫁妝裏給了我壹個衣櫃的錢。後來她知道我把錢挪作他用了,就補上了。那天晚上,我抱著厚厚壹疊10元的錢哭了。
那些年,我媽壹次又壹次把省下來的錢放在糧食裏,讓人拿來給我,給我大姐和二姐,在我們結婚多年後,它依然補充著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不知道她是如何從那幾英畝田地裏省下這筆錢的。這壹次,即使她和我們壹起去,她還是把錢放在面袋裏,在她看來,這是最安全的。
面條送回來後,我拿出錢還給媽媽,媽媽說這是給童童買車的。童童是她的孫子。他壹直想要壹輛賽車。因為貴,所以沒給他買。上次回老家,他跟他媽說了這件事,她媽記下來了。2000元是她幾畝地壹年的收成。我們誰都不願意放棄,但她願意。
在我的記憶中,媽媽壹直是壹個心甘情願的人。她願意為我們,為她的親人,為她的鄰居付出,給東西,借錢,花力氣。有時候我也不知道她作為壹個瘦弱的農村婦女為什麽這麽舍不得。
二
媽媽留下來了,每天早上,她早早起來做飯。小米粥,包子,雞蛋餅...改變了他們的模式。中午下班後,我們再也不用趕著去買菜了,全是家庭主婦在打理。陽臺上加了兩盆青蒜苗。有了母親的家,有壹種說不出的舒適。
我媽帶的兩袋面,壹袋倒進桶裏,壹袋被我老公放在陽臺上。幾天後,我發現陽臺地板上的那袋面條被搬到了壹個高高的平臺上晾幹。王先生是個粗心的人,所以他不應該把它放在那裏。我疑惑地問我媽,她說,哦,我放那了,晾著吧,別弄壞了。我壹聽,就跟她急了。平臺,壹米多高,壹袋面,六七十斤,不到壹米,不到90斤。實際上是我媽媽自己搬的。我對她大喊大叫。妳怎麽把它弄上去的?這麽重,閃腰?如果我打了妳呢?如果發生什麽事情該怎麽辦...壹連串激烈的她。她只是笑著圍著圍裙站在那裏,我發脾氣的時候,她低聲說,這樣不行嗎?有事就晚了!我還是很害怕,但更心疼。直到我媽向我保證以後不做任何重活,我才慢慢冷靜下來。
我媽來後不久,有壹天我跟我老公說,周日請妳把同學叫回家吃飯。來了半個多月了,沒見過他們。
王先生在鄭州上大學。這個城市確實有很多同學,關系也不錯。起初,他們會互相拜訪,但現在,大家都習慣在餐館聚會。城市生活那麽繁華淡泊,不是很親近,壹般不會在家裏招待客人。我會替我老公解釋,媽媽,他們經常在外面聚會。母親搖搖頭。外面哪裏是家?外面的食物又貴又不衛生。另外,哪裏可以不回家?只有回家了才顯得親近。然後,母親堅持讓王先生周末帶同學回家聚壹聚。我們打不過她,同意了。王先生打電話給他的幾個同學最親近的老鄉,邀請他們周末去我們家。
周末媽媽整天都在廚房裏忙碌。下午,王先生的同學陸續來了,象征性的帶了壹些禮物。我把媽媽準備的飯菜壹個個端上來,那些事業有成,幾乎天天在餐廳裏應酬的男人,立刻被幾個菜,幾個面食吸引住了。其中壹個忍不住伸手拿起壹個蔬菜水餃,喃喃地說她很喜歡小時候媽媽做的蔬菜水餃,已經很多年沒吃了。媽媽把整盤餃子放在他面前,說:妳喜歡就多吃點。以後會經常回家吃,我給妳做。男人點點頭,眼睛突然紅了。他的母親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他也很久沒有回老家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了,但是菜吃得多了,話也多了。那句話的內容不是通常在酒店說的某個業務領域或者某個單位或者某個社會的事情。家事,很少提,慢慢談。說到家鄉和父母,原來是壹種久違的親近。
三
之後,壹家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熱鬧。母親說,這樣好,人活在世上,總是要互相靠近的。
我媽來後的第三個月,壹個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門。是住在對面的壹個女人,端著壹盆洗好的大櫻桃。女人有點不好意思的說,給阿姨嘗嘗。我很驚訝。剛搬來的時候,因為裝修走線的問題,我們和她家有點小矛盾。彼此不熟,所以關系更冷了。我住了三年多,沒有任何聯系。就連門前的走廊都是互相掃的壹小塊地方。她突然給我送來剛上市的新鮮櫻桃,我壹時不知說什麽好,因為我不知所措。她的臉紅成那樣,有點語無倫次。阿姨做的點心很可愛,孩子們可以吃...我突然意識到那是母親。
媽媽不知道我們有壹個小假期。其實就算她做了,她還是會做的。在她媽媽看來,“遠親不如近鄰”是最有道理的壹句話。於是她先挨家挨戶敲門,給他們送去零食,自己包的餃子,自己種的新鮮蒜苗...並且真心實意的幫我們打開了鄰居家的門。後來我和那個女的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經常來我們家。奶奶短暫的跟著媽媽,變得像壹家人壹樣親密。
鄰居,不僅僅是對門,周圍,很多住在同壹個小區的人,都是母親在照顧。她經常在小區的花園裏和老公的父母、同事聊天,幫他們帶孫子。不僅如此,還有物質上的交流。我媽經常會做壹些自己做的零食,熱情地送給鄰居,這也是我媽在農村生活時養成的習慣。小吃雖然不貴,但是因為味道醇厚,外面買不到,所以很有人情味。
有壹次,我得知壹個同事的孩子得了白血病,我媽讓我們送點錢過去。因為我們不是親密同事,只是想象征性的表示壹下,但是我媽堅決拒絕,說這輩子誰都可能遇到困難,妳願意幫助別人,妳有事他們也會願意幫助妳。讓孩子生病對人們來說是壹個很大的困難。我們必須盡可能幫助他們。我們聽了媽媽的話。
母親過來半年後,王先生意外升職,在單位的推薦選舉中,他的票數明顯占據優勢。王先生回來笑著說,這次是媽媽的功勞,我的票是媽媽拉的。我們才發現,最近我們的人際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明顯少了禮貌,多了真誠。我媽,壹個字都不認識,不聲不響的為我們贏了這麽多,只是因為她願意,這是我們壹直想贏卻壹直得不到的。再想想她說的話。妳願意善待別人,別人也會願意善待妳。對她來說,這是壹個農村婦女最樸實最真實的話;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壹個太深奧的道理。
四
在溫暖的日子裏,我真的想帶我的母親四處看看。但我媽經常拒絕出門,因為她天生暈車,像大病壹樣坐第二趟車。那個周末,我決定帶她去動物園。媽媽說,我從未見過大象。動物園離家不遠。有幾站路。母親說,我們走吧。我不同意。對壹個70歲的老人來說,坐幾站還是太遠了。但她堅持不坐公交。我靈機壹動,媽媽。我騎自行車帶妳去。母親笑著同意了。我推下車,小心翼翼地把她抱到前梁,壹只胳膊正好摟住她。當我擁抱她的時候,我心痛。她那麽輕,像個孩子壹樣蜷縮在我面前。
路上有兩個路口,其中壹個正好在市區。小心騎到十字路口,是紅燈。我輕輕的下了車,但是沒站穩,壹個警察穿過人群,走到我面前說,妳不知道嗎?還在前面。說完就低頭開罰單了。我媽楞了壹下,抓著我的胳膊要下來。我趕緊扶住她,跟年輕警察說了聲對不起,解釋說我媽暈車,年紀大了,坐不了公交車。我想帶她去動物園...
警察也楞了壹下,才看到我帶的是壹個老人。還沒等他說什麽,我媽就罵我了。妳為什麽不告訴我不允許在城市裏騎自行車?然後堅持要下來。當警察伸出手去幫助他的母親時,我不知所措。阿姨,對不起,我沒看清楚。自行車就是不允許在城市裏照顧孩子。請坐下。然後他突然舉起手,向我嚴肅地行了壹個軍禮。然後,他轉過身,讓前面的人給我讓出地方,做了個手勢,讓四周的車輛停下來,揮手讓我過去。
我拉著媽媽,慢慢走過寬闊的路口。四面八方的車和行人都停了下來,只有我在眾人的目光中驕傲地拉著媽媽。我有生以來第壹次受到如此禮遇。因為我媽,因為她願意給她壹點愛,壹個偶然認識的年輕警察願意為我破例,給我這麽高的尊重。
我母親給了我這種禮貌。
五
我媽跟著我第三年就確診肺癌了。結果出來後,壹個做醫生的朋友真誠地告訴我,如果是為了老太太好,就不要做手術,就讓命運去做吧。這是壹個醫生不應該對病人家屬說的話,但卻是事實。和老公商量後,我決定聽從醫生的安排,帶媽媽回家。他決定不瞞著母親,所以他告訴了她真相。母親平靜地聽完我們的話,點點頭說,沒錯。然後,我媽提出要回老家。
在我母親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壹直陪伴著她。藥物只是用來止疼,抵抗不了癌癥的肆虐。她的身體衰弱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她無法忍受。天氣好的時候,我會把她抱出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沙發上陪她曬太陽。她漸漸吃不下任何食物,喝口水也會吐出來,但壹直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那些烏黑的頭發依然頑強地茂盛,她的臉瘦瘦的但是光滑。只要她醒著,臉上就會溢出微微的笑容。
那天,我媽跟我說,妳爸想我了。媽媽,但是我舍不得分開。我握著她的手,握在手心裏,想牢牢地握住,卻不敢用力,只能輕輕的。梅,這壹次,妳必須放棄。她笑了,輕輕地把手抽回來,拍了拍我的手。但這壹次,媽媽,我舍不得分開。我說不出來,心好痛,痛到要碎了。
我媽走的那天,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從村頭壹直到村尾。除了親戚,還有我和我丈夫的同學、朋友和同事,以及我們社區周圍的鄰居...很多很多人,不僅包括大人,還有小孩,都是農村少見的景象。隊伍緩緩走過村莊,隱約聽到圍觀者中有人在說話。是官員嗎?還是壹個在外面當大官的孩子...
這輩子,我媽有壹個兒子,三個女兒,都是最普通的人,既不是官員,也不是商人。母親自己,更普通,沒見過太多世面,沒讀過書,沒受過什麽正規教育,她只是有壹顆願意愛的心。而她人生的最後壹個盛景,是她用畢生的意願無意中為自己贏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