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妳好,朋友。請問您有會計基礎課件嗎?發壹下我的郵箱可以嗎?謝謝!

妳好,朋友。請問您有會計基礎課件嗎?發壹下我的郵箱可以嗎?謝謝!

第壹節 會計的職能與對象

壹、會計的概念(理解)

(壹)定義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 反映和監督壹個單位經濟活動的壹種經濟管理工作。

理解:1.經濟管理工作;

2.經濟活動,體現了會計的對象——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

3.壹個單位,體現了會計主體,會計工作是針對某壹特定單位做處理,也就是站在誰的角度進行賬務處理。例如:甲公司銷售壹批貨物給乙公司。那麽甲公司會計要做銷售業務,乙公司會計做采購業務,即使甲乙兩公司用的是同壹會計代理記賬,也是應該分別對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銷售和采購的業務。

4.反映和監督,即會計的基本職能。核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反映,二者壹致;

5.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即貨幣計量。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例如:壹輛夏利和壹輛奔馳相比,哪個貴?大多數人馬上會說到是奔馳,但是如果夏利是08年新款新車,而奔馳是小孩兒玩具車。如果直接以金額表述就不存在上面的問題了,即表述為夏利不超過10萬,而奔馳在100萬以上,此時就是統壹為貨幣計量了;但是貨幣也不是惟壹的計量單位,例如:春蘭空調公司08年10月底空調存貨為4000000元,假如只以價值量體現,那被盜壹兩臺根本不會輕易發現;假如既以價值量體現,同時又以數量記錄:08年10月底空調存貨為4000000元,2000臺,如果被盜則很容易發現。故貨幣不是惟壹計量單位,而是主要計量單位。

(二)分類

會計按其報告的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主要側重於向單位外部關系人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流量情況等有關信息,而且側重於過去的信息;

註: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     ↓  ↓

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 現金流量表

管理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進行經營規劃、經營管理、預測決策所需的相關信息的,而且側重於未來的信息

二、會計的基本職能——核算和監督

(壹)會計核算,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

會計核算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註:大綱和核算定義都把四環節敘述成了確認、記錄、計算和報告,但準則及教材後面的講解中重視的還是計量,而不是計算。比如經常提到確認、計量和報告,及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

1.會計核算的四個環節(理解)

(1)確認(能不能記賬或用不用記賬)

例如,公司新聘請壹位銷售經理——不用做會計處理

公司新購入壹批原料——應該記賬。

(2)計量(記多少)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購原料 ,發票上註明價款為100000元,增值稅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與其對應——原材料記賬金額為100000元。

(3)記錄(怎麽記)

例如,上面的業務,經確認後確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記錄,根據借貸記賬法,應該在會計憑證和賬簿中都記錄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4)報告(通過編制財務報告提供信息)

例1?單選題下列不屬於會計核算職能的是( )。

A.確定經濟活動是否應該或能夠進行會計處理

B.審查組織的活動是否違背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將已經記錄的經濟活動內容進行計算和匯總

D.編制會計報表提供經濟信息

[答案]B

2.會計核算的三項工作

記賬→算賬→報賬。

例如:北京2002年單選題

例2?單選題下列不屬於會計核算三項工作的是( )

A.記賬

B.算賬

C.報賬

D.查賬

[答案]D

3.會計核算職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的核算。

(二)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真實性審查,即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確認、計量和報告。

合法性審查,即經濟業務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合理性審查,即符合企業內部有關規定,如是否超支等。

會計監督也分為事前監督(未來)、事中監督(正在發生)和事後監督(已發生)。

(三)核算和監督是相輔相成、辯證統壹的關系。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職能外,會計還具有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功能。

三、會計的對象——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也就是會計的對象,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以工業企業為例,企業的資金運動表現為: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三個過程。

(壹)資金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資者)投入和債權人投入。

(二)資金的運用(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

1.供應過程:它是生產的準備過程。在供應過程中,企業要購買原材料,發生材料價款、運輸費、裝卸費等材料采購成本,與供應單位發生貨款的結算關系。

2.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工人加工產品時,發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費、固定資產磨損的折舊費、生產工人工資等,同時,還將發生企業與工人之間的工資結算關系、與有關單位之間的勞務結算關系等。

3.銷售過程:在銷售過程中,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發生有關銷售費用(比如打廣告等)、收回貨款、交納稅金等業務活動,並同購貨單位貨款結算關系、同稅務機關發生稅務結算關系等。企業獲得的銷售收入,扣除各項費用成本後的利潤,還要提取盈余公積並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三)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值得註意的是,不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全部內容都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只有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才是會計核算的內容。比如,企業新聘請壹位銷售經理,這項業務就不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因為已經不是奴隸社會了。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也稱會計基本前提)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核算的3個環節 )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設定。

壹般認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例3?多選題下列事項中,屬於會計核算前提的有( )。

A.歷史成本計價

B.會計主體假設

C.持續經營假設

D.會計分期假設

E.貨幣計量假設

[答案]BCDE

[解析]歷史成本計價是計量屬性。

壹、會計主體

1.概念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

壹般來說,凡擁有獨立的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收支、盈虧並編制會計報表的企業或單位就構成了壹個會計主體。可以是具備法人資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壹般是強制要求會計核算的;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分公司、集團、分廠、車間、事業部、辦事處等——壹般是根據內部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

壹般來說,法人(或稱法律主體)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壹定是法人。

例4?判斷題壹個會計主體壹定是壹個法律主體。( )

[答案]×

2.意義

(1)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及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別對待;

註:所有者,即股東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例如,審計查出某公司的憑證中有小孩兒入托費,公司理由是培養苗子。當然這是屬於老板(企業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經營活動。

(2)將該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別對待。

例如,甲銷售給乙壹批材料,甲做銷售處理,而乙做采購處理。

總之,某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僅與該會計主體的整個活動和成果相關。

例5?判斷題會計主體所核算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包括其他企業或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活動。( )

[答案]×

3.作用

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現行會計處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上的,否則壹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

例如,判斷企業會持續經營下去,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計量,並按期(假設按5年)提折舊;否則,固定資產只能采用可變現凈值計量,並要把未提取的折舊在清算前全部分攤。

例如:某壹房地產經紀公司06年3月以銀行存款50萬購入壹輛轎車。

解析: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支付的50萬最終會形成企業的費用,但不能壹次性地全部作為06年3月或4月或06年的費用,因為該轎車預計使用壽命估計有好幾年。假設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則應按5年平均分攤計入費用。購買時的50萬為該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到08年3月由於市場不景氣,該企業決定進入清算程序,則該固定資產就不能再以50萬核算,要將其進行處置,取得處置價款,扣除了各種處置費用後的凈值,即為該固定資產的可變現凈值;同時,也不能再按剩下的3年平均提折舊,而是要把未提取的折舊在清算前全部分攤。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壹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壹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於壹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年度。這裏的會計年度采用的是日歷年度,即從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為壹個會計年度。

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以前、以後期間的差別,從而產生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進而出現了預收、預付、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方法。

例6?單選題由於( )的存在,才產生了本期與其他期間的差異,從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答案]C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采用貨幣作為統壹的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貨幣是商品的壹般等價物,是衡量壹般商品價值的***同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

在某些情況下,統壹采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結合會計定義: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即並非唯壹計量單位)。

《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我國的會計核算要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記賬時用的最基本的貨幣單位)。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進行會計核算,但對外提供報表時,應該折合成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壹般是以當地的貨幣進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國內報送財務報告時,也要折算成人民幣。(幣種選擇的基本原則是:根據信息使用者額需求)

四項基本假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例7?判斷題會計主體假設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持續經營假設與會計分期假設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假設則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

[答案]√

第三節 會計基礎

壹、《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大部分業務也采用收付實現制。

例8?單選題企業會計核算,應當采用( )確認收入和費用。

A.收付實現制

B.權責發生制

C.永續盤存制

D.實地盤存制

[答案]B

二、概念

1.權責發生制基礎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

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是從時間上規定會計確認的基礎,其核心是根據權責關系的實際發生期間來確認收入和費用。即在該期間產生了收款的權利,則在該期間確認收入增加;在該期間產生了付款的責任、義務,則在該期間確認費用增加,而不管款項是否收付。

2.收付實現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

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核算,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真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

例如,企業在2007年10月份發生以下經濟業務,我們看看在兩種確認基礎下,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有什麽差別:

經濟業務 權責發生制 收付實現制

1.10月10日銷售同時收款 10月,即銷即收 10月

2.10月10日收款,合同約定12月10日交付商品 12月,預收賬款 10月

3.10月10日銷售,12月10日收款 10月,應收賬款 12月

4.10月10日購入辦公用品壹批且付款 10月,即付即費 10月

5.10月10日預付明年全年房租 明年各月,待攤費用 10月

6.10月10日預提當月房租(協議約定全年房租於年底壹次付清) 10月,預提費用 12月

第四節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壹、會計要素的確認

(壹)會計要素的概念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對會計核算對象(資金運動)的具體化。

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表現資金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即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表現資金運動的顯著變動狀態,即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二)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財務狀況是指企業壹定日期的資產及權益情況,是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狀態的表現。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以下三項:

1.資產

(1)概念: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2)資產具有三個特征:

①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即指資產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

註:現金指庫存現金及可以隨時支付的存款;現金等價物通常包括3個月內到期的短期債券投資。(現作為知識面擴充,將來職稱或註會要求掌握)

資產預期能否會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重要特征。如果某壹資產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那麽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也不能再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例如,3月8日銷售貨物,價款30萬元,對方沒給錢。那我們就確認應收賬款增加30萬元。到年底出報告時需要對這30萬元債權進行檢查。假如發現最多能收回20萬元,也就是有10萬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此時要計提壞賬準備10萬元作為資產減值損失,即這10萬元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要將其從債權中減掉。

②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擁有是指擁有此項資源的所有權。通常判斷資產屬於誰,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

但對壹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資產,企業雖對其不擁有所有權,卻能夠實際控制,也應當確認為企業資產。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就是最典型的壹個例子。

③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例如購貨意願或者計劃,不能確認為資產。

(3)分類

按其流動性,資產通常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5種。

(4)確認條件

應該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①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還必須是很可能流入企業;

②並且該資源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2.負債

(1)概念: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切記,非現實義務)

(2)特征:

①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它是負債的壹個基本特征。

②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這也是負債的壹個本質特征。

③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或借款意向書,不形成企業的負債。

(3)分類

按其流動性不同,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4)確認條件

應該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①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②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所有者權益

(1)概念: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即凈資產。

(2)特征:

①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分派現金股利,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②只有清償了所有的債務後,才可以把剩余的資產分給所有者;

③所有者能夠參與利潤分配。

(3)企業資金來源:壹個是債權人,壹個是所有者。

(4)分類

按其構成不同,分為股本(或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流入。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利得、損失有的計入所有者權益,並入資產負債表;有的計入營業外收支,並入利潤表。

(三)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1.收入

(1)概念: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特征

①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如工業企業銷售產品(主營業務收入)、材料(其他業務收入)取得的收入;餐飲企業的餐飲收入,均為收入。而企業收取的合同違約金、罰款(營業外收入)等與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不能算收入,即營業外收入不是收入。例如,法人不是人。

②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如股東增資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但不能算收入;如前言講的,上貨花費1000元,全賣得2500元,賺1500元,2500元是經濟利益總流入,即收入。

③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收入增加會導致利潤增加(不能考慮費用),形成利潤不再分配就是未分配利潤,未分配利潤屬於所有者權益,所以收入增加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

收入表現為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但壹定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

2.費用

(1)概念: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特征

①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如日常活動中發生的工資、辦公費、房租、廣告費等,均為費用。但自然災害等事故造成的損失,不能算費用(營業外支出)。

例9?判斷題費用是企業在全部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

[答案]×

②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是算利潤的依據之壹,而形成利潤之後才有可能向所有者分配者利潤,即發生費用是在向所有者分配利潤之前的事情。即使二者均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但不是壹回事。

③費用會導致所有權益的減少。

費用增加會導致利潤減少(不能考慮收入),即會導致未分配利潤減少,最終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費用表現為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或兩者兼而有之,但壹定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3.利潤

(1)概念:利潤是指企業在壹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通常情況下,如果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為負數),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將減少,業績下滑了。

企業應當嚴格區分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之間的區別,收入、費用都是日常活動形成的,而利得、損失均是非日常活動形成的。

例10?單選題以下( )不屬於利得:

A.企業接受政府補助取得的資產

B.處理固定資產的凈收益

C.銷售原材料獲取的的收益

D.流動資產價值變動

[答案]C

二、會計要素的計量

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5種。

(壹)歷史成本(過去發生的金額)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其他等價物。

(二)重置成本(現在重新取得需支付的金額)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壹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三)可變現凈值(將來可以流入的差額)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壹步加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需的預計稅金、費用後的凈值。

可變現凈值=估計的(正常銷售售價-至完工的成本-銷售費用-相關稅費)

(四)現值(折現後的金額,即若幹時期後的某壹金額可算作現在的多少)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等的壹種計量屬性。(中級或註會中財管的基本知識)

例如,2008年11月1日存入銀行10萬元,1年期利率為3.87%。1年後,即2009年10月31日賬戶本利和為103870元。簡單說,10萬元即為103870元的壹年期現值。

(五)公允價值(大家公認的公平金額)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例11?判斷題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

[答案]×

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

企業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壹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例12?單選題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壹般應當采用( )。

A.現值

B.重置成本

C.歷史成本

D.公允價值

[答案]C

三、企業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是反映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系的計算公式。

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期末余額,不算會計等式。

(壹)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最終都是來源於所有者的投入和從債權人借入的資金以及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效益,即分別來源和歸屬於所有者或投資人和債權人。歸屬於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於債權人的部分形成負債(即債權人權益)。資產表明的是資源在企業存在、分布的形態(資金占用),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則表明了資源取得和形式的渠道(資金來源)。

資產與權益之間的恒等關系,是最基本的(會計等式)或(稱會計平衡公式)。它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經濟業務的發生,所引起的會計要素變化,可歸納為以下4種(教材為9種,即細分,理解)

(1)某個要素內部壹增壹減;

(2)等式左右同增;

(3)等式左右同減;

(4)等式右邊壹增壹減。

(二)收入-費用=利潤

此處所指收入、費用均為廣義的概念。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收入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固定資產盤盈、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等(營業外收入),費用也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自然災害損失(營業外支出),所以,收入減去費用,並經過調整後,即考慮利得和損失,才等於利潤。

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系,是企業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與(收入-費用=利潤)的關系,即兩張基礎報表的勾稽關系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資產負債表

2008年3月31日 單位:萬元

資 產 期末余額 年初余額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期末余額 年初余額

貨幣資金 13 10 負債合計 0 0

所有者權益

實收資本 10 10

未分配利潤 3 0

資產合計 13 10 權益合計 13 10

利潤表

2008年3月 單位:萬元

項 目 本月數 本年累計數

收 入 4 7

費 用 2 4

利 潤 2 3

財務狀況表現企業壹定日期資產的來源與占用情況,反映壹定日期的資產的存量情況。經營成果則表現企業壹定期間 凈資產增加(或減少)情況,反映壹定期間的增量(或減量),即變量。企業的經營成果最終要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實現利潤,將使企業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企業發生虧損,將使企業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

例13?單選題針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這壹等式,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

A.將會計六項要素有機結合起來

B.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的資金運動過程

C.揭示了資產負債表要素和利潤表要素相互之間的聯系和依存關系

D.揭示了收益質量的高低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