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1:根據新課標,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理念和內容設計思路是什麽?

1:根據新課標,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理念和內容設計思路是什麽?

壹,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國情教育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自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基本幀結構如下表所示。

作為對現行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重大改進,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體現了學科建設與時俱進的理念。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設計思路上兼顧了幾大難點和重點。

(壹)如何選擇安排

初中德育課由思想政治改為思想品德後,主要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經過充分的調查、論證和廣泛的討論,國內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經達成共識,即課程應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

但對於如何安排這幾塊內容,有兩種意見:壹種是基本遵循現行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思路,即每塊內容集中在壹個年級;另壹種是打破年級界限,將幾塊內容有機合成,三年整合。根據學生知識經驗的增長和心理發展的過程,由淺入深地螺旋式安排教育內容,使思想品德教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深化。

現在采納的是後壹種意見。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並不是按照學科體系的邏輯進行的,而是在學科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跨學科的整合。內容標準的許多要求是公開的和程序性的。對教學內容的順序沒有硬性規定,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體現和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在呈現方式上,課程標準也力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體驗。

這種安排是基於以下考慮。

1.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要求教育的層次性。初中三年是學生身心發展劇烈變化的時期,學生對教育內容的需求也呈現出層次性。把某個教學內容集中在壹個年級上,那麽就不再進行該內容的教學,這不能體現教育的層次性。

2.淡化學科體系,體現思想品德課程結構的平衡性、開放性和綜合性。

3.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在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對北京、重慶、廣東三地43所中學的1600多名高三、高壹學生和150多名政治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討論。他們都希望抓住這次課程改革的契機,重建新的德育課程結構。

(二)如何體現意識形態性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思想品德課的開設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誌。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世紀80年代以來,壹系列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建設的文件相繼出臺,對如何開展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黨和國家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表達了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貫徹這些價值觀是課程思想性的主要體現。因此,思想品德課把它的課程性質表述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如何處理國家的要求與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關系?

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把黨和國家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與學生身心需要有機統壹起來。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身心發展有許多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特點。由於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不僅需要正確的價值導向,還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生動的生活主題中蘊含著深刻的理論,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體驗,通過學生的道德實踐和生活實踐促進思想品德的知行統壹。因此,正確的價值導向與尊重學生的思維和實踐的統壹成為思想品德課遵循的原則。

(四)如何引導人生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將進壹步全方位向世界開放,與世界融為壹體,各種文化、思想、觀念的碰撞與交融將更加突出。初中生處於青春期,正在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大大增強,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他們未來的成長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幫助學生學會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成為思想品德課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特點分析

(壹)構建課程目標的最新教育理念

新課程標準徹底改變了現行課程標準中“記”、“懂”、“用”的級聯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第壹目標,兼顧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雖然壹般來說,學生的道德心理結構包括知、情、行三個環節,但學生的道德心理發展也應該是以認知、情感、行為為主體的全面發展。但三者中,認知是“引導”而非“主導”,更應關註情感和行為的發展。這壹點已被我國多年來學校德育的經驗教訓所證明。

因此,新課程標準更加關註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壹過程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主要關註如何利用每壹門學科的獨特優勢,促進每壹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是否記住了某壹個結論,是否記得準確。不就是關心學生是否形成了某種技能,使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嗎?基於這壹理念,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比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標準更加明確和科學。

(二)以全新的設計形式呈現課程內容

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是根據教學內容的形式和基本要求來界定課程內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這種方式,采用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的形式,從而給教學實施者更大的空間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內容標準部分從學習領域(如心理學、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到學習主題(如自我意識、自尊、學習方法用法等)不等。)到目標要素(如接受自己的生理變化,了解情緒的多樣性,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等。),並闡述了學生在不同階段應達到的具體學習目標。就學生的學習成果而言,應該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用盡可能清晰易懂、可操作的行為動詞來描述。如上所述,課程標準的最終檢驗是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了某項任務或達到了某個目標。所以內容標準的表述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目標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內容標準沒有采用“造就學生……”、“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表述,而是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統壹起來,如“能夠明辨是非,為人誠實,學會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理解父母的關心和教育,以及可能出現的矛盾,並加以克服。

(三)註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改進學習方法提出明確要求。

基於“人的思想道德是在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這壹理念,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和體驗性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壹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模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關心的話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舉個例子:

“從‘我心目中的我’、‘同學中的我’、‘老師中的我’、‘父母中的我’等不同角度對自己進行畫像,分析評價的差異,找出前進的方向。”

“試分析他們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的不同身份和責任。就‘如何做壹個公民’進行專題討論。”

“調查本地區的環境問題並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設計壹個保護環境或珍惜資源的公益廣告。”

同時,要堅持學生發展的原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發展需求的基礎上,著眼於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大膽合理的想象,倡導探索精神,及時提出壹些針對性強、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通過討論、調查、信息咨詢、訪談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社會現實和自我成長,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與分享中豐富和拓展自身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欲望,增強自我成長的需求。”例如:

"開展向同學推薦壹本好書的活動."

“我如何解決與父母的矛盾?”如題,我將交流自己化解矛盾的方法,探討分享自己成功化解矛盾的經驗。"

“以‘家長能不能打開孩子的信件和日記’為話題,開展學生和家長的對話。”

(四)體現了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更具操作性。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試圖根據學科特點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方法,引導學校的日常評價活動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建議采用多種方式和方法對課程標準進行評價。比如評價“要客觀記錄和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品德狀況和發展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意識”。評價學生學習的方法有觀察、描述性評價、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考試等。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成長記錄”,設立學生成長足跡袋,記錄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主要是進步和成績。這個記錄主要以學生的自我記錄為主,有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參與。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是前所未有的。通過這種評價,壹方面,學生可以用自我記錄的方式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另壹方面,培養學生評價自己作品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全面客觀地評價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識奠定基礎。

(五)“教材編寫建議”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了指導教材編寫的指導意見,是針對當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專門為編寫多樣化的教材而設計的。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過去,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往往對教材編寫的內容有具體規定,而教材編寫,包括題目內容、題目名稱、順序的設置,都必須完全以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為依據。新課程標準因其設計的靈活性,為教材的創造性編寫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多樣化、各具特色的教材是完全可能的,為真正實現“壹綱多本”和素質教育的目標提供了保障。

在新課標的“教材編寫建議”中,除了要求教材符合課標的基本要求外,新課標提出教材編寫要“足夠開放”,還應“考慮地區和城鄉的不同特點”,呈現方式要“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還提倡以生活主題模塊的形式呈現標準內容。這些建議既體現了課程教材的新理念,又為編寫教材提出了壹定的規則,也為編寫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提供了依據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