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會計確認
會計確認是指會計數據進入會計系統時確定如何進行記錄的過程,即是否將某壹會計事項作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獲利潤等會計要素正式加以記錄和列入報表的過程。會計確認是要明確某壹經濟業務是否涉及以及涉及哪個會計要素的問題。
會計確認解決的問題:
首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應辨認其是否為會計要素,應予在會計帳簿中正式加以記錄;其次,對應予進行會計記錄的經濟業務,要確定其是屬於哪壹會計要素,如何在會計帳簿中加以分類記錄。
其次,編制報表時的確認,主要解決應為經濟管理和報表使用者提供哪些會計核算指標問題,確認已記錄和貯存在會計帳簿中的會計數據哪些應列示在報表的具體項目中。
最後,進行會計確認,必須以會計確認的標準為依據。也就是說,會計確認解決的問題必須要符合會計確認標準。會計確認的標準是指會計核算的特定規範要求。
(會計核算的特定規範主要有:會計假設、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企業財務通則、企業財務制度,以及有關財經法規等。)
二,會計計量
會計計量是在壹定的計量尺度下,運用特定的計量單位,選擇合理的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經濟事項金額的會計記錄過程。其特征是以數量(主要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價值量)關系來確定物品或事項之間的內在聯系,或將數額分配於具體事項。
會計計量解決的問題:
首先,作為財務會計的壹個重要環節,會計計量的主要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損益等,而會計計量主要是對這些經營業務所涉及的會計要素進行數量反映,包括貨幣計量、實物計量和勞動時間計量。
為了對經營業務及其成果進行綜合反映,會計計量側重於貨幣計量。
其次,會計計量實質上是對會計確認後的會計對象的內在數量關系加以衡量、計算並加以確認使其轉化為可以用貨幣表現的信息,為正確的編制會計分錄提供數量基礎,是連接會計確認和會計分錄編制的中間環節。
同時會計計量也會確定將在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中確認和列報的財務報表要素的貨幣金額的過程,以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狀況,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支持。
擴展資料:
市場全球化和需求主導化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需求的多樣性和經營環境的多變性,使得企業不得不加強對業務流程的過程管理,以保證企業能及時調整,順應多變的市場要求。
傳統的管理成本計量模式依附於財務會計的賬務體系,難以及時、準確和真實地提供用於管理決策的相關成本信息。
相關成本信息
(1)成本重心前移,使成本信息出現時滯。資料表明,制造行業產品的75%的成本因素在產品研發階段已確定,只註重生產過程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成本計量模式易發生失真現象。
(2)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好量疏質”、“忽視核心競爭”等缺陷,與 現代管理思想相抵觸
(3)傳統的成本計量建立的基準點是“短期的”(1個月到1年),反映企業短期的成本信息,將固定成本短期期間化處理,淹沒了大量戰略信息,企業績效難以真正體現。
(4)間接費用簡單化對待,沒有揭示出業務活動背後真正的成本動因。
三個目標
傳統的成本會計系統由於依賴於賬戶系統,存在著結構性的先天缺陷,無法很好地滿足多目標的要求。H·托馬斯·約翰遜和S.卡普蘭(H.T.Johnson & Robert S.Kaplan,1987)指出,目前的成本會計系統試圖滿足三個目標:
(1)將部分期間成本分配到產品,以便能及時編制財務報表;
(2)為成本中心管理者提供過程控制信息;
(3)為產品和經營管理者提供壹個產品成本估計數據。典型的是僅用壹種成本系統來實現這三種完全不同的目標。
由於財務會計的思想已占主導地位,只有第壹個目標完成得較好。然而,僅滿足外部財務報告需要的成本系統,不能加強成本中心的過程控制,還將導致產品成本的歪曲和錯誤。
百度百科-會計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