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鮑叔牙的故事——管鮑之交
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裏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裏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妳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妳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
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裏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2、管仲的故事——尊王攘夷
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壹戰線的同義詞。
齊桓公執政期間,在管仲的輔佐下,對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進行改革,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3、鮑叔牙的故事——勿忘在莒
公元前667年,鄭國與齊國結盟,回國後,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曾在壹起飲酒,飲到高興時,桓公對鮑叔說:“為什麽不給我祝酒?”
鮑叔捧杯而起說:“希望您別忘記流亡在莒國的時候,希望管仲別忘記被綁在魯國的時候,希望寧戚別忘記車下餵牛的時候。”桓公離席再拜說:“我和兩位大夫能夠不忘記您的忠告,國家就壹定沒有危險了。”
4、鮑叔牙的故事——推薦管仲
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齊桓公打敗公子糾,穩定局面,開始治理齊國。這個時候他想任用壹直追隨自己的師傅鮑叔牙為齊相。對此,鮑叔牙做了兩件事,壹為將管仲從魯國手裏救出來;二是婉拒齊相之位,反而推薦當年差點要了齊桓公性命的管仲為齊相。
鮑叔牙深怕魯國因向齊國謝罪而殺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給魯國說:“管仲是齊國國君的死仇,齊國國君必要親手殺死他。”魯國新敗,只得囚送管仲回齊國。小白做了國君,念念不忘壹箭之仇,日夜想殺管仲。
鮑叔牙先去見桓公賀喜說:“管仲天下奇才,齊國得到他,豈不可賀。”桓公切齒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焉能用他!”
叔牙正色勸說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妳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妳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桓公點點頭說:“好吧,我暫且聽妳的話,先不殺他”。
齊桓公欲拜叔牙為相,鮑叔牙誠懇地辭謝說:“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齊國,有高傒和我就夠了。如想建樹王霸天下的不世功業,那非用管仲不可!”
齊桓公問:“為什麽壹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鮑叔牙說:以我與管仲相比,我有五點是不如他的:寬厚仁慈,能安撫百姓,這我不如他;治理國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結於諸侯,我不如他。
能給國家制定規範和禮儀,我不如他;能站在軍門前指揮練武,使將士勇氣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這五個強項,所以要是他當宰相的話,壹定可以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桓公沈吟說:“那我得先試探壹下他的學問再說。
叔牙搖搖頭,進言說:“非常的人,必須以非常的禮節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賢禮士,不計私怨,會有更多的人來齊國效忠盡智!”
齊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擇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禮,親自迎接管仲並同車進城。桓公與管仲壹連談論三日三夜,句句投機,即拜管仲為相國,且尊稱為“仲父”。
5、管仲的故事——智過鬼泣谷
管仲攻打山戎,壹次虎兒斑對齊桓公和管仲說,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們就是插翅也休想過去。他對虎兒斑說,將軍既然有所顧慮,那妳就跟在大軍的最後吧,又命令王子成父、趙川二將按令牌所指行事。
第二天天剛亮,齊軍用木樁騎在馬上假裝中了埋伏。山戎中計,主將密盧中箭,他手下壹員大將沖進重圍,把負傷的密盧搶了回去,往山戎的另壹部落孤竹國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