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財務會計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分析;納稅評估
根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要求,每個會計年度,企業必須至少提供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可選擇執行)。這三張財務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狀況的晴雨表,是壹個有機的整體,是財務會計報表分析的基礎。
稅務部門作為財務報表主要使用人之壹,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納稅情況、遵守稅收法規的情況。為了加強對納稅人的管理,稅務機關推行納稅評估制度。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申報(包括減免緩抵退稅申請)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並采取進壹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為。納稅評估必須要有數據來源,納稅評估的主要數據來源是“壹戶式”存儲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各類納稅信息資料是納稅評估的重要資料,而在“壹戶式”存儲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各類納稅信息資料中,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申報因為,財務會計是目前的能系統地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企業經濟活動的相關、可靠信息的系統,財務會計報表是在會計核算中,根據財務帳簿記錄的有關資料編制的具有壹定指標用以反映經濟實體的財務情況、成本水平和財務成果的報告文件,能綜合反映壹段時間內的企業經營行為和資產負債情況,及現金流動情況。因此,財務會計報表分析也是納稅評估的出發點。
壹、資產負債表的分析
1.通過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總額變化與利潤表的銷售總額變化之比,可以大致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對於資產總額增加而銷售總額減少的,應進壹步分析資產總額的組成及變化,其中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增加和負債中短期借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增加從而對應存貨大幅增加的,應註意其賬外銷售、延期確認銷售的問題。
2.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的增減幅度變化與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的增減變化之比,可發現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誤差。分析時結合現金流量表進行,根據企業壹段時間的現金流量的變化,分析企業稅收的變化趨勢。
3.通過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預付賬款、應付賬款的增幅變化與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的增幅變化之比,可以大致判斷主營業務成本結轉的準確性。存貨應是納稅評估分析的重點,但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是原材料、半成品、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等的綜合,因此分析時結合總賬進行。在生產正常,市場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各期外購原材料數量、總價應該變化不大,也就是說原材料借方發生額變化應該不會太大。因此,如果發現某期原材料借方發生額變化太大,在實地查核時應作為重點。原材料借方發生額變化不大,本期增值稅進項稅額在考慮留抵票的情況下,變化應該不大。在生產正常的情況下,各期外購原材料貸方發生額應該變化不大。因此,如果發現某期原材料地貸方發生額變化太大,在考慮生產周期的情況下,產出沒有大的變化,在實地查核時應作為重點,防止企業改變原材料用途,而將成本轉入生產成本,或未將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在投入正常的情況下,產出應該沒有大的變化,如果庫存商品期初、期末數量余額變化不大,則本期銷售產品的數量應該是變化不大,在產品銷售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銷售收入不會有大的變化,增值稅銷項稅額不應有大的變化。如果發現某期銷售數量增加,在產品銷售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銷售收入卻不增反降,應重點分析。在銷售產品的數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本期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應該沒有大的變化。如果發現某期銷售產品的數量變化不大而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有大的變化,應重點分析。
4.通過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在建工程的增幅變化與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及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增幅變化之比,可以判斷生產能力增加有沒有引起的產品數量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因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增加,相應的生產能力應該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增加,如果沒有,則應防止成本核算不準確或人為調節利潤的可能。
5.通過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增減幅度變化與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財務費用增減幅度變化之比,可能發現賬外投資和賬外資金拆借的情況。
二、利潤表的分析
利潤表由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組成。倒過來看,凈利潤+所得稅=利潤總額-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營業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通過比較,從中可能發現壹些不協調因素。
1.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都很大,但毛利率很小,甚至虧損,應作重點分析。分析的重點是抓住主營業務成本的形成,檢查的方法主要有:
(1)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保持壹致性,是否規範。
(2)各期生產的產成品成本單價有無大的變化,在原材料及主要費用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應防止企業將產成品成本單價的變化與企業當期的凈利潤變化“***振”,即當期凈利潤提高,當期生產的產成品單價也提高的問題。
(3)產品銷售的品種、規模、數量、單價,與結轉的產成品成本的品種,規格數量、單價是否壹致或相關。
2.營業利潤。如果主營業務利潤正常,則問題可能出在其他業務利潤和三項費用中,重點在三項費用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費用的超大。分析方法是:
(1)將企業采購規模及運費進項稅與營業費用的運輸費、裝卸費相比;
(2)將管理人員的工資及全公司人員的勞動保險費開支與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及勞動人事部門的人事檔案相比;
(3)將計提的折舊費、固定資產維修費及水電費與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生產能力相比;
(4)將研發費與企業的科研能力相比;
(5)將利息支出、匯兌損益與長短期借款中的銀行貸款本金,外匯收支規模相比;
(6)將不同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率相比;
(7)將壞賬損失、資產減值與存貨質量、應收賬款核銷相比。
3.利潤總額。由於該部分大都屬於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額,雖然對會計利潤產生重大影響,但對所得稅影響有限,不過在分析報表中,也不能忽視以下幾點:
(1)投資收益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之間的關系;
(2)補貼收入與企業所處行業及國家優惠政策之間的關系;
(3)營業外收支與固定資產清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減值準備之間的關系等,從中可以判斷企業的資產質量、經營意圖以及會計人員的賬務處理水平。
4.凈利潤。
(1)通過所得稅與利潤總額的比較,可以得出應納稅所得額的大小,從而判斷納稅調整事項的多少;
(2)根據納稅調整事項的多少,來對照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的大小,兩年內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的增減幅度與銷售收入增減幅度之比,從而判斷出納稅調整事項的內容;反之亦可通過以上報表項目,判斷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的準確與否。
三、現金流量表的分析
現金流量表分主表和附表兩部分,先看主表部分:
(1)如果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和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與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的金額相當,則說明企業經營正常;如果出現大額正差,則存在收入不入賬的可能;
(2)支付給職工的現金和支付的各項稅費與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相比,如果出現較大反差,都可能存在問題,即存在賬外銷售的可能;
(3)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的各項目與投資收益、營業外支出比較,如果反差較大,則可能少計投資收益、多計營業外支出或隱藏相關交易的可能;
(4)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各項目與財務費用比較,如果反差較大,則有多計或少計財務費用以調節利潤、調節應納稅所得額的可能。再看補充資料: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是會計凈利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間的橋梁,分析其中各項金額的變化,應結合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將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與管理費用作比較,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與管理費用作比較,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與營業外支出比較,財務費用與財務費用、投資損失與投資收益作比較,並從中驗證應納稅所得額的真實準確性。
以上財務會計報表分析是納稅評估的探測器,通過對它的對比分析,基本可以確定問題所在的部位或區域,為下壹步繼續進行納稅評估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