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班第壹學期開始,我們就把小班孩子壹年的常規訓練定位在學期初,分為幾個階段:小班上學期前半段:適應和熟悉;下半學期:主要以初次合規為主。小班下學期前半學期:鞏固與適應;下半學期:主要是願意遵守。
第二,內容分層,循序漸進。
作為老師,每個人都想做好自己的班級常規,但每個班級孩子的特點是完全不同的。培養孩子,不能“壹刀切”,更不能急於求成。常規訓練不應只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應循序漸進。什麽時候教套路合適,教到什麽程度合適,遇到問題怎麽調整,要整體考慮,就像會計預算壹樣。
第三,活動後的反思。
1.教師應該在活動中多註意壹些細節。
比如遊戲時搭建的房子不牢固,造成場景有些混亂;拍攝的視頻素材不僅要關註整體內容,還要關註視頻中的對話,這可能是影響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註意問題的設計。他們不應該太籠統,有太多的思考空間。應該是選擇性等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孩子稍微動動腦子就能回答出來。
2.情感交流和肢體語言的結合創造了壹個愉快輕松的心理環境,使日常管理充滿了情感。
如果妳多使用肢體語言,比如擁抱他們,親吻他們,和他們握手,通過這些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感受到溫暖,孩子也會越來越喜歡妳,有了感情基礎,這是建立良好常規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