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為什麽成本不屬於價值範疇?

為什麽成本不屬於價值範疇?

(1)成本不屬於價值範疇。《資本論》旨在分析資本剝削制度。因此,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最普通、最普遍的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正是為了抓住要領;但作為成本會計教材,也是從商品的二重性分析開始的。這是為了說明什麽?可能是某些理論工作者根據馬克思關於價值W的公式:W = C+V+M來做成本K,所以:w=k+m,轉移項:K = W-M,即成本等於商品價值減去剩余價值。但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成本K是壹個抽象,或者說是成本中必不可少的壹部分,即社會必要生產費用的壹部分,而不是作為對象的成本核算的現實歷史成本。早在《資本論》第三卷第1章,馬克思就指出,成本有壹種錯覺,好像它本身就是價值的範疇。它不僅表明這是壹種錯覺,而且肯定地指出,成本的範疇與商品價值的形成或資本增值的過程無關。(中央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8版《資本論》第3卷第33頁)。換句話說,成本只是生產過程中的消耗,資本通過生產消耗的過程剝削工人,但這種生產消耗與提取剩余價值的速度和數量無關。可見,半個世紀以來,從商品的二重性入手來解釋成本,從根本上來說是壹種誤解,但最終還是沒能搞清楚什麽是成本。(2)成本離不開生產力。因為成本是從商品的二重性來闡述的,成本的本質來源於價值代表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是社會必要生產費用的壹部分;這種從抽象到抽象的推導,不需要仔細考慮就可以從形式邏輯中推導出來。上述廢品損失不亂構成產品價值的說法,當然是從形式邏輯而不是辯證邏輯得出的推論。馬克思曾以紡棉紗的工廠為例,假設當棉花被紡成棉紗時,每天115磅棉花就變成了飛花而不是棉紗。如果說15磅棉花的虧損是正常的,那麽在壹般棉花加1的情況下,這是必然的。所以這15磅棉花並不是棉紗的必備要素,但是它的價值和棉紗的價值是完全壹樣的,也是加在棉紗的價值上的。為了生產100磅棉紗,15磅棉花的使用價值必須變成飛花。可見,飛花損失、廢品損失等類似的損失應該這樣看待:即考慮平均加工條件,即生產率的高低。所謂“壹念之差”,是指過去只從概念上推導出成本的本質,而沒有真正理解到社會生產力是區分必要和不必要生產費用的分水嶺,生產力是可以通過人力改變的。但是,在過去的成本文件中,並沒有從必要費用和不必要費用的區別來討論從不同途徑尋求降低成本措施的可能性。這無疑是壹個根本性的缺失。可以認為,成本會計除了提供信息外,應該把如何降低和優化成本作為更重要的任務,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比如可以加強日常管理,盡量節省不必要的生產費用;必要的生產費用也可以因地制宜:壹是通過技術改造或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使必要的費用轉化為不必要的費用;二是采用優化的方式,即使生產工藝沒有改變,也能有效降低成本。討論優化,並舉例說明單指標、雙指標、多指標和系統優化。三、生產的二重性從商品的二重性分析來解釋成本,不僅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並且由於忽視了生產力水平對成本的決定意義,已經脫離了成本與生產力的關系和產品與市場的依賴關系,局限於在成本的基礎上討論成本,使得成本會計在理論上走入了死胡同,因此需要從根本上考慮改革。正確的選擇應該基於生產的二重性。生產過程既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過程,也是產品的形成過程。投入和產出是活生生的現實,是矛盾的對立統壹。投資人是為了產出,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不要求產出,就不會投入。無效產出也使投資成為浪費。從分析生產的二重性出發,成本的概念和定義直接來源於生產的消耗,生產的目的和結果導向產品和市場。從此,成本和產品不再是分離孤立的概念,而總是矛盾對立統壹的。在這個統壹體中,以生產力為中間的基本環節鏈包含著雙重含義:壹是產品成本水平基本上取自當前的生產力水平,前者根據後者的不斷提高而反方向遞減;第二,社會進步,生產力進步,不取決於生產什麽。關鍵是怎麽生產。歸根結底,生產力是生產的主導因素,人、財、物的消耗轉化為產品(服務)。這種說法適用於第壹、二、三產業,但成本計算周期有長有短(如造林、房地產開發),不允許人為壹刀切。《企業會計準則》將會計核算定義為月、季、年。《財務通則》規定,三項費用應當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是由於10年對產品成本的狹義理解,理論上幾乎僅限於工業產品。對於十年樹木的林業和至少壹年甚至三五年的房地產開發行業來說,如果不做補充規定,這種行業或者產業在產品還沒有完成或者產品還沒有賣出去的前幾年,賬面上就會無緣無故出現虛虧!如前所述,從生產的二重性分析,壹方面成本來源於生產消耗,然後成本的本質來源於成本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再從本質和非木質部分的區分,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尋求降低不同部分成本的相應措施如前所述。就此而言,這種邏輯順序不僅符合邏輯,而且符合從具體到認知的過程。先說成本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壹種必然的表現形式和存在形式。產品成本有很多因素,有很多偶然因素,最典型的就是技術正負公差。可見,實際(歷史)成本是很多偶然表現的綜合。傳統觀念的會計人員往往堅持認為他們計算的成本是準確的。用他們計算的成本來結算當期損益也會很準確,但他無法解釋有些成本項目或子項目突然增加或減少了。因此,壹些實際成本往往不如計劃成本具有代表性,原因之壹是計劃成本排除了成本中的壹些偶然偏差因素。這樣,如果我們能完全剔除實際成本中的所有偶然部分,剩下的必然部分就是成本的性質,即排除剩余勞動的社會必要生產費用。是從具體到抽象得出成本的本質,即正常的、必要的、不可避免的部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生產力是不可改變的,既可以促進生產力的提高,也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優化成本結構,從而達到減少必要費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