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敦煌石窟營建的壹千年歷程,時值中國歷中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統壹,臻於大唐之鼎盛,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序、流派、門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時期,也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後,建立和發展了中國的佛教理論與佛教宗派,佛教美術藝術成為中國美術藝術的重要門類,最終完成了中國化的時期。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壹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另有壹說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
擴展資料: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鳴沙山東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周、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營造千年之久。
現在洞窟492個,其中珍存北涼至元各朝代繪制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
是壹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莫高窟的彩塑多屬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跡的造像。因為莫高窟的巖質疏松,無法進行雕刻,工匠們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來,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為珍貴難得。
另外還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從壁畫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階層的各種社會活動,如帝王出行、農耕漁獵、冶鐵釀酒、婚喪嫁娶、商旅往來、使者交會、彈琴奏樂、歌舞百戲……世間萬象,林林總總。
在莫高窟各個時代的壁畫中,有反映當時的壹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衣冠服飾制度、古代建築造型以及音樂、舞蹈、雜技的畫面,也記錄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宜,為研究4世紀到14世紀的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991年頒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百度百科—莫高窟 (甘肅敦煌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