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大學的專業劃分:
1,實用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工程與管理,建築裝飾設計與工程,信息與多媒體技術等。)
2、治安學(包括偵查學、刑事偵查學、經濟犯罪偵查學等。)
3、職業技術教育(包括園藝教育、水產養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等。)
4、數學(包括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科學、醫學信息學等。)
5、物理學(包括應用物理、聲學、物理教育等。)
6.化學(包括化學、應用化學、化學教育等。)
7、生物科學(包括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微生物應用技術等。)
8.天文學(包括天文學等。)
9.地質學(包括地質學等。)
10,地理科學(包括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與管理、地理學等。)
11.地球物理學(包括地球物理學)?
12,大氣科學(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天氣預報等。)
13,海洋科學(包括海洋科學、海洋技術、海洋學等。)
14,力學(包括理論力學和應用力學)
15、電子信息科學(包括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光電技術應用等。)
16,材料科學(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學)
17,環境科學(含環境科學和生態學)
18,心理學(含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
19、統計學(包括統計科學、電算化會計與統計、統計與會計等。)
20、系統科學(包括系統理論、系統工程)
21,地質礦產(含采礦工程,石油工程資源勘查工程,黃金地質勘查與管理等。)
22、材料(包括冶金工程、化學裝飾材料及應用、寶石學等。)
23、機械(包括工業設計、化工設備和機械、飛機和發動機維修等。)
24.儀器(包括自動化儀器及應用、醫用電子儀器、測繪儀器等。)
25.能源與動力(熱能與動力工程、制冷與低溫技術、采暖通風等。)
26.電氣信息(包括自動化、計算機軟件、移動通信等。)
27、土木工程(包括建築、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等。)
28、水利(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電站電力設備等。)
29.測繪(測繪工程、測量工程、環境控制工程等。)
30、環境與安全(環境工程、室內環境控制工程、安全技術等。)
31,化學制藥(制藥工程,化學工程,精細化工等。)
32、交通運輸(交通工程、飛行技術、鐵路運輸等。)
33.海洋工程(包括船舶和海洋工程)
34、輕工紡織與食品(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電子出版等。)
35、航空航天(包括飛行器動力工程、航天測控工程、空間工程等。)
36、武器(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彈藥工程、軍械儲存與管理等。)
37、工程力學(包括工程力學、工程結構分析)
38、生物工程(包括生物工程)
39、農業工程(包括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及其自動化、農業工程等。)
40、林業工程(包括森林工程、木材加工、森林防火等。)
41,公安技術(包括刑事科學技術,消防工程,刑偵技術等。)
42、植物生產(包括農學、花卉、種植和育種等。)
43、草業科學(包括商品花卉、園林花卉技術、種子苗木等。)
44、森林資源(包括林業、森林生態旅遊、生態旅遊管理等。)
45、環境生態學(包括園林、風景園林、環境保護等。)
46、動物生產(包括動物科學、經濟動物、育種技術等。)
47、動物醫學(包括動物衛生檢驗、畜牧獸醫、動植物檢疫等。)
48、水產(包括水產養殖、特種水產養殖、資源和漁業管理等。)
49、基礎醫學(包括基礎醫學)
50、預防醫學(包括預防醫學、健康檢查、婦幼保健等。)
51,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包括美容醫學、醫學檢驗、高級助產學等。)
52、口腔醫學(包括口腔醫學、口腔修復學等。)
53、法醫學(含法醫學)
54、護理(包括護理、高級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等。)
55、農業經濟管理(包括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鄉鎮建設與管理。
文科專業
1,哲學:哲學,邏輯學,宗教,心理學。
2.經濟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金融學。
3.教育學:教育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
4.歷史:歷史、世界史、考古學、博物館學和民族學。
5、法律類:
法律,
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 * *生產者運動,革命史和* * *生產者黨史。
社會學:社會學,社會工作
政治學: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教育、外交。
治安學:治安學、偵察學、邊防管理學。
6.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對外漢語教學、古典文學。
外語
新聞傳播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
7、管理類:
管理科學與管理工程:管理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勞動和社會保障。
農業經濟管理: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圖書館學與檔案學。
擴展數據:
學習文化以知識及其學科(專業)為基礎;
知識及其學科(專業)是大學存在的組織基礎,是大學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根本特征,也是大學文化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根本特征。
知識及其學科(專業)作為組織基礎的根本特性決定了大學辦學的兩個重要特征:壹是在內部要求大學著眼於未來和探索真理,成為高度去中心化的有機體,以文化(學術)機制作為自身運行的主導機制,以理性和學術價值作為其追求的基本價值;
其次,從外部來看,要求大學以學術自由為其生命力之源,應享有比社會其他部門更高的自主權,而大學組織內部的松散結合是其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學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