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穩健性的定義
穩健主義作為受托責任會計的壹項重要原則,隨著會計從經營責任報告向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轉移而變得不適宜。穩健主義雖被繼承下來了,但已由壹項占主導地位的會計原則退居為處於附屬地位的會計慣例,作為對其他主要會計原則的修正。對穩健性原則的規範性研究若隱若現地體現在監管機構與準則制定委員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頻頻的界定裏。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在其概念框架中定則是這樣定義的:“謹慎性是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需要運用判斷作出必要的估計中包含壹定程度的審慎。比如資產或收益不可高估,負債或費用不可低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穩健性並不意味著報告最低的資產與收入、最高的負債與費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FASB)曾明確地反對將穩健性定義為蓄意地低報股東權益,在SFAC2中指出:“財務報告中的穩健性不應再意味著蓄意地、壹貫性地低估凈資產和利潤……。穩健性不要求將收益的確認遞延至收益存在的充分證據變成現實之後,也不要求在充分的證據已產生之前確認損失”。
二、會計穩健性的計量方法
Watts(2003)總結了會計穩健性的三種度量方法,即凈資產計量、盈余應計計量、盈余股票回報關系計量。
首先是凈資產度量方法。這種方法又可以分為估價模型法和賬面價值壹市場價值比率法。常用的是Feltham的凈資產賬面值與市值之比的計量模型,即假定資本市場是有效的情況下企業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相對於市場價值被低估的可能性越大,會計穩健性程度就會越高。Beaver和Ryan使用賬面資產壹市場價格比作為穩健性的度量找到了其存在的證據,他們以賬面市價比為因變量,對年度啞變量和公司啞變量、公司本期和前5年的市場回報作回歸,通過公司啞變量的系數來表示各公司會計穩健性的程度高低。
再次是盈余應計計量。Basu假設負的盈余變化比正的盈余變化更容易在次年發生轉變。Basu通過將盈余變化與期初股價的比例和滯後的盈余變化(分別為正和負)作回歸,正的盈余變化的系數並非顯著不等於零,意味著正的盈余變化是持續的和非逆轉的。與之相對應的負的盈余變化的系數顯著為負,值為壹0.69,雖然沒有達到—1的程度(壹1說明負的盈余變化完全是暫時的)。由於穩健性會導致會計盈余更多的是體現對壞消息的反應,因此就可能使得盈余與應計之間出現偏差,那麽穩健性的程度的就可以用盈余和應計的偏度來表示,偏度越大代表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
再就是盈余股票回報關系計量。Basu使用反向回歸法對會計穩健性進行了度量檢驗,與其他的凈資產計量和應計計量相比較,Basu的盈余/回報反向回歸模型,被認為是對會計穩健度的整體度量,受到了廣泛關註和應用。
眾多中外學者利用此模型來衡量會計穩健性,並根據他們研究的實際情況對模型提出了改進。其方程為:Pc.百A:.Io it壹∞ + 1*RETit+q2*D*RETit+a3*D+CitI-it- 1其中:EPSi 表示i公司第t年的每股稅後凈收益;Pi 壹I表示第t-i年年末的股票價格;RETit表示i公司第t年的年股票收益率;D是啞變量,當RETi 小於0時取1,當RETi 大於0時取0;Ei 是隨機誤差項。該模型中,al代表盈余對好消息的反應,al+ 2代表盈余對壞消息的反應,而有幾家公司就能計算得到多少個a1和al+a2。a2來表示非對稱性和及時性,它的值越大表明會計處理越加穩健,這種方法在很多經驗研究中都得到了應用。
三、會計穩健性的經濟後果
會計穩健性的經濟後果體現於多個方面,彼此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會計穩健性有助於企業及時向利益相關者傳遞信號,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代理成本,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企業融資效率和投資效率的提升是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的具體體現:在企業融資方面,會計穩健性有助於增加企業獲得外部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機會,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融資效率的提高又會進壹步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效率,減少投資過度與投資不足。
從國內外關於會計穩健性的研究文獻可以發現,會計穩健性的研究呈現出以下的路徑,早期是對會計穩健性的存在性進行驗證,其次,對會計穩健性的形成原因即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最後,檢驗會計穩健性對經濟活動產生的實際影響,即經濟後果的研究。從國外的研究現狀看,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的研究興起於本世紀初,FASB和IASB聯合框架征求意見稿
的出臺之後相關文獻的數量呈上升趨勢。而我國學者雖然已經通過大量研究檢驗了我國會計穩健性的存在性以及會計穩健性的形成原因或影響因素,但關於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的研究卻剛剛起步,還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
從研究背景看,我國特殊的制度環境為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考察會計穩健性在我國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經濟後果,有助於我們更為全面地認識會計穩健性在不同經濟環境中發揮的作用,豐富現有的研究成果。我國學者目前已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制度背景會對會計穩健性的形成原因產生影響,如國有控股會削弱債務等因素與會計穩健性之間的相關關系,而政策性貸款的存在是造成國有銀行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信貸要求差別的重要原因,穩健性的形成原因與經濟後果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在研究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時也應當充分考察制度背景對會計穩健性的經濟後果產生的影響。
從研究方法看,公司層面會計穩健性度量方法的日益完善也為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條件,如Khan和Watts提出了計量每個公司穩健性程度的C壹∞ore法目前在我國的研究中並未得到普遍運用。對公司層面的穩健性計量方法進行研究並發展適合我國制度背景的計量方法也具有重要意義。
從研究領域看,關於會計穩健性經濟後果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新問題。企業融資效率體現為很多具體的方面。會計穩健性融資效用的內在形成機理在於其有助於保護投資者(股東和債權人),但穩健性對投資者的利益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目前還缺乏直接的經驗證據。在會計穩健性的投資效用研究方面,國外研究觀測到的穩健性與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不壹定穩健性對投資的直接影響,而可能反映了會計穩健性與好的治理機制***同對投資產生的影響,會計穩健性與其他治理機制對投資效率影響的關系究竟如何,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