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是指在現代經濟條件下,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實現企業預定目標為目的,對資產購買、資金融通和經營現金流以及利潤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是處理財務關系的經濟管理活動。簡單來說,財務管理就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經濟管理,貫穿於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財務會計是指對已完成的資本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的監督和核算,是以向投資者、債權人和政府部門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的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管理活動,主要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出現。
第二,使用不同的假設。
會計核算必須遵循會計法規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是假設企業法人在財務會計中是壹個獨立的會計主體,以整個企業為中心,受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財務管理的主要假設可以建立在每壹個經濟上和經營上獨立的組織中,如項目組或成本組。其範圍取決於企業管理的經營戰略和經營策略,因此更具靈活性。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在企業會計中能夠滿足的未來(壹般在兩年以上),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或清算,因此在正常經營中資產會被消耗或出售,債務會按時清償。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企業會計制度,否則將面臨破產或清算程序。在財務管理中,持續經營假設因主體假設不同而不同。因為壹個成本組或項目組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其資產被清算,也不遵循企業會計制度,價值的計量取決於公司對資產的使用。
分期假設是在會計核算中規定會計對象的期限,計算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財務管理的階段是由管理主體的特征和管理層的管理要求決定的,與會計階段可能壹致,也可能不壹致。
貨幣假設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通過貨幣計量來反映企業是壹種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的唯壹不變的方式。在理財中,錢也是壹種度量,但認為錢是有時間價值的。它認為公司的資金應該能夠給股東和相關利益者帶來必要的報酬。因此,在財務管理中,每個項目投入的資金必須帶來必要的收益率,以提高企業價值。
第三,遵循的原則不同
會計核算應遵循歷史成本原則、收益實現原則、配比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劃分原則。這些原則是在會計準則和行業制度的層面上制定的,它側重於合規性。
財務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是競爭環境原則、價值創造原則和財務交易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是在市場競爭和價值創造中考慮的,側重於加強管理和增加企業價值。
第四,服務對象和意義不同。
會計是外向型會計,是以向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內外有經濟利益的政府部門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的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管理活動。主要形式是財務報表。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謹慎性等。
財務管理是內向型的管理會計,服務於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通過參與企業管理,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強化財務觀念,事前預測與計劃,中期計劃與控制,事後評估與總結,實現既定目標,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