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會計中的經營決策分析是指:為實現企業的預定目標,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對與企業未來經營戰略,方針或措施有關的各種備選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過程。
二、經營決策分析的意義和原則:
所謂決策就是根據確定的目標,依據對過去、 現狀的分析? 對未來行動做出決定的過程。企業的決策集中於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兩個方面。決策分析只是決策全過程的壹個組成部分,是企業會計人員參與決策活動的主要內容。
管理會計中的決策分析是對企業未來經營、 投資活動中所可能面臨的問題,由有關人員在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擬定各種備選方案,並對備選方案進行的成本、效益等方面進行比較,以便為最終確定行動方案奠定基礎。
為了保證決策的科學性,使得決策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信息原則:
決策要以相關信息為依據,搜集與決策相關的信息貫穿於決策的整個程序之中。 掌握充分、準確、及時和相關的信息是進行科學決策的必要前提和條件。
2、擇優原則:
決策就是壹個選擇的過程。 決策要從有助於實現壹定決策目標的未來各種可能行動方案中選取最滿意的(可行)方案。這是壹個分析對比、綜合判斷的過程。這個過程要以擇優為原則。決策者所掌握的信息越充分,綜合判斷能力就越強,實現優中擇優的可能就越大。
3、充分利用資源原則:
經濟學原理告訴,資源是稀缺的。 現代化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取得並利用壹系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正常情況下,資源條件就是決策方案實施的客觀制約因素。在決策中,為了促使決策方案的實施具有客觀基礎,就必須以最充分和最合理地利用稀缺資源為原則。
4、反饋原則:
企業的決策總是依存於壹定的主客觀環境和條件。 經濟活動不僅復雜而且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原先以擇優原則為基礎選取的方案付諸實施之後,其原來所賴以依存的主客觀環境和條件可能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得決策方案的論證和擇優的主客觀環境和條件與最滿意(可行)方案的實施所面臨環境和條件不同。 這就要求決策者要以反饋原則為指導,根據反饋信息所揭示的新情況,對原先決策方案進行適當的修改和雕整,使之更具有客觀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