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教學自信的重要性
教學自信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實現教學目標的認同。所謂思政教師自信,是指對自己有能力通過教學順利完成具體的思政教育活動的信任。教學自信對思政教師的職業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學環境和職業發展條件薄弱的高職院校。它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的寶貴財富,是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
(壹)推動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在大班教學的現狀下,壹個思政老師往往試圖在課堂上吸引數百名學生,很難管理和組織有效的大班教學。教師很容易受大班學生的負面反饋影響,進行負面教學,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此外,高職學生求知欲不強,這就更需要思政教師主動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和感染,其中教學自信尤為重要,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思政課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自信,能夠肯定自己的教學,不容易受到負面環境的影響,更傾向於改變教學對象而不是接受教學對象的改變。如果充分相信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影響力,就能有很高的教學信心,有職業認同感,把人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因此,為了實現自己的教學期望,實現對自己教學信心的確認,教師可以對教學工作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面臨問題時,也可以堅持不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教學期望,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另壹方面,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自信,容易受到外部不利環境的影響。由於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好學,很容易給老師壹種課堂上否定自己教學的信息,導致老師要麽否定自己,教學自信心受挫,要麽否定學生,根本不願意教書。無論發生什麽情況,教學質量都得不到保證。而且他們的教學期望值低,只滿足於“上完課”和“工作量滿滿”的要求,對教學和學生都很被動,缺乏興趣和註意力,自然對教學質量不太關註。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存在諸多職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職業倦怠和職業認同感低。它不僅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也制約著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預防和克服思政教師的職業倦怠,提高其職業認同感,在主觀上,這需要良好的教學自信來促進自我人格的完善,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壹些中國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思想政治教師這壹職業從最初的認同和追求到冷漠甚至嘲諷,並沒有形成良好的職業認同外部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思政教師本身來說,職業認同的程度更多取決於良好的教學自信。思政課教師具有高度的教學自信,從而能夠以自我認知為中心,堅定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有效避免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對“思政課教師”這壹職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全身心地投入到創造工作價值的教學科研活動中,努力獲得各種工作成果,提高職業認同,並進壹步轉化為工作動力,實現職業認同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第二,當前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自信。
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政治信仰、理論素養、實踐經驗、人格魅力和師德師風,而教學自信是構建這些能力和素養的基本要素。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缺乏教學自信,不利於思政課的良性發展和教師個人職業發展。
(壹)教學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現
隨著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日益多元化和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的滲透日益加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主要表現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某種程度的不自覺和不自信。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學生無時無刻不被信息包圍,社會發展的各種表象不斷出現在大學生面前,造成他們認識上的混亂。針對學生面臨的這些困惑,凸顯出部分思政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自信。壹些教師片面地向學生強調本課程是壹門綜合性的課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講授過多的關於歷史和社會的知識,並引用其他學科的理論,中立地淡化了本課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導地位;壹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充分理解,不能向學生清楚地說明社會主義的理論描述與當前社會發展的差距;壹些教師在面對大的社會輿論環境時缺乏引導課堂輿論的自信,不能運用思想政治理論向學生解釋當前的社會問題和政府政策,引導學生正確理性地看待問題。
(二)教學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思政教師的主觀因素。壹名合格的思政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但是,“如果教師自身素質不高、不全面,對正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壹知半解,對社會實踐壹知半解,對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漠不關心,就無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展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魅力,無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大學生頭腦,其教學必然是無效的。“作為黨員教師,思政課教師大多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發展充滿信心,能夠把勤奮工作作為終身事業。但就我國高職教育的歷史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來源復雜,既有應屆研究生,也有返聘的退休教師。既有曾經在大學任教的思政教授,也有中專升格的思政老師;既有思政教育專業對口的,也有其他專業跨學科的老師。這種狀況導致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在自身的政治信仰、理論基礎、認知探究能力、實踐水平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存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不足,還存在馬克思主義信仰弱化的問題,影響良好教學自信的建立。其次,是思想政治課的客觀因素。高職院校由於自身的辦學定位,更註重專業技能和技術教學,而不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使得該課程被邊緣化,如部分院校壓縮課時和學分。壹些高校沒有給思政教師歸屬感,只是讓他們感受到行政權力管理的束縛,而缺乏對思政教師的發展指導,只要求教師完成學校強制性的教研任務,如重視專業教師的學習、培訓和實踐,忽視思政理論教師的學習、培訓和實踐。教材內容滯後於現實,社會上的壹些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得到必要的引導。課堂上的道德理論教育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著壹定的裂痕。對於重視應用和實踐教育的高職課程來說,這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職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信任和認同。課程地位的低下、對教師發展的忽視、教學內容與社會環境的錯位等因素使得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地位逐漸處於高校的邊緣。尷尬的局面往往會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和失落,進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和進度,導致教學信心不足。
三、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教學自信的途徑
教學自信是思想政治課教師不斷進取、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質。無論是高職院校的領導還是思政教師自身,都應該重視教學自信的提升,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促進思政教師的良好發展。
1.教師的教學自信取決於其自身的知識自信。
雖然高職教育水平並不比本科院校高,但實際教學情況決定了課堂教學難度大於前者。部分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照本宣科、避重就輕、答非所問的現象。除了部分教師敷衍了事的心態意外,教師自身也缺乏自信,這大大削弱了思政教師的課堂權威。高職生因中學成績不好而被老師忽視的學習經歷,使他們對社會的看法趨於消極,在壹些是非問題上容易受到不良評論的影響。因此,面對重大的政治和理論是非問題,思政課教師不能回避問題,而必須從自己的觀點出發進行清晰的解讀和引導,充分展示自己在知識上的權威性,這就要求他們具有廣泛的知識素養,樹立知識自信。“要教育人民,必須先教育自己。要給人民營養,首先要自己吸收營養。”思政課教師必須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2.教師的教學自信要加強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和最終目的。雖然思政課教師在學校接受了很多專業知識教育,但是思政課的課程特點決定了這些是不夠的。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內容要緊密聯系時代,許多新理論要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證實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應用為基礎的,未來培養的學生更多的是實踐而不是理論研究。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多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進壹步理解,實事求是地糾正主觀認識造成的偏差,克服可能出現的脫離實際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建立規範的實踐機制,支持思政課教師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高職院校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辦學的特點和規律,在實踐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與課程內容的關系等方面建立規範的操作規則,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確保思政教師社會實踐的物質保障,根據中央有關文件要求,提供每生每年不低於15元的標準。思政課教師在實踐調研結束後,要根據課程內容和要求,對各類實踐活動的文字、圖片、資料、視頻、實物等進行認真分類整理,建立思政教學資源庫,形成機制,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補充完善新的素材,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有效支撐理論教學。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自己所教的思想政治理論堅信不疑,對教學充滿信心,從而樹立課堂權威,培養教學自信。
3.教師的教學自信應培養其職業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不僅是思想政治教師的謀生之道,也意味著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擁有自己的壹片天地。壹個專業的思政教師,要尊重自己的專業,要有強烈的專業自信,這也是形成教學自信的前提。然而,受學科性質和辦學定位的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在教學中往往被邊緣化,使人產生可分配的錯覺,嚴重挫傷了思政教師的職業信心。目前,部分高校存在這樣的情況。某個專業招生不足導致師資過剩,那麽對於任何壹個思政老師來說,安排富余的專業老師去教思政課無疑是極其尷尬的。如果“思政課”教師是任何教師,甚至行政人員都能勝任的普通工作,不需要長期的專業學習、教學訓練和職業培訓,不是創造性的、不可替代的勞動,必然會使“思政課”教師產生嚴重的職業危機感,更談不上使“思政課”教師有教學的動力,難以從教學中獲得工作的成功情感。社會、學校和思政教師自身都應該關註這些問題,多層次地關註和支持,樹立思政教師的職業自信。首先,社會要形成尊重思政課教師的環境氛圍。要想讓大眾放棄對這個職業的有色眼鏡,就必須通過相關的政策傾斜和扶持,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形象。思想政治課的名義課程定位應盡可能與實際定位壹致,以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職業聲望,提高其職業積極性。其次,高校不僅要構建公平合理的教學科研競爭環境,還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師職業成長的關心和引導。建立教師專業標準,實施標準化準入制度,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工資待遇水平,從經濟上保證思政教師不低人壹等,從物質上保證思政教師的職業自信;解決職稱評聘問題,保證教師將職業定位從“謀生”提升到“謀職”,並為之努力。通過職業外部環境的改善,逐步提高思政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進而內化為自身發展的動力,搞好教學,實現專業發展。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自信離不開個人知識、社會實踐和職業發展環境三個因素的構建。豐富的知識庫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實現教學自信的基本條件。社會實踐證明了思想政治理論的真實性和科學性,為教師的教學自信提供了支撐。良好的職業環境是防止思政課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和職業認同的外部因素。三個層面的協同關註和推進是實現教學自信的關鍵,這也決定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的培養需要整體改革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