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
1.資產評估中大量運用現代會計計價方法
資產計價有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法、現行售價法、可變現凈值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標準成本法等多種方法。其中,歷史成本法是傳統計價法,其它方法簡稱現代計價法。歷史成本法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長期以來各國的會計準則中絕大多數非貨幣性資產都規定用歷史成本計價。但在通貨膨脹嚴重動搖幣值不變假定下,歷史成本法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病,現代計價法雖然在理論上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由於下述原因,卻壹直不能在會計實務中得到推廣運用:
(1)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法適用於整體資產的計價,卻不太適用於單個資產,而且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收益期限的估計帶有明顯的主觀性。
(2)重置成本法基於假定的購置或替換,會計人員很難及時掌握所有資產的現實市場價格,更難適用於專有資產和季節性、特殊型號的資產。
(3)現行售價法及可變現凈值法基於假定的出售,而且必須假設存在管制的市場和穩定的價格,對於專有資產、在產品、半成品等也無現成市價可循。
(4)現代計價法可操作性差。我國目前推廣這些方法,會計處理會失去統壹的計價基礎,財會人員如根據主觀意願隨意變動資產價值,會導致資產計價的混亂。再者,會計信息的質量成本也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用原則。
基於上述原因,現代計價法在會計實務中目前還行不通,但在資產產權發生交易、變動時,卻有使用現代計價方法進行資產評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在於資產評估時,必須以資產公允的現時價值作為產權變動的交易價格或底價,而帳面歷史成本顯然不能滿足要求,必須采用現代計價方法更為精確真實地評估出資產現值;可行性在於資產評估中只是對部分產權變動的資產或少數企業的全部資產采用現代計價方法,實施難度和操作成本比在會計實務中全面推廣要小得多。處於中介地位的評估機構是為當事人雙方服務,對雙方負責,為保護自身聲譽,客觀公正是其基本原則,因此能較規範地使用現代計價方法。產權交易時,接受方以在評估基礎上形成的交易價為原始成本入帳;出讓方要把用現代計價法評估的資產從帳上轉出,帳上剩余記錄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所以與會計上采用歷史成本記帳的要求沒有沖突矛盾。
正是由於上述必要性和可行性,現代計價法成為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如指數法、功能計價法、直接計價法、統計分析法、成本和生產能力關系法是重置成本法的運用和發展;市場法、預期收益法由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法而來;現行市價法也來源於會計中的市價法。
2.會計數據是資產評估的重要依據
由於我國尚未形成充分發育完善的資產市場,對資產未來收益額的預測還存在條件上的限制,目前國內評估中使用最多的是重置成本法。而重置成本法是把資產現時狀況、價格變動和技術變革對歷史成本的影響加以量化,在帳面歷史成本基礎上修正得到的,因此,大部分資產的評估要以會計數據作為基礎性資料。即使采用收益現值法和市價法進行評估,某些帳面記錄也可作為最主要的依據,因為現金入帳是以票面金額計價;應收帳款在報表上列示的凈值是估計的可變現凈值;短期有價證券也可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這幾項資產評估的結果只需在帳面記錄的基礎上稍加修正即可。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區別
1.資產評估結果較會計具有多樣性。同壹資產,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會產生不同的評估結果,但會計上符合客觀性的標誌是在查證相同的數據之後,基本上能得出相同的計量結果和結論。如座落在繁華商業區和位於邊遠山區的完全相同的兩個建築,由於前者的市場價值大,評估值要高於後者,但會計將嚴格按構建成本計價,得出相同的結果。又如,同壹資產在繼續使用前提下的評估值也會明顯高於準備清算前提下的評估值。
2.資產評估較會計重視資產的貢獻性。輔助性資產或資產某壹部分的價值取決於它在整體資產中發揮的作用,是資產評估的壹個原則,如果缺少這壹資產或部分,將會對整體資產造成很大損失,就應從貢獻性出發而不是從取得成本出發評估其價值。我國會計準則規定,對於各種財產物資均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入賬。
3.資產評估較會計強調資產的整體效益。在進行總體資產評估時,是把整個企業資本化,註重單項資產集合所產生的整體效應,不僅要評估有形資產和可確指無形資產,還要評估不可確指無形資產。以商譽為例,包括商品在內的資產價值才是整個企業的評估值,但會計制度規定:“除企業合並外,商譽不能作價入賬”。可見,會計力求各項資產價值之和與企業整體資產價值的壹致性,而忽略了其間的效應差異。
4.資產的評估比其會計核算更復雜,對人員素質要求更高。資產帳面值都是以已成既定事實的費用價格為基礎核算出來的,因為成本核算的基礎資料也是各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購進價格,因此,資產核算相對簡單。資產評估要考慮資產現時狀況、價格變動等壹系列因素,不僅要從資產占有單位,還要從外部世界搜集大量相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終確認出資產的現時價值。因此,評估是多門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科學,評估人員應是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人才。
5.資產評估所依據的標準和方法比會計具有更大的可選擇性。我國會計規範體系對各會計事項作了較詳細嚴格的規定,只有少數業務具有方法上的可選擇性,如實際成本計價法下存貨發生的核算、折舊的計提、壞帳準備的提取等。評估的標準和方法是由評估機構依法確定的,但具有更大的可選擇性,如存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中範圍、幅度及比較資料的掌握;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加速折舊方法的選擇;免稅進口設備評估值含稅與否;壞帳準備的計提方法與壞帳的實際判定;遞延性資產、收益和損失的攤銷處理等,除現金外幾乎評估標準和方法都有不同選擇。
6.資產評估較會計易受政策變動的影響。會計是在會計法和“兩則”、“兩制”為主的規範體系下進行的,其它配套政策和規範如稅法、公司法、各類商法基本上是通過影響上述規範體系來影響會計核算。資產評估則直接處於財政金融、財會稅收、物價商貿等政策法規的規範之下。由於會計改革壹方面要適應國內需要,壹方面又要與國際接軌,改革步伐較大,目前較其它配套改革具有壹定先行性。資產評估面臨的各種政策法規進度不壹,力度不壹,深度不壹,地區和地區之間不壹,變動也較快,這些都給評估帶來較多的影響。
7.資產評估要考慮競爭原則、替代原則、最佳利用原則等,會計則不考慮這些因素。
三、幾點建議
1.資產評估中大量運用現代會計計價方法,但其與會計之間又存在易被忽視的區別,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在很多方面還無法直接滿足評估這壹特定目的的需要。實際工作中如對這些差別認識不夠,直接引用某些會計數據,會影響評估的科學性。因此,應加強評估理論和財會知識的學習,深刻理解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和區別;評估機構中應配置相當數量精通現行會計制度的人員,以充分並正確地運用會計信息為資產評估服務。
2.高質快速的資產評估工作離不開高質量的相關會計信息和被評估機構財會人員的配合。評估前,會計人員應認真進行資產清查,及時、規範地完成評估前賬務處理;評估過程中,相關會計資料的提供要力求客觀真實、及時全面。除努力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外,還要求會計人員加強評估知識的學習,對評估有壹個較全面的認識。
3.評估所需的多學科復合型人才,可鼓勵壹些素質高、年輕化的財會人員投身其中,並進行多方面培訓,使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為我國的資產評估事業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