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 篇1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粗放的競爭已很難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以現代管理會計為核心的新型財務管理體系迫在眉睫。為此,財政部和國資委在國有企業大力推行全面的預算管理,多次強調央企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精細化轉變,並將管理會計列為今後會計改革與發展的重點方向,要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會計相關制度建設,加快管理會計的人才培養。

 目前,管理會計在發展和應用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認知問題是影響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首要問題,其次是管理會計的建設問題。如果認知正確,就可能加速管理會計的發展,進而為價值創造和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形成做出積極貢獻;否則,若認知不到位,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阻礙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有鑒於此,筆者擬從管理會計的本質特征、歷史演進、理論與方法三個方面,討論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的關系,試圖揭示管理會計發展的導源、基礎等問題,更加清晰地勾勒出管理會計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功能和作用,最終推動管理會計效用價值的發揮。

 壹、管理會計:壹種創造企業價值的信息系統

 關於管理會計,我國著名會計學家余緒纓教授指出:管理會計是壹門有助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學科(1983),他將管理會計定位於對企業經營目標實現情況的計量與考評。美國管理會計權威人士卡普蘭教授認為:管理會計是創造企業價值的系統(2007)。管理會計著眼於決策制定、方案落實、控制計劃執行過程,是決策與戰略實施的信息系統。兩位專家的“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價值”含義是相同的。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所屬的財務與管理會計委員會(1988)將管理會計解釋為:在壹個組織中,為確保資源的合理使用並履行相應的經濟責任,管理當局用於計劃、控制和評價的(財務和經營)信息的確認、計量、報告、分析、解釋和傳輸的過程。我國財政部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中,將管理會計定義為:管理會計是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壹個會計分支,通過對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財務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國內外大多數教科書中將管理會計定義為:管理會計是壹整套信息處理系統,通過對財務方法、統計方法等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分析,讓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對整個企業及其各個責任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規劃、控制與評價,從而幫助企業領導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盡管國內外權威人士和機構對管理會計的描述有所差異,但各方就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在以下方面的定位是壹致的:

 (1)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可以說,價值創造是管理會計的使命。

 (2)管理會計是壹個信息系統。關於信息能夠創造價值,信息經濟學中已有論斷,本文意在進壹步闡明管理會計通過怎樣的方式,是如何創造企業價值的。

 (3)決策支持、執行控制、評價激勵是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定位。企業價值創造需要管理人員通過正確的決策和決策的執行來實現,這要求管理者了解生產、業務和管理流程,管理會計人員提供這些方面的相關信息,幫助經理們優化和改進作業及流程方式,達到正確決策、理解控制經營過程,實現價值的增值。

 二、歷史演進:影響管理會計的重要因素

 按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由此,筆者將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即:成本計算與管理階段、成本規劃與控制階段、經營管理與財務控制階段、價值鏈管理與戰略控制階段。

 (1)成本計算與管理階段(19世紀末壹20世紀初)。工業革命以後,機器取代人力,大機器工廠生產取代了個體手工作坊,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高度集中。這個階段的資本家根據自己的習慣和經驗進行經營管理,基於維護和擴大資本家利潤的管理目標,形成了以準確計算產品成本為基礎,進而控制和管理各項費用的成本會計方法體系。

 (2)成本計劃與控制階段(20世紀初壹20世紀5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管理,所有權與經營權開始分離,企業會計突破了單壹事後核算的格局,通過采取對經營過程實施事前規劃和事中控制的技術方法,更好地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壹系列成本控制技術和方法應運而生’以確定定額為目的的時間與動作研究技術、差別工資制和專業化的職能管理解決了生產經營的效率問題,從而會計核算主體從整個企業延伸至組織內部的責任單位,會計學科體系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3)經營管理與財務控制階段(20世紀50—80年代)。二戰以後,國際國內競爭激烈,資本利潤率下降,在這種新形勢下,單純依靠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內部經營的合理化遠遠不能滿足客觀經濟環境的要求,經濟預測和決策工作受到重視,本量利分析、全面預算等財務管理與控制方法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4)價值鏈與戰略控制階段(20世紀80年代壹現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高新技術蓬勃發展,世界經濟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企業的價值創造由依靠實物資產投資轉變為依靠無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經營管理和財務控制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和不適應性’管理會計需要引進戰略理念’通過對客戶價值和股東價值動因的確認、計量和管理來實現價值創造。

 從發展歷程可見,管理會計是隨著經濟環境變化和企業管理需要表現為逐步的深化和拓寬。管理會計核算與控制的對象依次為成本、利潤和戰略性的企業價值。管理會計發展中的以下方面是其重要的相關因素:

 壹是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依賴於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定位,是實現目標、創造企業價值的工具和手段。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是隨著環境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目標定位不同,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不同。也可以說,管理會計具有目標導向的屬性。

 二是組織結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作用於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通過對組織內部責任單位、業務流程以及作業活動的記錄、計量、分析與控制協助實現價值增值。

 三是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就價值的概念而言,盡管有多重表達形式(如經濟增加值、資本報酬率、利潤等),它們均以財務指標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麽價值創造的問題就是提高財務業績水平的問題(於增彪,2004)。與傳統財務管理不同的是,管理會計為價值創造提供方式與方法,這些方式和方法著眼於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包括成本動因、利潤動因以及行為動因等。管理會計致力於清晰地描述價值與動因的關系,是企業戰略、業務、財務壹體化最有效的整合工具。可以說’管理會計不僅衡量價值’而且以價值創造為中心。

 三、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

 關於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壹般將20世紀50年代之前稱為傳統管理會計階段,將20世紀50年代以後稱為現代管理會計階段。傳統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管理和預算控制,著眼於既定決策方案的落實與經營計劃的執行,具備以“會計控制”為核心的職能特征,通過對方案落實與計劃執行的“控制”行為,達到促進和提高企業效益的目的。自20世紀50年代,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為管理會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將成本按習性分類,區分組織投人的固定性資源和彈性資源,將利潤的形成過程分為貢獻創造和保本兩個階段,揭示了產品的盈利能力和經營風險,進而形成對經營方案的決策支持系統。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步人信息經濟,管理會計信息發展到對內深化和對外擴展並重(余緒纓,1999),基於“信息經濟學”和“代理理論”的引進,管理會計主要是圍繞如何為企業“價值鏈”優化和價值增值提供相關信息而開展。管理會計的管控指標從滯後性的財務指標向前導性的指標轉變,平衡記分卡、作業成本管理系統等戰略管理會計工具應運而生。

 我們可以將管理會計的發展軌跡描述為壹個以管理會計實務為基礎,基於組織管理目標,逐步構建和完善管理會計框架體系的過程。利潤實現的方式是決定管理會計技術和方法的重要因素。從目標利潤及其實現的角度看,在生產者市場背景下,企業管理的關鍵是提高勞動效率,標準成本制度很好地解決了這壹問題,其中,標準成本控制的要點包括:

 壹是在企業內部結構上按工作性質和責任主體劃分組織單元,使管理控制對象明確;

 二是為每個組織單元制定標準“日工作量”以明確計劃目標;

 三是對目標執行過程的核算與控制,在確保按計劃執行的基礎上提供管理決策支持信息;

 四是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與獎懲,借助激勵手段,使管控到位,進而目標實現。其他管理會計方法(如全面預算管理、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等)也具備如此特征。

 從理論基礎來看,管理會計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管理會計方法奠定了基礎’經濟學理論、組織行為理論、機制設計理論等為管理會計方法的形成與完善起著指導作用,管理控制理論、契約理論為管理會計內容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框架支持。具體來看,通過預算編制和分解手段,

 管理會計將企業戰略目標所界定的各種契約(資源)的功能與責任規定具體化。責任會計則把這些功能與責任進壹步分解為特定代理人的可執行契約,形成履約機制,並通過業績評價與獎懲確保履約效果(林萬祥,2008)。

 四、啟示: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

 基於上述分析,本文對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有以下幾方面啟示:

 1.企業管理目標、組織架構以及內外部環境與管理會計方法具有***生互動性。管理會計密切依存於企業組織結構(責任單位)及其面臨的環境’以企業管理目標為導向追根溯源,確定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方法體系’由此,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應從確定經營目標和管理重點人手,在此基礎上探索與之相適應的管控技術和方法,以有效應用完成目標實現,從而價值創造的終級任務。

 2.基於系統控制理念規範管理會計的工作程序和標準。在組織管理的全過程均體現了管理會計的作用。首先,管理會計參與組織決策的制定過程,主要工作是根據管理層的決策目標搜集、整理有效的資料信息,選擇科學的方法計量分析決策方案,通過權衡利弊(成本與效益分析等)確定組織目標和最優方案;其次,通過建立責任會計制度,分解落實組織目標並在執行過程中進行核算與控制,記錄計量目標執行的進度與結果;再次,將目標執行情況和結果進行分析與反饋,壹方面作為業績評價與考核的依據,另壹方面,在對目標執行結果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為新的規劃方案進行效果預測,為下壹輪決策提供依據。

 3.基於組織層級構建管理會計內容體系。目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實際應用的普及程度較低,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和企業的實際操作之間銜接較弱是其應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壹。按照企業是壹個層級化和結構化的組織這壹邏輯,可以將企業簡化為高層、中層和基層三個層級,進而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層級化管理會計內容體系,包括公司高層的戰略管控信息提供、公司中層的運營管控信息提供和基層單位的作業管控信息提供。這也符合美國哈佛大學安東尼教授對管理控制職能和邊界的界定榆。

 4.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與行為科學相結合,是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中應當重視的兩個方面。新世紀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使企業的決策和管理問題越來越復雜,壹方面,會計作為壹個日益發展的信息系統,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另壹方面,會計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行為問題,經濟利益驅動人的行為,進而影響會計管控的對象和結果。行為問題和信息技術的支持應當是管理會計體系構成的重要內容。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 篇2

 摘要: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企業財務活動也是圍繞這個目標而展開的。文章通過簡要分析財務管理與企業價值創造的內在聯系,進壹步明確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 企業價值 經濟增加值 財務管理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價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產生未來的現金流入是其主要特征,將產生的現金流采用的.壹定的折現方法折現到當現的價值,即為企業價值。之所以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因其與其它目標相比具有這幾個方面的優點:考慮報酬取得的時間、考慮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克服企業的短期行為等等。

 壹、財務戰略:企業價值創造的定位

 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為公司的股東創造最大化的財富,也是財務管理的根本目的,可以用經濟附加值EVA這個指標來衡量,EVA=(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資本總額。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提高資產的收益率或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都可以增加經濟附加值,從而增加企業價值,財務戰略是指為適應公司總體競爭戰略而籌集必要的資本,並在組織內部有效地管理與運用這些資本的方略。財務戰略與企業戰略密不可分,財務戰略可分為:擴張型、穩健型、防禦型財務戰略,不同的財務戰略形成的資本結構就不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也就不同,最終產生經濟增加值也不壹樣。

 二、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平臺

 預算管理是國內外大部分企業所普遍采用的壹種管理模式,全面預算包括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和財務預算,全面預算管理成為企業價值管理的平臺,是因為這是壹種管理成本最低的方式,同時也因為它還是壹種協調各方利益最直接的管理模式,更因為它是壹 種基於戰略之下的業務管理機制,它與企業的價值管理高度融為壹體。這種以人為本、責權利關系明確的管理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各責任部門、具體責任人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進壹步優化資源配置,以至最終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觀點認為預算管理只是預算編制、執行和考核中形成的最大數據和表格的組合,功能與傳統的計劃無異,現在較權威的觀點認為,預算管理是將企業內部各項經濟活動的決策目標與其資源配置規劃加以優化並控制實施的內部計劃活動和過程。它是壹種以數量形式表現的計劃,體現壹定期間企業經營活動的各項指標及資源配置情況,它是經營決策的具體化,又是控制經營活動的依據。企業高層在作出決策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管理目標後,通常會通過預算管理其價值的實現過程,以對每項業務進行預算管理並使其結果與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目標相符。

 三、內控和風險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保障

 內部控制是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是壹個過程,用於戰略制定,貫穿於整個企業的所有層級和單位,旨在識別影響組織的事件並在組織的風險偏好內管理風險,合理保證實現各類目標。控制活動確保管理階層的指令得到執行,包括授權和批準、職責分工、恰當的憑證和記錄、對資產和記錄的實物控制、獨立的檢查和評價。對整個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過程也必須實施恰當的監督,通過監督活動對其加以修正。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是壹種管理理念和文化,是完善決策機制的必然選擇,通過對業務流程中的控制點、監督方法、風險管理措施的明確,為企業防範戰略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法規風險提供了制度性約束,是企業減少和杜絕影響財務報告的不利事項,確保股東權益不受侵害,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根本性保障。

 四、成本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基礎

 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策略之壹是實現成本領先,企業的產品成本,包括產品開發與設計過程的成本,也包括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還包括銷售、消費過程的成本。成本管理是企業價值管理中重要的環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基礎的成本信息為企業建立成本盈利模型,以識別有效產品、有效客戶和有效競爭領域,從而使得對每壹項業務的收益和成本的對比分析變得更加匹配、更加科學,也使得對企業整體的投資回報與加權資本成本的比較更具有價值,最終實現成本領先等競爭策略。要實現成本管理的這些目的,依靠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經很難實現,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管理以及差異分析,成為強化企業成本管理的理想選擇,它是基於企業業務流程的分析,按照成本動因區分增值和非增值作業,按照業務環節對所耗用資源與價值的分析,通過改進企業現行成本核算系統,確定不同作業環節和作業流程中的成本,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流程改進、成本控制、業績衡量、價值管理等提供基礎性支持。

 五、業績評價:企業價值創造成果的衡量

 企業價值管理的結果如何進行評價,評價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企業戰略和管理過程的重新審視。傳統的業績評價重點在財務方面,而基於戰略的業績評價強調公司價值的增值程度,它既考慮短期財務結果,更註重長期競爭優勢的培植。因此,戰略業績評價不是就事論事,而是使用以價值管理為導向的評價體系。目前世界上領先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大致上可以分三類:

 (1)在傳統財管指標基礎上的評價體系,現多采用預算管理,

 (2)以EVA為代表的評價體系,

 (3)以平衡計分卡為代表的業績評價體系。這三個系統各有所長,如果能夠取長補短,是完善企業業績管理的最好結果。

 在企業的薪酬體系中就采用EVA,通過該指標的動態觀察,分析企業價值創造的貢獻程度;在企業的日常業績評價中采用平衡計分卡,且平衡計分卡中的財務指標主要采用EVA;而預算則強調以EVA為起點,實施業績管理的過程化控制和企業業績的整體控制。最終,建立起以創造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業績控制平臺,平衡企業財務、顧客、內部經營管理和學習與成長四方面因素的綜合業績管理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價值應包括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目前只能對經濟價值作出估量,計算社會價值的研究方法有待深入,但這壹目標無疑更具有科學性。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不僅考慮企業所有者的利益,同時也兼顧其他相關方的利益,企業價值最大化應該是財務管理乃至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經濟增加值與企業價值管理研究

 2.企業價值管理模式研究述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