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需求第壹,供給第二,所以我們有“需求為王”的說法,但在某些情況下,供給可以創造需求,這就是著名的“薩伊定律”。比如我們每天早上出去吃早餐,有的餐廳供應豆漿油條,有的餐廳供應火燒饅頭。這些都是滿足人們壹般現有需求的用品,但是像iPad、iPhone這樣前所未有的產品,壹方面滿足了壹部分人的現有需求;另壹方面,他們又為別人創造了新的需求,所以我們會看到iPad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有時候,供需順序不明確,先有需求還是先有供給,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壹樣模糊。
讓我們回到供給定律。和需求定律壹樣,我們可以用供給定律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壹些經濟現象。舉兩個發生在2010的典型例子。
先看大蒜的情況。2008年新蒜掛牌價每斤23分,蒜農只好虧本賣蒜。2008年9月,各地大蒜庫存陸續售出,大大超出市場需求,價格開始大幅下降。到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價格已經跌破每斤10分,遠低於庫存成本。不僅蒜農賠錢,還有大量中間商血本無歸。2009年大蒜剛上市時,收購價還很低,進入7月份後,成交價逐漸上漲。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大蒜的價格像火箭壹樣飆升。從最初的壹斤壹角到2010的五月四五元,最貴的時候高達六七元。“大蒜的價格幾乎比肉還貴!”消費者驚呼。大蒜價格為什麽會“高燒不退”?我們用供給定律來分析就不難理解了。據被稱為“大蒜之鄉”的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蒜農介紹,“今年大蒜價格比去年高點不假,但產量比去年減少1/3。”據了解,金鄉縣2009年大蒜種植面積為58.5萬畝,比2008年減少654.38±0.05萬畝,幹蒜平均產量為785.2公斤,比2008年減少365.438±0.5公斤,減幅近65.438±0/3。全縣總產量4593萬噸,比2008年減少671萬噸,減少率1.27%。由於2008年大蒜價格大幅下跌,2009年大蒜供應嚴重不足,大蒜價格報復性上漲。這種價格忽高忽低的現象在農產品中普遍存在,可以用經濟學中的蛛網模型來解釋。
我們再來看看大學畢業生的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麥可思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2010就業藍皮書》《2010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等八個專業連續三年失業人數最多。根據國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的分析,上述專業如果放在五六年前,都是熱門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高,工資也高。現在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難的不可思議,但如果用供給定律來分析,原因自然不難找到。正是因為前幾年學校擴招,大部分都是熱門專業,增加了這方面的人才供給。此外,這些行業也逐漸趨於穩定和成熟。當時大量的需求型人才現在已經成為骨幹,行業尤其是新手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麽大了。
以上兩個例子也說明了壹個事實,供給往往滯後於需求的變化,這當然是因為某種商品的生產需要壹個周期(比如大蒜的生產周期是1年,而壹個大學生的培養周期壹般是4年),所以如果相關部門沒有很好的規劃和協調(現在協調這樣的規劃越來越難了),就很容易出現供需失衡的現象,無論是在市場經濟時代。
所以,我們在盯著需求規律的同時,也要著眼於供給規律,二者不可偏廢。因此,張五常教授只在某種程度上強調需求定律是不可取的。
對於貨物的供應商,我們的建議是:“好雨知時節,春來。”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提供正確的商品。如果能做到這壹點,那麽商品供應商將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常說,自古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其實我們的意思是那個時代需要那種人,他正好出現在那個時代。這是供給定律告訴我們的壹個道理。
最後壹點,供給定律只是說明了供給受價格的影響,而不是供給本身,這壹點會用經濟學中的供求定律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