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什麽是瀑布效應,經濟學領域的

什麽是瀑布效應,經濟學領域的

為中國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英國劍橋大學中國發展信托基金於近期***同主辦了第壹期中國企業管理高級研修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資委及中遠集團等15戶大型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了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劍橋大學為主的著名教授和近40位世界商界領袖圍繞全球商業革命對企業領導者素質的挑戰、全球化與公司治理、並購重組與產業發展新趨勢、科技進步與企業研發、企業管理新趨勢、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環境和平以及全球化與風險管理、全球化對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等。學員們在進行了50多次認真研討後,初步形成了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幾點戰略思考。

樹立強烈的全球化意識

當前全球化已滲透到各個方面,不僅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配置更加全球化,而且制度、規則、環境和觀念等也越來越全球化。與戴克、西門子、BP、英美資源、米其林、西班牙電信等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們的企業在戰略規劃、經營規模、公司治理、開發創新、企業管理、社會責任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差距。如何適應全球化的新形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都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現在世界非常關註“中國因素”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各個方面的作用,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羅斯幾個國家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世界格局和發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平與發展雖然是當今社會的主題,但矛盾沖突會不斷,歐美模式不斷遇到挑戰,國際社會將處在壹個十字路口,中國改革發展也處在壹個新的十字路口。

對於中國還有壹個更為嚴峻的現實,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以廉價勞動力保持長久競爭優勢,中國更不例外。以西班牙的發展為例,25年前它有廉價勞動力的優勢,發達國家實行了產業轉移,但隨著加入歐盟和全球化日益深入,這種優勢逐漸失去,迫使他們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轉換。中國發展進程中如果不解決這壹問題,今天繁榮明天就可能是衰落。

面對這種新形勢,要縮小與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差距,應對全球化的挑戰,要學會並善於用世界眼光觀察現實,用全球意識思考問題,用戰略思維謀劃未來。

加快國內產業升級

當今全球化源於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和轉型國家的改革特別是前蘇聯解體。從上世紀80年代起,發達國家的大公司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通過集中產業優勢,發展核心業務,擴展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頭壟斷,即“系統集成者”,這些大公司分別控制著全球50%~90%的市場份額。這些系統集成者還產生了“瀑布效應”,並使得壹些國家的產業政策在相當程度上演變成了大公司政策。因此,我們應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應對:

政府有關部門應重視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整合與聚集,特別是“系統集成者”和“瀑布效應”的趨勢,結合“十壹五”規劃,研究制定國家競爭戰略和產業競爭戰略。要著眼全球化,從面向國內產業,平衡和配置國內資源轉向面向國際,著眼於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壹些重要產業的競爭力,借鑒歐盟裏斯本協定和丹麥等國的經驗,通過國家制定和實施社會保障、教育培訓、公***服務、資金支持等壹系列扶持配套政策,通過產業重組和企業並購加快培育我們自己的“系統集成者”。

中國企業應通過合理有效的並購重組,加快制定和實施產業競爭和企業競爭戰略。雖然美國課題組和劍橋大學辛格教授研究都證明並購後收購公司的業績往往是下降的,壹般60%不成功,但實踐證明,並購是形成“系統集成者”的重要手段。如匯豐銀行近5年在全球收購了500多家銀行,BP由壹個單純石油公司迅速發展為“超越石油”的綜合性能源公司,英美資源集團在拉美的成功收購,西班牙電信公司短短幾年壹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公司,並剛剛收購了英國電話公司等等都是通過並購成為“系統集成者”的成功範例。

完善公司治理和組織結構

公司是市場經濟取得成功的核心,公司治理又是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此,我們必須加快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組織結構。

公司治理的研究和運作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洋為中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不要迷信美國股市以及通過股市建立公司治理結構的神話。由於體制模式的不同,因此各國公司治理結構也互有差別,不能教條照搬。

公司治理的研究和運作要以發展為目標。公司治理是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不能脫離或忽視公司發展談治理結構,要像BP、沃達豐、戴克、英美資源集團、西班牙電信、馬士基集團那樣有壹整套發展戰略和分步實施措施,避免公司行為短期化,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全球化的“系統集成者”。

公司治理研究和運作要與組織管理結構相適應。公司治理的具體實現依賴組織管理結構,將解決公司治理的制度經濟學與解決組織管理結構的管理學相融合,這是現代成功公司的普遍趨勢。這種融合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壹是提高效率,通過減少管理層次、擴大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防範風險,通過壓縮縱向的管理層次,減少“多級”法人來防範多層委托代理帶來的經營風險。

強化企業研發和自主創新

加強企業研發,強調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技術廣泛滲透到產業的各個環節和整個價值鏈,核心技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壹方面,要堅持自主創新,完善如用市場換技術的現有產業技術政策。當技術差距很大時尚可以通過技術引進解決,當技術差距逐漸縮小甚至成為競爭對手時,外國公司是不會再把關鍵技術轉讓的。唯壹的出路就是自主創新,要建立起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市場運作的方式解決。如果這類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技術我們不能自主開發和解決,我們的企業就很難成為國際性的“系統集成者”。

要重視建立企業研發、成果轉化和保護的有效機制。對比歐美大公司的研發體系和機制,我們的差距不僅表現在投入少,而且成果的轉化和保護也欠缺,還表現在缺乏戰略性研發。如匯豐銀行去年投入到研發的費用為54億美元,戴克公司、米其林公司的研發都瞄準未來10~30年,這樣才能確保始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西門子和戴克公司研發成果的轉化和保護的經驗值得借鑒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學會運用“精益”管理法。“精益”管理法的理論集大成者丹尼爾·瓊斯,是國際著名的管理理念創新者,也是“精益”企業學會創始人和主席。這壹管理法由日本豐田公司首創,經過他的理論化後傳播到全球從制造業到醫院、保險等各個產業和領域,其關鍵就是分析企業全部流程,精簡和去掉不創造價值的流程和環節。優秀的企業是使用壹般的人管理著壹個出色的流程,而差的企業卻是用出色的人管理著糟糕的流程,精益思路就是流程再造思路。這種思路與傳統思路的最大差別,是不再把企業看成是各種生產要素的簡單組合,而是從價值鏈的客戶壹端逆向整合生產要素和流程。他還告誡我們,雖然中國有廉價勞動力,但這種優勢可能會因為“精益”管理而逐漸失去。我們要用這壹理論和方法研究電力行業、軍工企業和銀行的企業流程問題。

樹立正確的品牌意識,制定和實施科學的品牌戰略。世界知名企業無不重視品牌、開發品牌、宣傳品牌、保護品牌,世界十大著名品牌不僅價值高昂,而且為全球所熟知。如可口可樂遍布200多個國家,成為世界上除OK之外另壹個最通用的詞,每天銷售量超過10億杯,營業收入220億美元,凈收入48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品牌意識和戰略要落後5到10年。

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專家們介紹,現代成功公司無壹不重視企業文化特別是公司理念的建設。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外在表現,本質上是根植於公司全部經營活動並廣泛滲透於各個環節的。如米其林公司是壹個百年家族式企業,至今仍蓬勃發展,其中壹條重要原因就是公司文化深入人心。相比之下,我們企業的公司文化建設還比較貧乏,還較多地停留在口號或程式化上。

重視供應鏈管理,加快物流業的發展。供應鏈管理在當今全球化時代越來越重要,而現代物流業發展又是其中重要的環節。馬士基作為世界國際著名的物流運輸企業,過去5年集團的物流業在全球增長了20%。他們認為,發展物流對中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於中西部大開發。目前,中國物流成本很高,據他們測算,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以上,而美國、日本、歐洲發達國家分別只有9.9%、11.4%、10%。中國物流公司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技術、國際網絡、物流人才、政府監管四個方面。

協調好經濟增長與保護環境、***同富裕之間的關系

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發展節約型經濟、建設和諧社會等具有重大意義。企業在解決能源與環保問題上應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能源和環保越來越成為全球化問題,需要各方面***同努力。政府應當制訂能源戰略,完善環保法規和制度。從長遠看,能源安全需要考慮能源使用的有效性和能源使用的環境影響兩個問題。解決能源安全既不能自給自足,也不能停止發展,應當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能耗、開發新能源、加快技術進步和國際貿易多條途徑解決,中國能源應當實施綜合戰略。

企業在解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中國近20多年來在經濟高速增長和收入高速增長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就,美國最富的20%人與中國最窮的20%人的差距,由1980年的157倍縮小到2000年67倍。但是目前中國內部收入差距有擴大趨勢,中國基尼系數由1980年0.28擴大到2004年0.45,應當引起高度關註並給予解決。對於這壹問題,哥本哈根商學院介紹了丹麥發展經驗,丹麥註重個人—企業—公***組織—政府之間的協調,充分發揮公***組織在培訓、教育、協調勞資關系、制定公***政策等方面的作用,逐漸形成了高增長、高效率、高競爭力、高福利的模式,比較好地解決了市場配置資源的高效率和收入分配及福利水平問題,這對我們有很大啟示。

加強國際風險研究與防範

重視風險,加強對風險的監管和防範。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經濟交往規則的全球化和金融風險擴散的全球化。壹方面,要關註規則變化帶來的風險。以會計準則的變化為例,目前國際會計準則有趨同化的趨勢。國內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特別是想到美國或歐盟等境外上市的公司,對此應進行認真研究,早做準備。另壹方面,要關註和防範金融風險問題。劍橋大學基蘭教授分析認為,金融是未來發展的基石,但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金融泡沫,如亞洲金融風波可能還會發生。全球性的金融風險難以預防。為了規避風險,國際財團越來越進入那些監管不嚴格的領域和國家。雖然風險不會出現金融崩潰,但會像病毒壹樣迅速蔓延。亞洲金融風險擴展很快,從金融到經濟、政治。中國也會面臨這樣的風險。要關註國際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關註新的壟斷寡頭。應建立從發現風險、報告風險到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風險壹整套風險管理系統,將風險管理的核心確定為4大要素:公司治理、企業文化、風險紀律、信息與溝通。

關註國際經貿形勢的變化。加強國際合作,關註美國等世界經濟的影響,創造和保持良好的國際發展環境。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分析師斯蒂芬·羅奇,從宏觀上作了富有見地的分析。他認為現在世界經濟的四引擎只有中國和美國兩個在很好地工作,但現在這兩個引擎不平衡:壹方面中國生產繼續快速增長,而另壹方面美國的消費增長卻下降,中國出口總額的35%到美國,美國消費增長的下降勢必影響到中國經濟增長。如果出口繼續增大,勢必引起進口國的不滿,引發新的貿易摩擦和保護,中國壹旦出口增長減緩,而個人消費比重較低且不能快速增長,進而不能拉動生產增長,如果固定資產投資再下降,就勢必會引發通貨緊縮。他甚至預測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7%。因此,從政府到企業,都必須密切關註國際經貿形勢的變化,及早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或減少國際經貿形勢變化給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和企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加快培養國際化人才

加快培養應對全球化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的企業管理者,尤其要加大對企業壹把手的培訓力度。企業領導人的高素質和適應全球化的戰略眼光與駕馭能力,是公司發展壯大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關鍵,沒有國際化的人才,就不可能有國際化的企業。沃達豐CEO介紹了公司的人才戰略,公司在培養和使用人方面,要求必須具備專業能力、跨區域工作能力和全球眼光,要能夠360度看企業。西門子、戴克、英國BP、英美資源集團、西班牙電信、馬士基集團等等國際化公司更是下大力氣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就連西班牙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都聘用了麥肯錫這樣的國際著名咨詢公司的高管作俱樂部的CEO,用了幾年的時間就使俱樂部收入大幅增長,去年達到了年收入2.7億歐元。因此,不僅要不斷學習最新知識,更要更新觀念,提高國際交流能力,選拔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