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協調前景建議
壹、會計準則協調的定義
從不同國家會計準則的比較來看,會計準則機構的隸屬關系、政府和法律對會計準則的制約程度、制定會計準則所依據的會計理念以及會計準則的具體內容和細節都存在差異。由於各國會計準則的差異,有必要對會計準則進行國際協調。什麽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有會計國際協調、會計國際協調、會計國際化等不同觀點。,但實際上都是指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即通過限制變異程度來增加會計實務可比性的過程,這包括了解不同國家會計準則的特點,協調其目標,實現壹定程度的趨同,減少或消除障礙,增加危險與危險之間的相似性,使其趨於可接受的水平,從而使提供的財務信息在國際上具有可比性和平等性。由此大致可以看出,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目標是增強世界各國會計實務信息的可比性,並使之逐步壹致;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主要問題是消除障礙,這可以通過與壹些國際組織和專門機構開展活動來實現,劃定壹定範圍的差異,並保留壹些選擇性和妥協。
壹般來說,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是會計準則國際標準化或標準化進程的第壹階段。這壹階段是基於當前會計國家化的現實,是消除各國會計準則差異,促進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雖然人們對國際會計協調的理解不同,但歸根結底是各國會計準則的協調。當然,各國之間的各種會計差異,如會計立法和會計實務的差異,最終都會反映到會計準則中。而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是這種“協調”的立足點。
二。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目標
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是壹項有目的的國際活動,其最終或最高目標是建立壹套國際會計準則,以協調各國的會計實務。這個目標實際上就是會計準則的國際標準化,表現為各國會計實務的統壹。其次,是提高不同國家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通過協調使不同國家的會計準則在更好地實現其經濟目標和利益的基礎上,在壹定範圍或邊界內趨於壹致,從而建立壹個可比的框架。這種可比性目標應該建立在協調各國會計組織與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之間的關系,促進各國會計專業組織與準則制定機構之間合作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上。各國會計專業組織和會計準則機構在各國會計準則的形成和修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這些組織和機構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協調,有利於它們對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理解,這也是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基礎和保障。
三。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途徑
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作為壹項世界性的活動,不僅要解決各國會計準則的差異,還要解決各國會計準則差異背後的會計環境差異。其復雜性給協調工作帶來了困難。所以在協調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情況,采取相應的協調方法。其分類包括:單邊協調和多邊協調,主動協調和被動協調。所謂單方面協調,就是壹方以另壹方的會計準則為標準,采取協調措施向其靠攏。比如,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完全照搬或引進了前蘇聯的會計制度和模式。多邊協調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協調方采取不同的協調措施,努力向某壹既定標準靠攏,以達到所有國家都能接受的水平。像現在的歐盟,就是這種情況。這樣就消除了國家之間的差異,實現了資源的享受,提高了就業。所謂主動協調,是指壹個國家在沒有任何外部壓力或影響的情況下,根據自身利益自動采取的協調行動。例如,壹個國家吸收了IASC的壹些標準,並根據FASB的相關標準改革了自己的標準。被動協調是壹種迫於外部壓力的協調行為,如果不采取協調措施,就會失去壹些利益而不得不做。比如在入世的壓力下,中國的會計改革壹開始就是被動的配合。總之,單邊協調通常是協調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經濟、政治或軍事上依賴對方的雙方的壹種方式。多邊協調是獨立、平等的各方在自願的基礎上,為維護各方共同利益而采取的壹種協調行為。主動協調是協調者為了自身利益或順應潮流或有意識地采取的壹種協調方式。通常由壹個從大的整體中分離出來的協調人或協調中相對弱勢的壹方采用。被動協調是指當壹方想從另壹方得到什麽,或者受到另壹方某種程度的約束,而協調又是利益交換的條件時,不得不做出協調的選擇。
當然,采用協調模式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國際經濟發展的環境和趨勢,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和分析,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的區分等。,都需要很大的努力。因此,會計準則的協調不可能壹蹴而就,往往需要分階段進行,逐步推進。四個。標準化、規範化與會計準則國際協調展望。
會計準則國際協調與會計準則國際協調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國際會計準則協調是指以國際會計準則(IAS)為統壹標準,衡量和消除國家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促使其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的過程。而這個協調的過程就是國際會計準則的過程。因此,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統壹是各國實現會計準則標準化和規範化的途徑之壹。但是,在承認所有國家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達成協議的過程必然會向國際化靠攏,從而達到壹定程度的標準和規範。
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越來越普遍,會計市場的開放必然帶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也將為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開辟新的局面。然而,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是壹個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壹國會計準則的變化會導致其國內和國際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導致修正後的經濟後果的變化,因此沒有壹個國家會輕易表態並據此行動。然而,謹慎的態度並不意味著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可能帶來經濟發展和更大的利益。壹旦國際資本市場得到發展和完善,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將會十分激烈。事實上,由於經濟國際化和區域化的客觀要求,在有關國際和區域組織以及有關國家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已經取得了壹些可喜的成果,因此其前景是樂觀的。例如,壹些國際性或區域性的專業組織,包括金融、證券交易、會計、審計等組織,為了維護國際競爭的公平性,促進國際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積極開展國際會計準則的貫徹和實施。
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有效性不僅表現在會計和經濟方面。通過這種協調活動,各國政府和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將會團結起來,他們將會保持不斷的接觸,他們將會相互認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通過這種協調活動,我們可以消除障礙,解決矛盾,增進了解,加強交流,優化國際會計的互動環境,使政府支持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反過來促進政府的職能,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
動詞 (verb的縮寫)對我國參與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建議。
由於我國國情的制約,我國會計國際化與國際會計準則仍有較大差距。體現在壹些部門或機構會計管理混亂,但現有會計已遠遠落後於客觀需要,會計制度和方法體系的務實性和先進性已脫節。再者,缺乏對國外會計的系統研究,沒有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體系。壹些會計學者僅僅通過翻譯或介紹來研究西方會計的發展,不加以消化和創新很難形成自己的見解。然而,整個學術界的學術氛圍並不嚴謹,學術研究缺乏自由的氛圍,短期功利取向嚴重,這些都阻礙了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進程。建議如下:
1.根據中國國情參與國際會計協調。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引進和吸收國外會計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方法,結合我國制定的會計法規,尋求最佳切入點,從而制定或實施我國的會計準則。
2.積極參與全球性或區域性會計專業團體和相關政府會計協調組織,關註國外會計的新發展和新領域,註意介紹和吸收外國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實務,註重案例分析。
3.建立專門機構,改善和提高會計教育水平。要使會計制度的務實研究和超前研究相輔相成,圍繞具有國際精神的會計準則和制度進行配套改革。
4.增加中國會計界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吸收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