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未來發展趨勢
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眾多市場的開放都將給企業帶來劃時代影響,它正改變著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內容、方式乃至整個財務管理機制。眾多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要想生存、持續發展,國有企業要走出困境,重振雄風,必須思考改革的未來與面臨的挑戰,探索日益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發展趨勢。 壹、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目標,有利於優化理財行為,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目前,在我國及西方國家廣泛應用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三種:產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 那麽企業選擇怎樣的財務管理目標才更科學、更合理呢?首先應該分析究竟哪些利益關系人會對企業理財產生重要影響。與企業有關的利益集團很多,但不壹定都對企業理財產生重大影響,在此我們可以借鑒理論界提出的三條標準:必須對企業有投入,即對企業有資金、勞務或服務方面的投入;必須分享企業收益,即從企業取得諸如工資、獎金、利息、股利和稅收等各種報酬;必須承擔企業風險,即當企業失敗時,會承擔壹定損失。根據上述標準,不難看出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利益集團主要有企業所有者、企業債權人、企業職工和政府四個方面。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財務管理目標應與企業多個利益集團有關,是這些利益集團***同作用和相互妥協的結果,在壹定時期和壹定環境下,某壹利益集團可能會起主導作用,但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不能只強調某壹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團的利益於不顧。從理論上來講,各個利益集團的目標都可以折衷為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和企業總價值的不斷增長,各個利益集團都可以借此來實現他們的最終目的。因此,企業財務管理應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它將比產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更為合理。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這壹目標是將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滿足各方面利益關系。 具體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擔的範圍之內;創造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努力培養長期穩定的股東;不斷加強與債權人的聯系,培育可靠的資金供應渠道;關心企業職工利益,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註重人力資源開發與引進,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以信譽為本,不斷宣傳企業,擴大企業知名度;重視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保持銷售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關心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使企業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盡管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仍采用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但許多財務管理人員已經認識到了價值最大化理論在重視企業長遠利益方面的突出優點,越來越多的理財人員開始接受這壹觀點。因此,筆者認為在今後幾年中,企業價值最大化將會逐漸成為我國財務管理的主導目標。 二、財務管理的內容應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而不斷拓展 1.與資本運營相關的財務管理問題。資本運營的目的是加速資本周轉、實現資本增值、提高資本投資使用效果,這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的本質特征。資本運動由資本投入、運營、保值增值、回收等環節組成。按照傳統的理財觀念,資本運動與企業的供、產、銷活動構成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兩個側面。資本運動應圍繞供、產、銷活動而展開。長期以來,受這種觀念的束縛,嚴重阻礙了企業有效利用各項資產,影響了企業資本經營水平的提高。 事實上,資本運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完全可以暫時與企業供、產、銷脫離,根據資本本身的特點,在資本運營、保值增值環節上下功夫,開展資本的多元化經營,優化資源配置,不斷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為企業供、產、銷環節源源不斷地提供資金。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資本運營的方式也在不斷擴展。目前主要有:上市公司購並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入駐弱小型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內部的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之間的資本運營、運用品牌優勢進行資本運營以及增資、聯合、分設、重組、轉讓、出售、投資參股、債權轉股權、股權轉讓、租賃、托管等等。這些資本運營方式的不斷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為財務管理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2.與基建相關的財務管理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基建招標活動日益頻繁,隨之而來的企業招標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就成為理財的又壹新內容。在招標過程中的資金管理,既要遵循財務管理的節約支出,提高效益原則,更要遵循保證工程質量原則。如何通過管理,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基建招標活動的主要財務管理問題。這壹新課題的出現將使企業理財方法、內容和任務發生很大變化。 3.與環保相關的財務管理問題。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逐漸加強,壹個現代化企業,必須把環境問題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要素來看待。這是企業理財的又壹新趨勢。環境問題對企業理財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從環保角度,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加入環境因素,制定綠色財務預算。增加新的成本項目,如企業違反環境準則可能導致被罰款而增加的成本費用;控制環境汙染導致的成本費用增加等。增加新的資本管理內容,如環境資產監測,環境資產管理等。對企業的投資分析應加入改善環境或不損壞環境的內容。 4.與無形資產投資管理相關的財務管理問題。現行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僅限於被動的計價、攤銷、轉讓等。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等無形資產的比重將大大增加,企業必須加強對無形資產投資的管理。無形資產相對有形資產而言,存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因而對其投資決策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我們必須結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和無形資產本身的特點,創造出新的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方法,構造出適用於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數學模型。仔細考慮無形資產投資帶來的現金流入與流出,運用時間價值理論與風險價值理論正確而有效地對無形資產進行決策分析。5.與人力資產投資相關的財務管理問題。人力資產的管理在財務管理領域至今是壹個空白。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必將在企業中逐步興起,從而為人力資產財力管理打下壹個良好的基礎。人力資產與傳統資產相比,它既是有形資產,因為人是人力資產的載體,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又是無形資產,因為妳不可能壹眼看出該資產價值到底有多大,因此對人力資產投資決策必將具備自身的特點。我們可以借鑒傳統投資決策的相關知識,結合人力資產投資的特點,建立起壹套新的人力資產投資決策理論和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人力資產投資決策:是否進行人力資產投資、怎樣投資、是引進還是自己培養等等。通過實踐的檢驗,我們可以對該理論做出修正,逐步完善該理論與方法。 三、新的理財方式———戰略管理會計將應用於企業 戰略管理會計(SMA)是近年來新興的壹門分支學科,是企業戰略管理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管理當局為取得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和持續的競爭優勢而設計行動藍圖。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適應變化中的內外環境、企業資源在內部如何分配與利用、如何使企業內部之間協調行動以取得整體上更優的戰略效果。戰略管理會計的主要特點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具有明確的外向性。戰略管理會計跳出了單壹狹小的空間範圍,將視角更多地投向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這些外部環境主要包括政治形勢、社會文化環境、自然環境、法律環境和經濟環境等。因此戰略管理會計特別強調各類相對指標或比較指標的計算和分析,如相對價格、相對成本、相對現金流量、相對市場份額等。 2.更註重長期、持續的發展戰略。現代企業非常重視自身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國外研究表明,以下幾個因素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顧客滿意度;制造優良;市場占有率;產品質量;可信賴程度;敏感性;技術領先地位;優良的財務業績。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超越單壹的期間界限,著重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構成企業競爭地位的上述八大因素都是戰略管理會計必須研究的內容,而不是僅局限於財務業績這壹財務指標。 3.是壹種全面性、綜合性的風險管理。戰略管理會計既重視主要生產經營活動,也重視輔助活動;既重視生產制造,也重視其他價值鏈活動;既重視現有經營範圍內的活動,也重視各種可能的活動。因此,戰略管理會計應高瞻遠矚地把握各種潛在的機會、客戶、供應商等過分集中而產生的風險,由於流動性差所導致的風險等等,以便從戰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4.對企業的效益評價更加科學、合理。未來的企業競爭將是以知識和人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的競爭,並以智力和技術投資為基本的投資方向。與此相適應,對企業效益的評價,也應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國際大市場,以為企業全面、長期地提高競爭力、發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礎為基本出發點,而不應拘泥於壹時的、短暫的得失,它是微觀效益和宏觀效益、目前效益和長遠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壹體。同時,隨著智力投資的擴大和知識創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員工所擁有的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所創造的價值增值卻大幅增長,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樣,企業計算經營成果的重點應從計算利潤轉向計算價值增值。 四、立足實際,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 我國企業經過50多年的建設,20多年的改革開放,生產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規模也正在擴大,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活動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財務管理範圍也由過去的成本費用控制為主,擴大到資金籌集、資金投放和收益分配。但實際工作中,經營與理財脫節,基礎管理薄弱,理財行為不合理的狀況普遍存在,並嚴重制約著我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面對現實,我們必須從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以優化資源配置為中心,立足我國國情和企業實際,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機制。 1.建立有效的公司財務管理結構。公司財務管理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公司股東、經理人員及高層管理人員的權、責、利關系結構。不同的公司財務管理結構各有特點,企業應根據自身生產經營中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否需要分離,及需要分離的程度,比較與各種理財結構相關的收益和成本,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結構。 2.規範企業財務管理運行機制。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財務管理結構,也存在不同的制度安排。從制度內容看,除體現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性外,其重點應從企業自身特點出發,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階段的具體而可操作的財務制度體系。 3.健全預測、監督機制。在總結企業以往財務管理經驗,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理財方法的基礎上,進壹步完善企業內部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分析的理財機制,建立必要的內部審計制度以補充財務監督機制來約束各方行為,確保財務管理機制正常、有效運行。 4.強化激勵與約束機制。在財務管理活動中,應結合企業所處的特定環境及發展階段,對各管理單位和管理者的行為提出目標要求,並以此目標作為判斷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人力資本價值的依據,視其工作業績分檔支付勞動報酬。除客觀原因外,因管理者工作失誤造成的損失,要從管理者工作報酬中作相應扣除,從而達到對管理者進行約束,調動其積極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