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本計量是指按照資產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的償還負債與其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 應當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 而不考慮隨後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按照歷史成本原則進行核算, 有助於各項資產、負債項目確認、計量結果的檢查與控制;同時按照歷史成本核算, 也使收入與費用的配合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上, 能夠促使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歷史成本計量特點:
1.面向過去的確認基礎
歷史成本會計的最大特點是面向過去從確認的基礎看, 歷史成本會計是建立在過去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基礎上的。不論權責發生制還是收付實現制, 都是針對已發生的過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權利和義務;後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現金收付。它們的***同特點是建立在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基礎上。
2.按歷史成本計量
這是歷史成本會計的根本所在。資產、負債、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 提供的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 與現實情況相關性不足。
3.遵循實現和配比原則決定收益
復式簿記產生以來, 通過成本與收入進行配比來確定收益, 壹直是會計的主要特征, 並構成整個會計體系的核心和靈魂。
4.會計信息可靠性較強, 相關性不足
歷史成本會計是相對可靠的, 因為壹項資產或負債的成本通常是客觀的, 與其他計量屬性的計算相比, 較少估計和偏見。
但歷史成本不隨著市場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 與市場價值缺乏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