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張裕的葡萄酒品牌

張裕的葡萄酒品牌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煙臺張裕釀酒公司,是近代中國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創辦的中國第壹家工業化葡萄酒生產企業。1892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臺成立張裕釀酒公司。大清朝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清廷重要官員王文韶親自簽批公司營業執照,時任民政軍機大臣的光緒皇帝老師翁同龢親筆書寫公司名稱。

“張裕”二字取名張,意為張裕興旺。張裕公司的成立被北京中華世紀壇記載為1892年發生在中國的四大事件之壹。發展至今,已發展成為多元化的集團企業,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

張裕公司的日記本上有這樣壹句話:“雖然我國葡萄種植和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但葡萄酒的工業化生產實際上是從張裕公司開始的。”在張裕之前,中國人的餐桌上只有進口葡萄酒。恐怕誰也不會想到,當年張弼士創立張裕的起因,竟源於法國領事的壹句閑話。1871年的壹個夏夜,張弼士出席了法國駐雅加達領事舉辦的招待會。當法國領事拿著酒走近張弼士時,法國人講述了他的故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隨英法聯軍來到煙臺,發現滿山遍野都是野葡萄。野營期間,戰士們采摘下來,私下做成酒,味道其實還不錯。飽受戰爭之苦的法國士兵甚至夢想戰後留在這裏開壹家專門做葡萄酒生意的公司。

聽了這些流言蜚語,張弼士有了額外的擔憂。之後,張弼士視察了煙臺的葡萄園種植和土壤水文情況。1892年,他花300萬兩白銀買下煙臺東部和西南部的兩座荒山,雇了2000名勞力開辟1200畝葡萄園,在城內沿海買了61畝地,建起了兩層生產辦公大樓。至此,中國第壹家具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造公司初具規模。

張弼士在國內外執業多年,練就了壹雙慧眼。他知道,要想成就大事,沒有朝廷的幫助,只能紙上談兵。於是,當她有幸被慈禧太後召見時,張弼士趁機獻上30萬兩白銀,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從那以後,張弼士做事壹直很順利,不僅被養大,在宮裏也越來越受歡迎。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當時名滿天下。他的性格和知識是優越的,他的書法是優秀的。張弼士動了請他題寫廠名的念頭,並借鑒了翁同龢的真知灼見。當然,他知道張弼士不是壹個遊手好閑的人,很樂意送上個人的感受。當下,大筆壹揮,樸茂端莊婉約的招牌“張裕釀造公司”赫然在目。

翁同龢的書法點綴壹直讓人望而生畏。這次特別破,壹個字只收五十兩銀子,沒啥意思。公司大門上方鐫刻鍍金的六個大字,透露著不壹樣的世俗富貴和慷慨大度,既擡高了張裕的地位,也給了路人更多的談資。《賣小豬》和《等郎妹》

張弼士是客家人,出身貧寒,祖籍廣東大埔縣(原潮州府,現梅州市)。當他還在繈褓中的時候,父親擔心他家境貧寒,兒子娶不起媳婦,就為他收養了壹個“等女孩”(童養媳)。當張弼士稍大壹點時,他被招募到汕頭當勞工。當時人們把這些勞動者稱為“賣豬仔”。在工作期間,張弼士聽說他的壹些家鄉人在南陽發了財,所以他決定去南陽。那時候他才18歲。

去南洋前,在父母的幫助下,與“待嫁女”陳結婚。婚後,上船而去,陳成了另壹種“等郎妹”。陳聰明、賢惠、勤勞、樸實。張弼士離開後,她尊重公婆,持家,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她只盼望著張弼士能在除夕夜來小住幾天。每次他從回來,陳總是給他做兩種食物。張弼士見到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酸芋頭和酒渣。理解陳的良苦用心,他不敢忘記過去的苦難。他總是含著眼淚吃這兩種食物。

然而,正當在南洋勵精圖治,取得巨大成功時,陳卻因勞累過度而早逝。然而,當張的後人記住的成功時,他們永遠懷念陳的默默奉獻。他們認為陳的貢獻是壹半。張裕公司的百年酒窖被譽為亞洲奇跡。順著螺旋石階走幾米,妳就來到了地下酒窖。酒窖建於1894,沈於地下7米,低於海拔1米。總體朝向為北面離海不到100米,占地面積2666平方米。酒窖雖建在海邊,低於海平面,但不漏水,四季正常溫度約14攝氏度。酒窖由中國傳統燒制的大青石制成,縱橫交錯,有8個深拱門。拱門和洞穴交錯如迷宮,沒有指引很難找到出口。據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妳在壹個隧道的盡頭,妳會經常聽到漸入漸出的回聲。有人聽到施工時的噪音,有人分辨出第壹任總經理張成慶(張弼士的侄子)斷斷續續的粵語口音...

大酒窖前後修建了三次,用了11年才完成。破土時,土層沙質,很快就因滲水而塌陷。後來張承慶用外國的方法重建,長期都是用鋼構件。恐怕是地下的濕度讓元器件腐蝕嚴重,下了幾天大雨,又發了洪水,最後不了了之。面對接連不斷的失敗,張成慶集思廣益,壹致認為,頂部采用石冠結構,四壁采用石塊和水泥,四壁用石塊填充,使得窖體極為堅固,排水系統設計科學,保證了窖池不會再次漏水。

剛釀出來的酒,味道澀澀的,不協調。必須經過壹段時間的儲存和陳釀,使其自然成熟,才能香醇。這必須要說橡木桶了。大酒窖兩側是壹排排橡木桶,有大有小,型號有148。其中,3個大桶由產自法國李茂山的橡木制成。橡樹超過100年,所有的鋸桶都放了3年。經過日曬雨淋,它們被挑選出來做桶。橡木做的桶不外滲,透氣性強,有利於酒的“呼吸”,還能散發出特殊的香味。每個酒桶儲存65,438+05,000升葡萄酒。張裕最早的木桶是從奧地利運來的。到了,是壹堆加工過的木板,在地窖裏拼湊起來,加上青銅。雖然這些木桶已經完好了壹百年,但現在卻被當作文物供人觀賞。張麒麟牌葡萄酒和白蘭地於1914正式上市。雖然這批酒已經在地下酒窖陳釀18,口感極佳,但是喝慣了老白幹的人並不買賬。為此,張特意做了壹個大花車,裏面裝著小瓶的樣酒,沿街贈送,旁邊還有壹個寫著張裕字樣的小酒杯。這在當年是獨壹無二的,很快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當時,許多外國軍艦停在長裕公司以北的海面上。張裕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些“挑剔”的客戶,於是搖著舢板送酒。士兵們歡迎他們,酒的銷量立刻上升。當時壹個士兵貪吃白蘭地,迷迷糊糊掉進了海裏。他的同伴趕緊救人,壹時間亂作壹團。誰能想到,這個士兵很快就爬上了舢板,對著每個人做鬼臉。水手們虛驚壹場後給張裕白蘭地起了個外號:“難醉易醒酒。”

張裕當年主攻上海市場,其廣告1914出現在《申報》上,並在上海英達路設立了經銷處。門面做得很精致,工作人員穿得也不錯,至今仍被老上海人津津樂道。1918期《小說月報》上有張裕的廣告,彩印了壹個杯具微笑的美少女。願意花大價錢在純文學刊物上打廣告,是看中了文藝圈這個消費層。這樣的雅俗平衡,沒有壹點文化頭腦是很難做到的。

20世紀30年代,上海壹家報紙公開征集對聯,將《五月黃梅天》作為第二聯,第壹聯獲得獲獎者獎金500元。懸賞下的筆戰很熱鬧,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贏家居然是壹個酒名——“三星白蘭地”。雖然意義無關緊要,但對仗的整潔程度令人驚嘆。有人懷疑此事是對張宇的“炒作”,因為沒有證據,最終會成為懸案。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從上海水路北上,應袁世凱之邀赴京商談,途經煙臺作短暫停留。21參觀張裕公司,為張裕題寫“品質立泉”四個字。孫中山壹生忙於政務,匾額不多。今天最著名的有《天下公》和《關註禮泉》。“品質”這個詞不僅意味著酒比人品更重要,好人品釀出好酒。這種深意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可見孫中山的學識和才華。在張裕的眾多名人題跋中,能與“質重”相提並論的是張學良的《圭敦藝謀》。

孫中山先生稱贊他的家鄉廣東:“張先生()能獨力成就此大業,可謂中國制造業的進步。”張學良將軍用四個字解釋了孫中山的話,真是壹針見血。《桂敦頤謀》把春秋戰國時期善於管理的大賈巨富白圭和義敦相提並論,稱贊張裕公司管理有方。

白圭被認為是古代商業世界的創始人。他說:“我統治生產,就像伊尹和呂尚的計劃壹樣。孫武用兵,商鞅修法。”所以他的智慧和應變不足,他的勇氣不足以做決定,他的仁不能取,他的力不能守。雖然他想學我的技術,但他不會告訴他。“這是古代企業家的風格,豪邁,但可以神秘而老謀深算。其實白圭最出彩的壹點就是“人棄我而取我,人取我而富”的理論,認為做生意壹定要把握好時機,用巧思來與眾不同。

如果妳想談論它,妳必須首先談論他的老師範蠡。越國大臣範蠡在與吳國的戰鬥中獲勝後,拋棄了越國的高官厚祿,到齊國和陶國任勞任怨,勤奮地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和商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範蠡的商業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僅可以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還可以親自從事經濟活動。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對金錢並不感到厭倦,當他去齊時,他“分散他的財富,與他的朋友和老鄉們分享”。在陶做生意,“19年,三次到壹千塊錢,再散與貧疏昆弟。”更何況不搞壟斷,大方地指導齊在後院池塘養魚,壹年收入20萬。範蠡在商業上最大的成功在於他作為壹代富人的成就。伊盾原是春秋時期魯的壹個窮書生。當他生活困難時,他聽到範蠡棄官經商迅速致富的消息,於是“求教”範蠡告訴他:“兒子要想快速致富,就應該是第五種(雌性)動物。”依頓按照指示,壹路來到西河(今山西南部),在那裏飼養牛羊,後來從事鹽業。十年後,他變得和範蠡壹樣富有。司馬遷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對範蠡的境界印象很深,說他“富而德”。司馬遷真是才華橫溢。他看重範蠡的“富”,欣賞範蠡的“德”,類似於孫中山對“質”的壹語雙關。

1965438+2005年2月,“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舉行,張裕四款產品榮獲金獎。回顧這段輝煌時期,如果把孫中山和張學良的兩個題詞放在壹起看,不難找到答案。

翻開張裕的題詞簿,有很多歷代政要的題詞,如李的《釀泰和》、袁世凱的《瀛洲玉村》、的《花式與功名》,都是文質彬彬。也有壹些武將不惜贊美其附庸風雅的題字。他們大多有高級職員,所以他們的題字也很和諧,很少有粗魯的。但也有例外,張宗昌就是壹個。張宗昌在擔任直-魯聯軍總司令時曾去過張裕。宴會結束後,他開始題字。他讓秘書代筆,秘書反應遲鈍。張宗昌不耐煩了。他說:“我們生在張家,張飛壹生驕橫。我不想談這個。就給我寫個醉戰場吧!”這樣的武將寫壹幅“醉臥沙場”的畫面,確實合適,但把這樣的題詞與孫中山、張學良的題詞放在壹處,難免增加笑柄。

康有為在1917和1927兩次為張裕葡萄酒寫詩:

深斟張裕酒,移植鳳臺牡丹花。並且避免寫新句子,忘了荷花難招(1917)

淺淡張裕葡萄酒與移植鳳臺牡丹花。讀法華寫新句子,見面就慶幸自己在家(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