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能對印度失去興趣了?
形勢嚴峻。
?他們(外國公司)可能正在對印度失去興趣?8月12日,印度《商業標準報》援引政府數據得出這壹結論。去年年底,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Gauillard表示,從2014年到2021年,* * * 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辦事處。考慮到只有65438+2000左右還在印度運營?主動?外企,這個數字不小。
印度企業事務國務部長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近日表示,截至2022年7月27日,在印度註冊的跨國公司有1777家?走了?,而全印度* * *註冊的跨國公司只有5068家。印度政府的年度報告也顯示形勢非常嚴峻。報告顯示,在印度註冊的跨國公司數量從2065,438+04財年的265,438+06家下降到2026,5438+06財年的63家。主動?外國企業占所有註冊外國企業的比例從2014財年的80%下降到2021財年的66%。
雖然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黑石為代表的資本公司、以波音和空客為代表的飛機制造商都加大了在印度的投資布局,但包括瑞士建材公司昊銳、蘇格蘭皇家銀行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已經宣布退出印度市場。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在印度了?深耕?例如,多年來,德國零售商麥德龍(Metro)打算以約654.38+0.7.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印度約20年的業務。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工作?策略?印度市場。今年5月,福特宣布放棄在印度生產出口電動汽車。去年9月,該公司決定停止在印度生產傳統汽車。
稅收讓外企望而卻步。
按理說,擁有654.38+0.38億人口的印度,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壹,本應是跨國公司爭奪的對象?項伯?但是為什麽那麽多跨國公司決定放棄印度市場呢?印度《德幹先驅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兩方面因素造成了上述局面:壹是跨國公司自身的原因,包括未能打開對價格敏感的印度市場以及全球發展戰略的調整;第二,印度的商業環境不利於跨國企業,包括高關稅壁壘。國務院2021發布的投資環境報告將印度描述為?壹個充滿挑戰的做生意的地方?。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今年發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印度在亞太地區3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7位,總分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印度可能是世界上關稅最高的國家。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表達過不滿。莫迪在2014年上臺後改革了印度的稅法,但在2018年底開始大規模提高關稅,從平均13%提高到20%。特朗普兩年前訪問印度時,對美國摩托車制造商哈雷戴維森在印度必須支付高額進口關稅表示遺憾。哈雷戴維森已經決定離開印度市場,與印度討論關稅壹年的特斯拉也在5月份表示,將擱置在印度銷售電動汽車的計劃。特斯拉想先在印度?試水?銷售在其他國家生產的電動汽車,而印度政府希望特斯拉在給予該公司稅收優惠之前在印度生產電動汽車。
稅務糾紛也是很多跨國公司對印度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之壹。除了小米等中國公司,印度稅務部門還對諾基亞、IBM、沃爾瑪和凱恩能源等許多外國公司進行了稅務調查,並開出了高額罰款。曾經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印度分部工作過的資深主管劉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稅務部門查各種公司的稅很常見,但如果仔細觀察分析,會發現他們有壹定的偏好,比如查跨國公司比較多,對小企業比較嚴格;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調查會少壹些,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調查會多壹些。
據《國會山報》(The Hill)等媒體報道,法國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月宣布,因稅務糾紛,將暫停在印度的新投資。從2007年開始,英國沃達豐和印度政府就追溯征稅問題打了十幾年。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判決沃達豐勝訴,但當時執政的國大黨對此不滿,於是印度議會通過立法,繞過最高法院的裁決,允許稅務部門繼續向沃達豐納稅?想要錢?。當時作為反對黨的印度人民黨稱國大黨的這種做法?稅收恐怖主義?但印度黨上臺後,繼續對外資企業援引此法?索債?。莫迪政府在2021廢除了這條法律,但是之前印度和幾家跨國公司的糾紛並沒有結束。
?管理膽固醇?阻礙商業發展
印度政府的管理也讓跨國公司非常頭疼。有印度商界人士表示,聯邦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各種法律、法規和規章,這些繁雜的規定成了?管理膽固醇?,影響了印度商業的發展。印度商業咨詢公司Nanjiya-Anderson的合夥人阿加瓦拉告訴《德幹先驅報》,為了改善商業環境,印度政府壹直在進行管理改革。然而,這些改革不僅沒有達標,而且不斷變化的法規也給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和麻煩。有人認為,印度政府去年批準了價值6543.8+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在國內建立芯片產業基地,但全球芯片巨頭並沒有給印度。激情?起來吧。政府管理可能是造成這壹現象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印度做生意的法律程序極其復雜。據《亞洲時報》報道,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在印度註冊壹家公司需要18天,比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時間長壹周左右。另外,在印度註冊的企業必須經過12步驟。申請建築許可需要34個步驟,110天,必須得到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批準。滿足生產的水電條件並不容易。比如在印度接電大概需要8天到3周。
土地是個難題。
如何獲取土地也成為跨國公司在印度發展的難題。據印度the print News網報道,該國土地法未能平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和印度的發展需求,打擊了外國公司的投資熱情。有了印度第壹條高鐵?以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速鐵路為例。這條鐵路全長508公裏,其中約100公裏位於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2015年日本獲批修建這條鐵路,工程於2017年開工。日媒近日稱,目前這條鐵路僅建成約10公裏,土地不足是工程延期的主要原因。報道稱,截至2021年9月,馬哈拉施特拉邦僅征用了30%的項目用地。
印度the print news network比較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和鈴木汽車在古吉拉特邦的產量。報道稱,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向客戶交付第壹輛汽車僅相隔537天。Maruti鈴木印度公司(母公司為日本鈴木公司)的工廠從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到投產,用了近5年時間。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地價投機性上漲導致的拿地難。
除了上述問題,印度政府對本國企業的保護政策也成為限制外資的因素。此外,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印度商業法律中有大量涉及監禁罪犯的條款,凸顯了企業家在印度做生意面臨的風險。
給8億人分發大米意味著什麽?
印度壹直想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並於2014推出?印度制造?計劃。為實現這壹目標,新德裏近年來壹直試圖吸引跨國公司將其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美國壹直希望印度崛起遏制中國。然而,現實卻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失所望。
《國會山報》近日發文,呼籲拜登政府關註眾多跨國公司撤離印度的現象。西方認為,只有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新德裏才能挖掘其經濟和軍事潛力,遏制中國的發展,而這只有在更多外國投資流入印度、印度市場進壹步開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雖然預計印度經濟2022年增長8%,2023年增長6.9%,但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初預測的12.5%和8.5%。此外,印度的增長歸功於其巨大的消費市場,而不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增加。從2019到2021,全球流入印度的FDI占比從3.4%下降到2.8%,而中國在全球FDI中的占比從14.5%上升到20.3%。
2014莫迪上臺後表示,將采取多項措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力爭在2017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將印度的排名提升至前50名。雖然到2021印度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但是在去年的全球商業環境報告中,印度排在第63位,是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國家之壹。然而呢?印度制造?印度的制造業並沒有按計劃得到很大的提升。
據《財富》雜誌印度版報道,新德裏計劃將制造業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然而,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制造業占印度總增加值(GVA)的比重從2065,438+08財年的65,438+08.4%下降到2026,5438+0財年的65,438+07.8%。2022財年,這壹數字預計將升至18.2%,仍低於25%。
此外,《德幹先驅報》近日報道稱,印度議會常務委員會在《後新冠肺炎經濟的吸引投資:印度的挑戰與機遇》報告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多數外國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如越南和泰國,只有少數企業來到印度。《財富》雜誌印度版提醒說,上述數據並非印度政府向國會提供,而是印度議會根據媒體報道匯總的,由此可見印度政府並未跟蹤相關企業的動向。
8月9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發文稱,印度勞動力素質和基礎設施水平遠遠落後於中國。此外,印度的社會分裂和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其無法取代中國在制造業中的地位。莫迪在接受印度《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疫情爆發後,在封鎖期間,印度政府在向8億印度人分發大米方面取得了進展?無比的成功?。《亞洲時報》指出,莫迪提到的數字對希望進入印度的外國公司至關重要。在印度6543.8+0.38億人口中,有8億是貧困、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人群,他們接受政府的糧食補貼。這些人不會成為西方公司昂貴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外國公司不會進入壹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們需要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消費他們的產品。相比之下,中國既是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中國大約有8億中高收入人群。據估計,印度的購買力只有中國的20%。
《國會山》認為,西方對印度成為壹個現代化繁榮國家的希望,並沒有以21世紀最初幾年壹些人預言的速度實現。印度目前還不足以成為中國?對手?。然而,盡管面臨各種挑戰,印度的市場規模和地理位置仍將使其受到壹些外國公司的歡迎?熱土?。(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徐福環球時報記者範偉元吉榮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任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