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李壹鳴:新時期做好梅縣財政工作的幾點思考?

李壹鳴:新時期做好梅縣財政工作的幾點思考?

廣東梅州市梅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壹鳴“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當前復雜的形勢下,從財務角度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意義重大。以“開發性金融”為重點,財政收入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大力推進新縣城整體發展,快速發展房地產,擴大內需,進壹步深化招商引資工作,規範收入項目和征收行為,拓寬管理範圍和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有效促進了眉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以“民本財政”為立足點,民生支出上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家電下鄉,狠抓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讓廣大農民朋友得到實惠;落實社保政策,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確保全縣退休人員老有所養;給貧困家庭學生發放生活補助,讓貧困學生“學有所教”;籌集新農合基金,讓參保人“病有所醫”;實施農村低保戶、五保戶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扶貧“兩到壹”工作,落實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以“服務金融”為重點,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重新制定新壹輪稅收考核獎勵政策,財政支持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積極服務教育發展,積極服務基層政權運行,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促進經濟全面發展。以“創新財務”為切入點,科學財務管理上了壹個新臺階。細化部門預算改革,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鄉鎮稅收考核制度。嚴格控制壹般性支出,嚴格按照項目進度撥付資金,加強了財政資金管理,進壹步實現了科學的財務管理。立足“法治金融”,財務管理取得新成效。嚴格控制預算的編制、執行和決算,接受人大、政協、審計、媒體和公眾的監督;嚴把會計核算和財務監督檢查關,充分發揮監理、總監、投資審計、政府采購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制定部門項目資金會計管理辦法,不僅節約了大量財政資金,也有效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目前,眉縣經濟繼續穩步向好,但仍面臨縣級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因此,眉縣財政將從實際出發,實施“四個提升”,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增強創富能力,積極服務經濟,夯實財政增收基礎。要轉變財政管理觀念,深入開展調研,積極研究政策,主動服務經濟,大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增加財政收入,提高收入質量,為促進眉縣持續協調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壹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爭取上級專項資金,積極搭建融資平臺,拓展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功能,夯實金融基礎。二是加大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和服務,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上級專項資金,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主要稅源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全方位服務,擴大生產規模,增強競爭力。第三,重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培育速效金融資源。增強聚財能力,堅持征管規律,保證收益目標的實現。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要進壹步完善財政收入增長機制,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切實把經濟發展的成果體現到財稅增長上來。壹要加強稅收監管。完善收入增長的激勵機制,提高各稅收部門的積極性。加強與各部門的聯系配合,完善財稅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協調稅務機關做好重點稅源和主體稅種的分析監控,推進依法征收,應收盡收。二是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加強賬目、票據、資金、項目的清查整頓,確保罰沒收入等非稅收入按時足額入庫。三要創新征管手段。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運用科技手段堵塞稅收征管中的各種漏洞。第四,要把握政策動向,用好政策。重點關註對眉縣經濟和財政收入的影響,確保預算收入目標的實現。第五,要經常跑上級財政部門,多溝通多匯報,爭取盡可能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增強用錢能力,突出支出重點,推進和諧眉縣建設。緊緊圍繞縣級工作中心,積極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為構建和諧梅縣提供財力保障。壹要保工資,確保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政策性增資正常發放、及時兌現、足額發放。二是要保證政府機關和單位的正常運轉,確保列入預算的資金按時撥付到位,決不能因為資金不足而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三要保障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公共服務供給,進壹步完善城鄉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文化等制度體系,落實各項民生政策,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確保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就業補貼、社會事業等各類社會保障資金足額發放。增強財務管理能力,創新工作機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堅持改革創新,落實深化財政改革和加強監管的新舉措,進壹步提高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和為民理財水平。壹是進壹步深化各項金融改革,繼續加強金融管理。把加強新形勢下財政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以績效優先、強約束、規範透明為導向,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強化預算編制管理,逐步推進預算編制精細化,進壹步加強部門預算編制改革與政府采購、資產管理、項目績效評價等財政改革的銜接,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強化資金分配、撥付、監管、效率等各項職能,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管理、績效評價、資產管理、財務監管等支出管理改革。二是加強財政監督,繼續充分發揮監察、總監、投資審計、政府采購等部門的職能,加強對財政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