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壹些歷史上經過努力後得到成功的名人例子

壹些歷史上經過努力後得到成功的名人例子

壹、華羅庚?

1910年,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的壹個小縣城——金壇。他小時候,家中清貧,父親在小鎮上開了個小雜貨鋪,代人收購蠶絲,壹家人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華羅庚上初中時,對數學產生了特殊的興趣,他的老師王維克很器重這個聰明機靈的少年,常常單獨輔導他,給他出壹些難題做,這使少年華羅庚得益匪淺。?

華羅庚在金壇中學念完初中後,因家裏無力再供他上學,只得輟(chuò)學到父親的小雜貨店裏幫助料理店務。可這位酷愛數學的年青人,人雖然守在櫃臺前,心裏經常琢磨的還是數學。王維克老師借給他幾本數學教材:壹本大代數,壹本解析幾何,壹本微積分。

華羅庚便跟著這幾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步入了高等數學的大門。華羅庚18歲那年,在王維克老師的幫助下,到金壇中學當了壹名會計兼管學校事務工作。他曾回憶當時艱難的生活:“除了學校裏繁重的事務外,早晚還要幫助料理小店的事務。

每天晚上大約8點鐘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帳目之後,才能鉆研數學,常常到深夜。”不久,金壇縣流行傷寒,華羅庚不幸 染病,臥床半年。後來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腳卻彎曲變形,落了個跛足的終身殘疾。?

華羅庚在貧病之中刻苦自學,不但讀了許多書,而且還勤於獨立思考,敢於向權威挑戰。19歲那年,他發覺壹位大學教授的論文寫錯了。

便把自己的看法寫成壹篇文章,題目叫《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於次年發表在上海的《科學》雜誌上。隨後,華羅庚又連續發表了幾篇數學論文, 署名“金壇人”。?

這個在數學論壇上嶄露頭角的“金壇人”,引起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註意。當他打聽到這個數學奇才原來是個只讀過初中的小青年時,深為震驚,便寫信邀華羅庚來當時北平的清華大學數學系當管理員。

到清華後,華羅庚的進步更快了。他自學了英語、德語。24歲時,已能用英文寫作數學論文。25歲時,他的論文已引起國外數學界的註意。

28歲時,他當上了西南聯大教授。後來,他又被熊慶來教 授推薦到英國劍橋大學去深造。? 華羅庚成功了!在走過坎坷的自學之路後,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大師,國外數學界這樣評價他:“華 羅庚教授的研究著作範圍之廣,足可使他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壹”。

40年代後期,華羅庚應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之聘,在那裏當教授。華羅庚在那裏有著優異的生活、科研環境:他的住屋有4間臥室,2間浴室,還有壹間可容納五六十人開酒會的客廳。大學還給他配備了4 個助手、1個打字員。?

但是,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華羅庚卻不再留戀美國的優異條件,踏上了返回祖國的旅程。他說:“為了抉擇真理,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應當回去!”?

1950年的壹天,這位已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的著名教授,在填寫戶口簿時,在“文化程度”壹欄裏寫了“初中畢業”4個字。這雖然使許多人驚訝不已,卻是事實:他的的確確只有壹張初中畢業證 書。

這位數學大師的數學知識,幾乎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 1983年10月,華羅庚重遊美國,接受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榮譽稱號。這是美國科學院120年歷史上第壹次把這個榮譽稱號授予壹位中國科學家。

美國科學院院長在向華羅庚致贊詞的時候說:“他是壹 個自學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萬的人們。”

二、牛頓

壹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壹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裏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遊戲的本領也比壹般兒童高。

平時他愛好制作機械模型壹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 等。他精心制作的壹只水鐘,計時較準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壹天,他作了壹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 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裏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壹次課間遊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壹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壹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

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麽受他的欺侮?我壹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 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鉆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三、霍金?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奮換來的。舉世矚目的科學家霍金就是很好的例 子。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癥,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 病痛的折磨,成為了中外聞名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壹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

看書必須依賴壹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壹頁都攤在大桌子上, 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壹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 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

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 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四、匡衡鑿壁借光讀書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壹天夜裏,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壹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壹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壹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裏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壹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壹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壹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壹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誌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裏的農活,夜晚借著那壹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為壹代學者。

五、陳景潤認真讀書

陳景潤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姐姐壹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著壹本書,藏在壹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壹邊津津有味地看書,壹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看著看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學。當老師講解數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後布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學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陳景潤對於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和精力。

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沈默寡言,但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和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壹起走壹段路,並且壹邊走,壹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壹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壹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任何壹個偶數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理論。

但他壹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著壹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並成為世界數學界壹大懸案。”

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把數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後,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後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壹般吸引著陳景潤。

許多年之後,陳景潤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壹個素數及壹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後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做學問要有陳景潤那樣刻苦鉆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攻克壹個又壹個的難關,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學習中,會遇到壹些困難,那麽應該怎麽去做呢?這裏提供兩種方法借鑒:

1、鞭策法:讓警官、好友監督自己,自己要盡量配合。

2、自制法:為自己找壹個奮鬥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妳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後為了那個目標,讓自己勤快起來。並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 。